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1083004367045M/2017-26762 | 文号: |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乳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 发文时间: | 2017-12-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1
第一节卫生现状.................................................................................1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第三节 形势与挑战...............................................................................4
第二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6
第三章 总体布局...................................................................................8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8
第二节 床位设置...................................................................................9
第三节 人员配置...................................................................................9
第四节 其他资源配置.........................................................................10
第四章 医疗卫生机构.........................................................................13
第一节 医院.........................................................................................13
第二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
第三节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8
第五章 人才培养和使用.....................................................................19
第一节 人才培养.................................................................................19
第二节 人才使用.................................................................................20
第六章 实施保障与监督评价.............................................................21
乳山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
为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国办发〔2015〕1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山东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鲁政办发〔2016〕33号)和《威海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威政办字〔2015〕51号) 和《威海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威政办发〔2017〕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卫生现状
一、人口和健康状况
2015年末,我市常住总人口达55.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28.4万人,占50.89%。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量 15.4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比例达到27.69%。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1岁,婴儿死亡率降至4.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5.19‰,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保持为零。
二、卫生资源状况
(一)机构
2015年,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78家。其中,医院5家,基层医疗机构348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家。5家医院中包括综合性医院1家(三级乙等医院),中医医院1家(二级甲等医院),专科医院3家。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包括125家各类诊所及门诊部、医务室等。
(二)床位
2015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数达到2173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3.89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27张),其中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公立医院床位数2.56张、基层医疗机构床位数1.33张,均低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无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
(三)卫生人员
2015年,全市共有卫生人员2699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89人、注册护士2.06人,医护比趋近1:1.15。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0.26人,每万人口全科医师0.78人;全市中医类别执业(助理)中医师206人,占执业(助理)医师总人数的19.4%。平均每个村卫生室有1.53名乡村医生及卫生员。
(四)卫生投入
“十二五”期间,我市各级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4.01亿元,卫生行政部门所属医疗卫生机构资产6.97亿元,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成绩显著,为乳山卫生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构布局不够合理
全市大型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新兴人口聚集区缺乏相应规模的医疗机构,医疗卫生资源相对欠缺。公立医疗机构所占比重过大,床位占比100%,社会办医疗机构少,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专科医疗发展相对缓慢,儿科、精神卫生、康复、老年护理等专科机构明显偏少,难以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二、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缺乏
一是高层次卫生技术人员比例有待提高。全市卫生技术人员中没有博士学位者,副高及以上占比仅为0.8%,低于威海市平均水平。二是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全市临床方面仅有2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无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没有国家级学科。导致全市卫生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竞争力不强。
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还不到位
一是与公立医院改革配套的人事、分配和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医改要求,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求有差距。二是“三医联动”不够成熟,医疗、医药、医保制度运行难以同步协调,制约公立医院改革。
