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乳山市政府公报
乳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企业创新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乳政发〔2011〕9号
  • 发布日期:2020-12-11 21:04:03
  • 文章来源:乳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点击次数:

乳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企业创新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经济开发区、银滩旅游度假区、城区街道办事处: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转方式、调结构”要求,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发展水平,推动企业膨胀壮大、做大做强,市委、市政府确定2011年在全市开展“企业创新提升年”活动,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抢抓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积极开展“百企登峰”活动,大力推进项目创新、科技创新、资本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壮大企业规模,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实力,推动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企业创新提升年”活动,充分调动企业创新上新、提升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企业上规模、强后劲、增效益、提质量。

——企业实力加快壮大。年内,争取新增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2家、过5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5家;新增纳税过千万元企业6家、过5000万元企业3家、过亿元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6亿元,增长12%。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五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8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92%。

——集约水平持续提高。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推动企业低碳发展,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66%,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分别削减2%。

三、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充分发挥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加快实施五大“创新工程”,以项目建设优结构,以自主创新强素质,以资本运作活融资,以管理升级挖潜力,以服务优化破难题,合力推动企业创新提升发展。

(一)突出项目创新,提升产业结构

1、抓技改上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持续加大技改投入,加快传统企业扩规升级步伐。重点实施好黄海汽配扩规、昊安金科耐磨材料、鲁菱扩大蔬菜汁及果汁生产能力、龙嘉汽配等总投资16.5亿元、年度投资10.3亿元的11大技改项目,带动新上技改项目350个。黄海汽配扩规项目年内要竣工一期工程,新增汽车前桥产能20万件、曲轴10万件;昊安金科耐磨材料项目年内要投产一期工程,扩大高耐磨高耐热精密铸钢产品产能,抢占高档耐磨材料市场制高点;鲁菱扩大蔬菜汁及果汁生产能力项目年内要完成新厂厂房及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投产蔬菜汁生产线,2012年底前完成搬迁;龙嘉汽配年内要完成一期工程,投产汽车底盘配件和内饰材料生产线。(责任单位:各镇、办事处、开发区,市经信局、发改局、财政局)

2、抓项目建设,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在实施好华能二期等风电及环保再生能源等新能源项目,推进好顶点科技LED等新光源项目,及早开工泰山纸面石膏板等新材料、杭州科技产业园等新技术项目的基础上,再引进一批发展基础好、产业链条长、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在发展低碳经济、新兴产业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培育高端、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责任单位:各镇、办事处、开发区,各产业招商办公室)

3、抓转型升级,拉长加宽产业链条。要做好农业龙头企业膨胀文章,在推进好好当家、大连獐子岛牡蛎加工,金谷园、润兴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福喜农牧标准化养殖场等农业重点项目的同时,借助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品牌效应,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新上涉农项目,围绕十大特色产业做好精深加工文章,实现“以工带农、工农互促”,全年力争引进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要做好房地产企业转型文章,通过领导分包、部门指导、典型引路等方式,引导更多房地产企业采取直接投资、拉长链条、合资合作、控股参股、借脑转型等方式,抢抓市场商机进军工业、投资农业、拓展三产,力争5家以上房地产企业新上其它产业项目,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发展的集团化经营格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农业局、畜牧局、海洋与渔业局、城乡建设局)

(二)突出科技创新,提升研发水平

4、强化产学研合作对接。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校”活动,引导企业采取委托开发、共建基地、技术入股等形式,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健全经常性对接机制,共同组建产学研合作联盟,承接重点课题,进行联合攻关,把产学研合作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企业和具体产品上,解决好我市企业技术源、项目源、人才源短缺的问题,年内新建产学研联盟5家以上,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经信局)

5、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按照“部门指导、企业参与”的原则,大力推进“四级联创”活动,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取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创建上有所突破,力促恒邦化工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威海市级研发中心4家以上;重视和加强研发中心梯队建设,安排专项资金鼓励企业争创乳山市级中心,形成以大中心为支撑、小中心为基础,以大带小、大小并进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乳山工业研发能力和竞争实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经信局、财政局)

6、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12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和产学研合作奖励基金,对企业重大科研专项、专利、成果转化等给予奖励扶持,带动新增专利200项;对与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联盟并收到实效的企业,提高奖励比重,进行重奖专奖,以此树立重视科技创新的良好导向,鼓励更多企业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责任单位:市科技局、财政局)

