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乳山市政府公报
乳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林业局2009年度美国白蛾防控方案的通知
乳政办发〔2009〕66号
  • 发布日期:2020-12-11 11:44:08
  • 文章来源:乳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点击次数:

乳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林业局2009年度美国白蛾防控方案的通知

乳政办发〔2009〕66号

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经济开发区,银滩旅游度假区,城区街道办事处:

市林业局拟定的《2009年度美国白蛾防控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实施。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2009年度美国白蛾防控方案

乳山市林业局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日)

为进一步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维护我市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按照上级文件和会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2009年度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防治对策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各级美国白蛾防治工作通知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方针,遵循“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的原则,实施以无公害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加强预防、除治,强化监测、检疫,压缩疫区范围,全面降低虫口,减缓传播速度,实现有虫无灾的总目标。

(二) 防治对策

实行“大力查治第一代,严密查防第二代,全面监控第三代”的对策,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着重做好第一代美国白蛾除治工作,确保取得较好成效。加强疫情监测检疫,严密封锁,防止传出,进行以人工物理、生物措施为主的综合除治,通过人工物理方法和释放周氏啮小蜂、使用多角体病毒等生物防治措施,实现可持续控制。同时,加强疫情普查监测,防止疫情传入,做到早发现、早除治。

二、防控范围和目标任务

(一)防治范围  

本方案所指防治范围为乳山市行政区域内。

(二)防治目标

1、控制压缩美国白蛾疫区。

2、市区、威乳高速公路、309国道、环海路、桃威铁路、牟乳路、牟浪路、埠乳路、各镇驻地、大乳山及岠嵎山风景区周围、黄垒河及乳山河周围等为重点防治区域,实施重点防控,尤其要加强进村路及村庄的防控,防止出现死角,确保上述区域不出现灾害和树木被吃光吃残的现象,疫情区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监测覆盖率和产地检疫率均达到100%,测报准确率85%以上,调运检疫率95%以上,10月中旬有虫株率控制在1%以下,叶片保存率80%以上。

(三)防治任务

1、举办3期培训班,培训普查监测人员120人次,确保做到会查、会认、会治。每代普查1遍。

2、建立5处虫情测报点,配备70盏诱虫灯及必要的仪器、信息传送设备等,实行实时监测。

3、全市全年防治任务30000亩,其中人工物理防治20000亩,生物防治10000亩,释放美国周氏啮小蜂1亿头。

三、技术措施

(一) 全面加强检疫封锁,防止疫情传入传出。各镇(办事处)要积极开展产地检疫,把疫情扑灭在货物调运前。对疫区内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未经林业部门检疫批准不得擅自运出疫区。要充分发挥木材检查站和检疫检查站的作用,加强对从疫区调出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和包装材料的检疫检查,发现携带美国白蛾的必须依法扣留,及时进行除害处理。市森林植物检疫站要加强对货物集散地、贸易市场的检疫检查和复检,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二)全面普查,重点监测。各镇(办事处)林业站要建立专业普查监测队伍,制定普查监测方案,每镇要自行建立1处监测点,每村至少配备1名监测员,重点疫区镇(村)要设有2-3处监测点,实行全面普查、重点监测。

1、普查监测时间:

卵(一代,5月中下旬;二代,8月上旬—8月下旬;三代,9月下旬)。卵期调查表见表1。

幼虫(一代,6月上旬—7月中旬;二代,8月上旬—9月下旬;三代,10月上中旬)。幼虫期调查表见表2。

蛹(一代,7月中旬;二代,8月下旬—9月下旬;三代,9月下旬)。蛹期调查表见表3。

成虫(一代,5月中下旬;二代,8月上中旬;三代,9月下旬)。成虫期调查表见表4。

2、普查监测地点:主干道路两侧、城镇、部队营房、厂矿、企业、村庄、车站、码头、货场、旅游点、广场、公园、果园、物资储运厂、林场、苗圃等。

3、普查监测树种:法国梧桐、桑、榆、白蜡、山楂、臭椿、泡桐、枫杨、樱桃、杨、柳、桃、苹果、梨、葡萄、杏、花曲柳等。

4、普查监测方法:一是抓住幼虫网幕明显的特点,查看树冠上是否有网幕;二是成虫期利用诱虫灯诱成虫。

(三)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防治作业设计,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大力推行使用生物制剂、释放寄生蜂、剪除网幕、灯光诱杀等方法。要抓住“三个时机”(第一、二、三代幼虫危害期)、四个环节(成虫羽化期、卵期、幼虫网幕期和下树化蛹期)进行防治。