四、对口支援和双向转诊机制不完善
虽然我市探索建立“医联体”服务模式,建立了与优质医院对口支援和双向转诊制度,但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口支援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对受援单位难以起到真正的帮扶作用。基层医院综合技术实力有限,群众不愿到基层医院进行治疗,导致基层医院机构活力不足。
第三节 形势与挑战
“十三五”是深化医改、促进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一、经济社会转型期提出新要求
“十三五”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为主线的一系列改革,把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我市卫生工作要与“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接轨。目前,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市中医院中医保健、市妇保计生中心都存在占地狭小、布局不合理、病人拥挤、发展升级受限等系列问题,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这为我市卫生事业发展带来新挑战,提出新要求。
二、深化医改面临新的问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推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医改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合理的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医疗保障筹资水平总体较低。随着医改的推进,部分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深层次矛盾逐渐凸现,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工作,关系多方利益格局重大调整,会面临一些未知困难。
三、多重健康需求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看病就医已成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市医疗卫生工作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全市人民的期望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群众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看上病,还要求服务质量优、服务效率高、服务态度好,服务内容的需求扩展到医疗预防保健各个层面。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在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区医院,群众公平、方便就医受到影响。
四、多重疾病负担提出严峻挑战
结核病、乙肝等传统传染病危害依然严峻,慢性非传染病、生活方式疾病、生态环境疾病、损伤、中毒、职业病等已经成为主要健康危险因素。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大疫情先后发生,说明新的严重传染性疾病还有暴发流行的可能。各类食品安全、饮用水污染和职业病危害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防控机制,积极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十三五期间政府和卫生部门面临的严峻挑战。
五、人口结构改变提出新需求
我市是全国有名的长寿之乡,特别是近年以来,老年人口持续快速增加。同时,随着“两孩”政策的实施,多年累积的生育需求将集中释放,使得全市新增出生人口也随之持续增加。特殊的人口结构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相交织,导致孕前检查、孕期保健、安全分娩、避孕节育、儿童医疗和保健与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老年人口医养结合、妇幼保健机构需要更多卫生资源去支撑。
第二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依靠科技与人才,突出办医特色、中西医并重,推动卫生发展方式转变。按照规模合理、适度超前的思路,打造具有乳山特色的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健康需求导向
以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以调整布局结构、提升能级为主线,适度有序发展,强化薄弱环节,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及布局。
(二)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
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三)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切实落实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大力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四)坚持系统整合
加强全行业监管与属地化管理,统筹城乡、区域资源配置,统筹当前与长远,统筹预防、医疗和康复,中西医并重,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促进均衡发展。
(五)坚持分级分类管理
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统筹不同区域、类型、层级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数量和布局,分类制订配置标准。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资源规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总体目标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领,稳步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能,统筹健康城市建设与健康促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到2020年,借助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医疗合作共同体、专科联盟建设,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村级预防为主、镇级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县级公立医院龙头作用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第三章 总体布局
第一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构成,其中,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
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如下图所示。
第二节 床位设置
一、全市床位配置标准
立足我市自身经济基础发展和卫生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结合人口流动规模较大,人口数量稳定增长的趋势,以及公立医疗机构所占比重过大,床位占比100%的困境,并依据《威海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床位指标目标要求,制定2020年全市床位配置指标。
(详见表1)
表1 2020年床位配置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 2015年 现状 | 2020年 目标 | 指标 性质 |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 3.89 | 5.03 | 指导性 |
医院(张) | 2.56 | 3.63 | 指导性 |
公立医院(张) | 2.56 | 3.04 | 指导性 |
社会办医院(张) | - | 0.59 | 指导性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张) | 1.33 | 1.40 | 指导性 |
第三节 人员配置
一、全市人员配置标准
