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1083004367205W/2020-32040 | 文号: |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乳山市海阳所镇人民政府 | 发文时间: | 2020-10-2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十四五”期间,海阳所镇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重要指示,立足区域实际,紧扣发展主线,以“乡村振兴”示范镇、牡蛎小镇建设为契机,主动承接滨海新区辐射带动,积极融入全市发展大格局,争取到二〇二五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更大突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高。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万元以上,城乡发展更加均衡;地方税收要突破1亿元,以海洋经济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税收占比45%以上;农业农村建设更加全面,乡村振兴样板片区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精致小城设施配套更加完善,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海岛文旅健康产业成效突出,“绿水青山”真正转变为“金山银山”。
一、规划政策依据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工作时指出,充分利用沿海的独特地理位置,努力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山东考察时强调,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海洋牧场是发展趋势,山东可以搞试点。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将旅游业确立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在这种背景下,应加快旅游业发展理念、业态和模式转型,充分挖掘体现其作为“民生产业”、“动力产业”和“绿色产业”的多重功能。
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强规划引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等。
2020年12月,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8年8月,刘家义书记在山东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作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山东的生动实践,绝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
2020年7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了乡村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拓展乡村特色产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创新创业6方面重点任务。
二、规划实施方案
(一)聚焦特色产业优势,推动牡蛎小镇建设
定位思路:针对牡蛎小镇“特而不强”、牡蛎资源优势挖掘不够、牡蛎产业链条短而无序等问题,尤其是威海市委务虚会提出的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如何把握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问题。
计划措施:计划将牡蛎特色小镇作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平台,以牡蛎产业为核心,着力做好补链、延链文章,打造牡蛎全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一是以牡蛎欢乐城和海阳所古城的“双城记”建设为突破点,结合古城卫所文化,以镇村、企业为主体,做好海阳所古城开发招商,加强欢乐城提档升级和要素注入,重点发展古所民宿、蛎街蚝宴、牡蛎博物馆、牡蛎交易、“牡蛎+干白”品鉴体验以及特色农产品街、吕剧演出等项目,打造集牡蛎文化展示、牡蛎美食体验、牡蛎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牡蛎小镇文旅综合体。项目实施主体为威海恒信房地产公司,建设周期为2020-2025年,计划总投资1.3亿元。二是以牡蛎小镇核心规划区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引爆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完善牡蛎文化展示、生活服务、康养体验、产品研发、物流集散等功能板块,推进牡蛎的品质提升、品牌推广、可追溯体系建设,打造国际知名牡蛎产业小镇。项目资金来源为社会资本,建设周期为2021-2025年,计划总投资约30亿元。三是立足牡蛎育苗育种、牧场养殖、电商运营、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出台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推动牡蛎产业跨越式发展。项目资金来源为镇政府、商会、协会及各方力量,建设周期为2020-2025年。
(二)聚焦沿海环境整治,做好生态治理文章