1、生物防治

(1) 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一代,7月上旬;二代,8月下旬;越冬代,10月中旬),按美国白蛾幼虫和周氏啮小蜂1:3的比例,选择无风天气,上午10时至下午5时进行放蜂。放蜂方法:一是直接释放羽化小蜂。二是把寄生的柞蚕蛹放入草把中,挂在树枝或沾粘在树干上。每代放1~2次。

(2)应用多角体病毒防治。在幼虫期(一代,6月上旬—6月中旬;二代,8月上旬—8月中旬;越冬代,9月下旬—10月上旬),使用制剂浓度为1.5×107—3.0×107PIB/ml药液喷雾。

2.人工物理防治

(1) 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网幕期(一代,6月上旬;二代,8月上旬;越冬代,10月上旬),组织专业队剪除网幕。剪网时要避免幼虫漏掉。网幕集中烧毁或深埋时,要装入袋中以免运输中散落。

(2) 绑草把。在老熟幼虫化蛹前(一代,7月上旬;二代,8月下旬;越冬代,10中旬),在树干1米高处绑草把,诱集幼虫化蛹,化蛹结束后拆草把集中烧毁。

(3) 灯光诱杀。在成虫羽化时期(一代:5月中下旬;二代:8月上中旬;三代:9月下旬),利用诱虫灯诱杀成虫。

(4) 捕捉成虫。在成虫羽化时期(同上),发动群众捕捉成虫,集中焚烧。

3、无公害农药防治

幼虫期(一代,6月上中旬;二代,8月中下旬;三代,10月上旬),使用1%苦参碱、森得宝、BT、1.2%苦烟乳油、藻酸丙二醇脂等进行防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防治工作组织领导。各镇(办事处)行政负责人为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主要防治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责任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

(二)各负其责,联防群治。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农业、水利、交通、城建等部门和驻乳部队要按照防治方案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辖区内的防治任务;交通、邮政等部门要严格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对没有《植物检疫证书》的植物及其产品,坚决不予受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对货物集散地、家畜集中屠宰场、蔬菜水果批发市场等进行疫情检疫检查。各相邻镇之间、疫区和非疫区之间要建立防治协作机制,统一规划、统一时间、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查验收,及时通报信息,交流防治经验,整体推进防治工作。

(三)配强队伍,确保质量。市林业部门要成立专业技术指导队伍,负责指导解决防治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各镇(办事处)、国有林场要组建6人以上的专业队伍,对本辖区美国白蛾除治工作实行统一指挥、统一方法、统一人工物理防治、统一防治标准、统一配药、统一检查验收。6月上旬前,要完成队伍专业培训,配齐防治机械和所需农药。要做好监测预报,市森防站全年至少发布虫情情报5期以上,科学指导防治。

(四)普及知识,科学防治。要强化查治技术的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查治知识,全面开展科学防治,提高防治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镇(办事处)要认真总结美国白蛾查治经验,大力白蛾周氏啮小蜂繁育释放技术、病毒杀虫剂实用技术、幼虫期超低容量喷洒无公害农药技术等科学防治方法,开展科学防治。不能采取人工防治措施的,要使用仿生剂进行防治,坚决杜绝使用化学农药,以保护美国白蛾天敌、防止环境污染.

(五)落实资金,加大投入。各镇(办事处)要优先安排、重点保证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美国白蛾防治能力。要按照“谁受益、谁投资、谁治理”的原则,探索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引导各企事业单位和林木所有者加大投入,确保除治工作顺利开展。市林业局要做好各项防治物资的储备和供应,为防治工作开展搞好服务。

(六)严格验收,严肃奖惩。市林业局作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根据美国白蛾发生规律,定期做好督查验收工作。对组织领导不力、未落实预防和除治措施、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对监测不力、检疫执法不严、隐瞒疫情贻误防治时机和防治不力、造成疫情严重扩散蔓延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市林业局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积极引导和鼓励机关、厂矿、社会团体、社区和公众参与虫情查防和举报。

(七)加强执法,防止蔓延。要加强对主要路口苗木运输车辆的检查力度,严防车辆携带检疫对象进入非疫区。对违规运输的带卵、带虫苗木,要全部没收并及时销毁。同时,加强对苗圃的产地检疫工作,对全市所有苗圃严格依据检疫技术规程实施检疫,确保苗圃中无美国白蛾疫情发生。要加强对调入我市的苗木和木材的复检工作,严格把关,防止美国白蛾各虫态通过以上途径传入我市,杜绝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保护好绿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