到2020年,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分别按每千常住人口2.04和2.55配置,医护比达到1:1.25。县级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0.6。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执业类(助理)医师数可按每千常住人口0.4人配置。实现卫生人力资源与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相适应,城乡和区域医药卫生人才分布趋于合理,各类人才队伍统筹协调发展。到2020年实现三级医院临床医生9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水平,二级医院临床医生90%达到大专以上水平,护士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不低于30%。
按照我市经济、社会、人口、患者就医流向、现有人力资源及2020年床位资源指标等方面情况,着重增加全科医生数量,提高医护比,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详见表2)
表2 2020年人员配置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 2015年 现状 | 2020年 目标 | 指标 性质 |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 | 1.89 | 2.04 | 指导性 |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人) | 2.06 | 2.55 | 指导性 |
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人) | 0.26 | 0.52 | 指导性 |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人) | 0.78 | 2 | 约束性 |
医护比 | 1:1.15 | 1:1.25 | 指导性 |
第四节 其他资源配置
一、信息资源配置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一标准规范、资源合理利用、信息互通共享的全市卫生信息系统。通过公共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监管能力,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大力推进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向群众提供连续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一系列服务。加强以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电子医嘱为基础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力争2017年建成区域影像中心。到2020年,全面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卫生信息系统。
(详见表3)
表3全市信息资源配置指标
指标 | 2015年 | 2020年 | 属性 |
卫生计生专网覆盖率(%) | — | 100 | 约束性 |
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接入市平台率(%) | — | 100 | 约束性 |
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市平台率(%) | — | 100 | 约束性 |
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接入市平台率(%) | — | 90 | 指导性 |
居民健康“一卡通”使用率(%) | — | 80 | 指导性 |
公立医院查体系统接入市平台率(%) | — | 80 | 指导性 |
公立医院双向转诊系统实施率(%) | — | 80 | 指导性 |
二、大型设备设置
根据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坚持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准入管理,严控公立医院超常规和举债装备。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医用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医学影像和检查检验服务能力。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对所有医疗机构开放,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集中检查检验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三、技术配置
按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思路,规范医疗机构科室管理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全力支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到2020年,全力创建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3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完成1处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发挥中医特色,到2020年,力争新建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每个镇卫生院至少建成1个中医特色专科,筑牢中医健康发展根基。建立全市医疗质量控制体系,2017年前实现县级质控中心不少于10个,临床专业质控中心不少于质控中心总数的60%。探索“医护养”、“医康养”结合的发展模式,依托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大力引进高端医疗机构、专业体检机构、康复疗养院等,发展特色疗养服务。在我市医疗机构布局调整工程实施后,增设医养结合病房、康复病房、儿童综合康复中心、儿童营养门诊、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门诊等特色项目。同时,以医疗康复管理为重点,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以市中医院“国医堂”为基地,定期邀请北京东直门医院及全国各地中医专家来院坐诊,放大“乳山国医堂”区域养生品牌。
第四章 医疗卫生机构
第一节 医院
一、公立医院
(一)功能定位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其中,县办医院主要承担县级区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承担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是政府向县级区域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
(二)机构设置
加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鼓励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整合或托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建立区域医院制度。2020年计划完成乳山市人民医院搬迁工作,将市人民医院从老城区迁出,中医院、结防所迁入原市人民医院,原妇保计生中心迁入原中医院。全市设置5个公立医院,包括1个县办综合医院、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3个县办专科医院。
(三)县办公立医院床位设置情况
表4 县办公立医院床位设置一览表
单位名称 | 位置 | 开放床位(张) | ||
现状 | 规划 | 现状 | 规划 | |
乳山市人民医院 | 胜利街128号 | 珠海路以西,杭州路以东,新华街以南,唐山路以北 | 836 | 995 |
乳山市中医院 | 新华街336号 | 胜利街128号 (原人民医院) | 470 | 470 |
乳山市康宁医院 | 北外环路59号 | 北外环路59号 | 100 | 100 |
乳山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 东内环路北首 | 新华街336号 (原中医院) | 26 | 133 |
乳山市结核病防治所 | 新华街332号 | 胜利街128号 (原人民医院) | 0 | 20 |
合计 | 1432 | 1718 |
