乳山市扶贫办:山东乳山:专业合作社拓宽扶贫路
  • 发布日期:2016-10-19 00:00:00
  • 文章来源:大汉网络
  • 点击次数:

  9月14日,在乳山口镇封赠山村众合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姜的拱棚中,“第一书记”丁林看着长势喜人的大姜笑的合不拢嘴。“今年棚里的大姜,虽然种的晚但生长快,现在已经有一米多高了,亩产有望达到一万六千斤,产量比露天种植高出近50%。”

  位于乳山口镇东南面的封赠山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259户中贫困户占了大半数,村里有多年种植大姜的传统,过去因为零散种植,不能抗衡市场风险。为断穷路,村委决定整合资源,发展大姜产业,瞄准了具有产量优势且当年见效的拱棚大姜种植项目,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让市场主体带着贫困户闯市场。

  考虑市内没有此法大面积种植的先例,村里引入具有多年成熟技术管理经验的众合蔬菜专业合作社共同运作该项目,先期投入近30万元建设了占地约20亩的6个拱棚种植大姜,由合作社负责基地日常管理,收获后村任选2个拱棚的大姜作为集体收益。

  众合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现已通过流转土地等方式在5个乡镇建成蔬菜基地5000亩,种植品种以大姜为主,包括芋头、白菜、大蒜等十余种蔬菜,全部为订单式种植。

  合作社负责人任述茂介绍,以往合作社一直开展大姜种植标准示范推广,封赠山村提出的拱棚大姜,相比露天种植具有管理方便、省时省工、产量高等优点。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的是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管理费用只有过去的三分之一。平日合作社还优先吸收贫困户在基地打工,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带动贫困户脱贫。

  “拱棚大姜可错峰上市,比普通大姜大约晚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姜价合适,村委可以自行寻找销售渠道,如果市场不景气,合作社也能够以每斤1.1元的订单价格兜底,保守估算每年收益约5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千元以上。”村支部书记于富开说。

  专业合作社的引入,为村里带来了更多脱贫良机。合作社鼓励姜农积极入社,不断扩大种植范围,下一步还将新上大姜深加工项目,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以带动更多姜农致富。

  截至目前,乳山市45处省级贫困村已发展产业项目63个,其中有半数已成立或联合专业合作社开展生产经营,有效推动产业扶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