定位思路:针对海岸带环境卫生脏乱差、牡蛎养殖秩序杂乱无章、长效管护机制未建立等问题,尤其是威海市委务虚会提出的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我们有哪些阶段性特征和基础条件”的问题。
计划措施:结合威海市委提出的“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的要求,以海岸带环境整治和修复工程为契机,以整治促规范、以规范促提升。一是加快牡蛎养殖安置区建设。加快推进小泓、北村、西黄岛等村牡蛎养殖安置区工作进度,推动牡蛎产业良性发展。近期,以南泓北村500亩牡蛎养殖安置区为示范,加快推进一期起步区建设,初步实现牡蛎养殖、冲洗、加工、出售一体化运营,并及时启动二期项目建设,打造集产、游、购、电商、娱乐等综合性牡蛎康养体验区。项目实施主体为乳山国运公司,建设周期为2021-2023年,计划总投资约5亿元。二是加快南夼渔人码头建设。主要结合交通局“十四五”规划中“陆岛交通码头扩建工程”及海渔局“十四五”规划中“南泓渔港至小泓村海岸带整治修复”,整合各级资金,统筹推进南夼渔港码头整治提升,聘请青岛农业大学进行规划设计,开辟渔港专用路,实施环境整治和绿化工程,完善停车场、市场、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实现车、船、人流等合理分区,并与南黄岛一体开发,实现陆岛统筹,打造集特色渔港、风情旅游为一体的渔人码头。项目实施主体为上级资金、镇村投入、社会资本,建设周期为2020-2022年,计划总投资约1亿元。三是加快沿海景观及步道建设。主要结合海渔局“十四五”规划中“白沙口至小泓村海岸带整治修复”,依托原有的沿海便道、景观步道、防火通道等工程“多道合一”,尤其是依托大乳山及烟墩山防火通道、杜家岛环岛路等原有雏形,将镇域沿海的田园综合体、休闲采摘园、农家乐、渔家乐等产业要素串点成线、扩线成面,促进全域旅游业发展,打造融生态、景观、文化、产业为一体的环海旅游观光带。同时,逐步开展潮汐湖沿海防护林内养殖户搬迁和养殖棚的回收搬迁工作,还林于民、还海于民,建设滨海休闲公路和步道,进一步提升小城镇层次和品质。项目资金来源为上级资金、镇村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周期为2021-2025年,计划总投资约4亿元。
(三)聚焦海岛旅游开发,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定位思路:针对海岛旅游资源开发不足问题,尤其是威海市委务虚会提出的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我们有哪些优势,怎么打好优势牌”的问题。
计划措施:立足海阳所镇海洋资源优势和海岛特色,做好经络海洋这篇文章,尤其是结合文旅局“十四五”规划中“推动海岛旅游开发”,以海岛开发、海洋牧场、民宿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为重点,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快形成海陆结合、农渔互补、山海相连的大旅游格局。小青岛主要结合海岛风光和海防遗址优势,打造成集红色旅游、休闲观光、渔家体验于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的“红色印记旅游岛”。杜家岛主要结合优美的海岛风光、独特的渔家民居,打造集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等于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的“慢行休闲油画岛”。南黄岛主要结合保存完好的原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海钓资源,打造的北方最大的“激情浪漫海钓岛”。项目实施主体为社会资本,建设周期为2021-2025年,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
(四)聚焦样板片区建设,示范带动乡村振兴
定位思路:针对区域农业产业规模小、品牌集聚效应低、社会资本参与少等问题,尤其是威海市委务虚会提出的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主攻方向是否清晰、产业布局是否过于分散”的问题。
计划措施:立足乳山口跨海大桥建设的良好机遇,承接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的辐射带动,积极打造跨海大桥旅游目的地承载区和先导区,尤其是结合农业农村局“十四五”规划中的“滨海旅游路沿线产业带”,聚焦旅游特色产业,丰富完善游、购、娱、吃、住、行等六要素,融入胶东半岛一体化经济圈,打造先行区和桥头堡,以国道G228和海小线为轴线,连点成线,连片成面,提升以康养旅游、民宿经济、茶叶种植等为主导产业的大乳山滨海旅游田园综合体片区,新打造以大姜及木耳种植加工、梅花观赏销售、牡蛎品鉴体验等为主导产业的牡蛎小镇高效农业样板片区。大乳山滨海旅游田园综合体片区中,后山于家主要以茶叶为核心,配合完善房车宿营、休闲采摘、花卉盆景、海参养殖体验等功能要素,打造康养旅游综合体。项目实施主体为乳山蓝野旅游开发公司、后山于家村委,建设周期2021-2023年,计划投资4500万。西泓赵家主要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探索由集体直接经营管理转变成入股参与有限分配的模式,重点建设有机菜花种植、果蔬采摘、高效农业、游学体验等功能板块,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园。项目实施主体为山东康斯达公司,建设周期2021-2023年,计划投资3000万。富鑫农业科技园主要加强与北京金都利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丰富旅游要素和功能设施,建设蔬菜木耳大棚、儿童阳光房等配套设施,打造集木耳种植加工、采摘观光、亲子乐园、民宿旅游等于一体的精品农业示范园。项目实施主体为北京金都利泽公司,建设周期2021-2025年,计划投资6000万。