二、社会办医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院、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作为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补充,按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依法规范执业。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0.59张医院床位的标准,为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预留空间,打破我市社区办医力量薄弱、床位为零的空白,建设民营专科医疗机构,包括二级眼科医院、耳鼻喉专科医院,多渠道举办我市空白短缺、确有技术特色的专科医疗机构。大力支持我市医疗机构开展与外合作,引进权威知名医疗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市人民医院新院区预设与国内重点专科合作区域,第二人民医院与民营医疗机构合作试点,个体诊所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由市场进行调节,促进我市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第二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一、 功能定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医院转诊急危疑难重症病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室、门诊部(所)等。
二、机构设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定:依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建标163-201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小于5万人,建筑面积为1400平米;服务人口大于7万人,建筑面积为2000平米;每千服务人口设置0.3-0.6张床位,原则上不超过50张;社区服务站服务人口为0.8-1万人,建筑面积在150-220平米之间。持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到2020年,全市共规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个。2017-2020年,完成城中、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静园、府苑、腾达、府前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随着全科医生增加,将部分城中村卫生室改造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城区扩展建设情况,增设新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镇卫生院设置规定:到2020年,全市14处乡镇共设置镇卫生院14个,其中中心卫生院3个。加强镇卫生院护理、康复病床的设置,加强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指导,大力提升基层医疗资源的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率。
村卫生室设置规定:到2020年,完成全市326个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按照农村新型社区设置要求,对全市所有村卫生室进行规划布局,全市村卫生室达到350个。
三、床位配置
按照所承担的基本任务和功能,稳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规模,重在提升床位质量,提高床位使用率。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达到1.4张,重点加强护理、康复病床的设置。
(详见表5)
表5 基层医疗机构床位设置主要指标
单位名称 | 位置 | 2015年 开放床位 (张) | 2020年 开放床位 (张) |
乳山市城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富山路23号 | - | 20 |
乳山市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海峰街30号 | - | 20 |
乳山市静园社区卫生服务站 | 胜利街东段 | - | - |
乳山市府苑社区卫生服务站 | 泰山路西段 | - | - |
乳山市腾达社区卫生服务站 | 城区街道腾甲庄村 | - | - |
乳山市府前社区卫生服务站 | 龙山路南首 | - | - |
乳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 白沙滩镇大陶家村 | 36 | 113(机构合并) |
乳山市白沙滩镇卫生院 | 白沙滩镇白沙滩村 | 30 | |
乳山市南黄中心卫生院 | 南黄镇学苑路 | 46 | 60 |
乳山市崖子中心卫生院 | 崖子镇永安街40号 | 79 | 90 |
乳山市银滩医院 | 海阳所镇海洋路55号 | 100 | 50 |
乳山市冯家镇卫生院 | 冯家镇冯家村 | 35 | 45 |
乳山市下初镇卫生院 | 下初镇金福路3号 | 60 | 70 |
乳山市午极镇卫生院 | 午极镇金山街18号 | 40 | 50 |
乳山市育黎镇卫生院 | 育黎镇富兴路14号 | 55 | 35 |
乳山市诸往镇卫生院 | 诸往镇文兴街4号 | 48 | 60 |
乳山市乳山寨镇卫生院 | 乳山寨镇寨东村 | 115 | 40 |
乳山市乳山口镇卫生院 | 青山路南首乳山口工业园 | 26 | 36 |
乳山市徐家镇卫生院 | 徐家镇徐家村1709号 | 24 | 35 |
乳山市大孤山镇卫生院 | 大孤山镇大孤山村 | 32 | 42 |
乳山市夏村镇卫生院 | 夏村镇石头圈村 | 15 | 25 |
合计 | 741 | 791 |
四、人员配置
着力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工作,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争使乡村医生总体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农村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实现卫生服务农村居民全覆盖。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达到3.5人以上。全市卫生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率达到90%,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普及率达到95%。
第三节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一、功能定位
县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承担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任务以及相应的业务管理、信息报送等工作,并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公共卫生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监督考核等。
二、机构设置
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鼓励组建综合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县级行政区划内设置1个同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县级以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承担相关工作。
行政区划内设置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再单设其他专病预防控制机构。
根据工作职责,规范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的设置,由其承担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任务。
全市依托综合性医院规划设置1个中心血库。
以市精神类专科医院为主体、综合性医院精神科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
全市设置8处农村院前急救站,辐射范围相互交叉无死角,共同构建比较完善的急救网络。
三、人员配置
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达到0.52人。专业技术人员占编制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5%,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低于70%。县、镇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应当不低于总人数的80%。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原则上按照常住人口1.75/万人的比例核定。
第五章 人才培养和使用
第一节 人才培养
强化人才战略。一是盘活提升存量。通过培训、进修、竞赛等方式为现有人才成长助力,充分利用滨海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优势,依托大健康产业布局,引进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医、养、照、护专项技能人才培训,把乳山大健康产业培育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支柱产业;二是扩大利用增量。积极开展与国内知名医院的交流合作,借力发展。加强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与烟台毓璜顶、青医附院、省立医院、千佛山医院、长海医院、301、协和、北大人民医院、北京东直门医院的师承关系、科研合作、跟班进修,通过远程教育、定期坐诊等多种形式提高医院综合诊疗水平,与学院建立附属医院关系;在基层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通过学历提升、专业调整、订单培养、人才引进等措施,积极引进和培养护理、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遵循中医药学科建设规律,在经费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大力扶持中医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三是建立乡村医生准入、退出和保障机制,解决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问题,积极推行招考录用制度和订单定向培养制度,确保乡村医疗卫生队伍长期稳定,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提升乡村医生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第二节 人才使用
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完善岗位设置管理,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原则上不低于80%,继续推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健全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卫生人才特点的科学化、社会化评价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促进人才成长发展和合理流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以岗位职责和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人员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医药卫生人才倾斜。
根据《关于实施乳山“海纳英才计划”的意见(试行)》(乳发〔2017〕13号)的要求,计划4年时间,新建10个左右威海市级以上重点专科(学科),引进20名以上紧缺专业骨干,柔性引进50名(个)省级以上医疗专家(团队)。在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十佳医师”评选活动,每2年评选10名工作业绩优异、发展潜力突出的优秀医师进行重点培养,管理期2年,每人每年由用人单位发放8000元工作补贴。对新申报国家和省、威海市级重点专科(学科)的,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5万元专科建设资金。对引进在地市级以上三级甲等医院工作满10年,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紧缺人才,经认定后,可分5年给予最高50万元的安家补贴,5年合同期内,每月给予最高3000元的工作补贴,安家补贴和工作补贴由市财政和用人单位各承担50%。对定期来我市公办医疗机构坐诊的省级以上医疗专家或团队,每年在乳坐诊时间不少于30个工作日的,经认定,给予最高10万元的工作补贴,每年最多支持10个,进一步放宽全市医疗机构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薪酬绩效方面的自主权。
第六章 实施保障与监督评价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对卫生事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切实加强领导,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重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列入政府的工作目标和考核目标,建立问责制。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调控社会资源,合理安排用地供给,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二、落实部门职责
卫计、发改、财政、规划、人社、机构编制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政策联动,协调一致地推动区域卫生规划工作。卫计部门要制订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发改部门要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依据规划做好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立项工作;财政部门要按照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落实相关经费;规划部门要依据城乡规划,加强医疗卫生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机构编制部门要依据有关规定和标准,统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人社部门要加快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其他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相关工作。
三、注重环境保护
对新建市人民医院的选址,合理引导公众参与,科学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充分考虑城市可持续性发展,以及与周边公共基础设施环境相匹配。针对电磁辐射、传染源、医疗废弃物等环境安全问题,要建立健全处置、巡查、报告、沟通和督察等机制,特别要加强对基层机构、卫生室、社会办门诊等各类诊所的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四、依法开展治理
提升行业监管和依法行政水平,继续开展“卫生计生服务监督年活动”,围绕医疗、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等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专项打击和治理。认真落实卫生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制定完善行政审批事项流程图,推行卫生计生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建立权力库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卫生计生规范性文件、行政许可审批、重大行政处罚、执法人员资格的管理,实行网上公开,切实增强工作透明度和规范化。
五、加强监督评价
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须经威海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并报本级政府审批。建立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规范监测和评估程序,完善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提高监测评估的科学性、公开性与透明度。通过中期和末期评估,对规划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开展全面评估,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评价过程中要实行公开评议、公平竞争,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规范、管理和保障区域卫生规划的有效实施。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明确规划任务,加强绩效考核,实现医疗卫生资源有序发展、合理配置、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