虎山飘香茶园主要秉持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理念,建设果蔬大棚基地,打造绿色茶叶品牌,实现软弱涣散村的转型发展。项目实施主体为康庄合作社、虎山合作社,建设周期2021-2025年,计划投资2000万。牡蛎小镇样板片区中,帽山“上梅苑”主要以“企业+合作社”的方式与威海园林集团合作,对传统苗圃基地改造升级,打造以梅花为主题的梅苑,建设集探花赏景、休闲娱乐、文化展览、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项目实施主体为威海园林集团,建设周期2021-2023年,计划投资2000万。李家木耳产业基地主要以木耳为引领带动周边的薛格、杜家、芦头等村成立联合合作社,发展露天和大棚木耳产业,探索即食木耳、木耳饮品等深加工产品,延伸木耳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在周边流转土地发展高效农业。项目实施主体为吉林亿嘉公司,建设周期2021-2025年,计划投资5000万。邢家盛良润大姜基地主要依托吉利食品公司配套建设大姜原料基地,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实现大棚姜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项目实施主体为威海盛良润生态农业公司,建设周期为2020-2023年,计划总投资约5000万元。薯类健康智慧产业城主要依托闲置撂荒土地,通过集中规模流转,打造集薯类育苗、种植、加工、交易、物流、机械贸易、检测检验等于一体的产业园区。项目实施主体为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建设周期为2020-2023年,计划总投资约1.5亿元。
(五)聚焦基础设施配套,打造魅力精致小镇
定位思路:针对城镇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等问题,尤其是威海市委务虚会提出的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目标追求”的问题。
树牢精致小城镇建设发展理念,以城镇建成区为核心,尤其是结合住建局“十四五”规划中“推进海阳所镇驻地提升”,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确保重点、有序推进”的思路,全力打造集健康产业、海洋产业、商贸服务于一体的以牡蛎小镇为核心的宜居宜业宜游小城镇。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聘请浙江建科院完善小城镇建设规划,明确城镇发展方向、目标和规模,保证城镇的合理建设及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突出滨海城镇特色风貌,实现经济和空间上的整体协调发展。二是理顺体制机制。收回3处小区公建房,在镇区长江路南北两侧成立2处社区居委会,主要针对海阳所镇43个小区,加强基层自治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三是做实民生工程。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实施道路交通、便民服务、供排水设施、棚户区改造、镇驻地提升等惠民工程,重点启动园区文化路、北纬一路、北纬二路建设及绿化工程,实施好海阳所、邹格、陈家等村安居工程,加快污水管网改造和便民市场建设,开展以门头广告、停车秩序、外墙粉刷等为主的镇容镇貌整治提升工程,并推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确保持续增收不返贫。同时结合卫健局“十四五”规划中的“海阳所银滩医院升级为二级甲等医院”,市农商行“十四五”规划中的“海阳所支行拆除新建”,切实改善百姓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项目资金来源为镇政府、上级资金、社会资本,建设周期为2021-2025年,计划总投资约5亿元。四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阵地,探索试点成立西泓赵家“庄户剧院”,在各村大力创建秧歌队、舞蹈队等业余文艺团体,广泛开展赛事活动,以赛促活动,组织精品节目,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文化下乡活动。项目实施主体为镇村,建设周期为2021-2025年,计划总投资约500万元。五是实施“破旧立新”。围绕镇区闲置土地楼盘,积极开展推介盘活,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改善提升镇容镇貌,重点推进龙湖山庄酒店、阅海苑酒店等地块的大健康产业项目。项目实施主体为威海银海洋公司、福建地产商会,建设周期为2021-2025年,计划总投资约4亿元。
(六)聚焦遗留问题化解,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作为抓产业谋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去存量、控增量、稳变量”的方式,下大气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结合大乳山景区破产重组,实现大乳山及周边历史遗留问题依法依规破解。其中,将西黄岛旧村改造所需费用列为优先债权,积极配合市城投公司接手该项目,确保2021年底群众搬迁上楼;推动智邦公司问题依法依规进行解决,积极协调推动土地解封、业主办证等问题;妥善化解群体性信访隐患,重点是外地购房户、景区职工及农民工工资等群体性问题,防止出现群体叠加现象。在此基础上,本着“公司历史遗留问题不解决,不能参与大乳山开发”的原则,加快历史遗留问题的破解,同时对下一步大乳山的开发进行规范、理顺,在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的基础上,实现后续良性发展。
乳山市海阳所镇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