7、组织好科技创新活动。在积极组织参加各级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上,召开全市科技大会,集中签订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表彰奖励为我市科技创新做出贡献的市外专家、市内企业经营者和技术能手,营造重视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采取自行筹办、联合举办、行业共办等灵活有效的形式,组织全市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开展“技术比武”活动,年终对企业筛选提报的小发明、小改革成果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组织专家对成果进行评审,成果确认后予以通报表彰,激发企业搞创新、职工学技术的热情。(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科技局、经信局、财政局、电视台、报社)

8、狠抓名品名牌培育。强化“质量兴市、品牌兴企”理念,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壮大品牌产品队伍,推动市场竞争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年内新增注册商标50个以上,新增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名牌产品3个以上;设立名牌产品市场拓展专项基金,鼓励已创牌企业加强品牌营销、挖掘品牌价值,对工业企业在省级以上电视媒体推介品牌的广告投入,市财政给予一定资金补贴;坚持重创牌更重用牌,引导富豪皮革、华隆食品等企业加快营销网点建设,开发即食型和小包装产品,走名品名牌名包装的市场拓展路子,扩大自有品牌销售,抢占市场份额。(责任单位:市工商局、质监局、经信局、财政局)

(三)突出资本创新,提升发展活力

9、强力推进企业上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招聘懂资本、善运作的专业人才充实到金融上市办,强化对上市工作的指导;设立上市融资专项资金和创投引导基金,修订完善企业上市鼓励政策,强化企业上市扶持引导;邀请中介机构对列入上市储备库的8家企业进行诊断,逐一查找解决影响上市的关键问题,抓紧为拟上市企业办理资产确权手续,解决好资产不完整问题。年内,争取使双连、昊安等企业开展上市前期工作。(责任单位:市金融上市办、财政局、国土局、房管局)

10、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召开银企对接会,推介优质项目,扩大授信额度,促进银企联手;稳妥实施农信社改制,引入招商银行等新的金融机构,增强金融市场竞争活力;顺应银根紧缩形势,找准贯彻国家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发展的结合点,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信贷投向,降低融资门槛,扩大信贷规模,年内新增各类贷款30亿元以上,工业贷款增幅达到25%以上;运作好转贷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对开展科技型企业融资业务的“科技银行”给予补贴,建立担保机构风险补助机制,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激励作用;筹建小额贷款公司,尝试发行企业债券,引进风险投资公司,激活民间资本源头活水;借助新成立的齐鲁股权交易中心融资成本低、模式活的优势,引导企业通过场外交易实现快速融资。(责任单位:市经信局、科技局、财政局、国鑫公司、金融上市办,各金融机构)

(四)突出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素质

11、培育管理典型,推广先进经验。深入开展“五学五比”活动,学鑫山、电业比管理水平,学恒邦、双连比膨胀速度,学力久、昊安比创新能力,学中鲁、富豪比品牌创树,学金洲、正华比文化建设,努力在企业内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并发挥典型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定期组织开展市外学习、市内观摩活动,通过外学内比、互促联动,提升全市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经信局)

12、试点推广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筛选确定2家骨干企业,开展六西格码管理试点,打造成全市企业管理的新标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推广,同时于9月份组织重点企业赴潍柴集团、山工集团观摩学习,10月份聘请专家来乳授课,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使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引进六西格玛管理模式,通过对生产流程的持续改进和完善,最大限度节约资源、消除失误,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经信局)

13、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主动应对“低碳经济”要求,引导企业从节约一度电、一斤煤、一方水做起,节约能源,集约挖潜。重点落实好鑫山冶金、金洲集团等8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措施,保证鲁菱果汁、明珠硅胶等13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在线监测设施正常运行,实施1家燃煤大户的锅炉燃气脱硫工程,强化4家危废产生单位的日常监管,确保节能生产、达标排放;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构建企业、产业之间循环链为主要途径,减量、循环、高效利用资源,创建各具特色的循环型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市经信局、环保局)

14、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人才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继续组织重点企业负责人赴高等院校集中培训、赴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参观考察,举办企业管理现场会、经验交流会、技改观摩会等交流活动,通过外出参观、市内交流,打造一支思想观念新、战略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现代企业经营者队伍;全面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储备力度,培育一批高素质管理人才、高绩效经营人才、高层次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一线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大力开展行业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积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加强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教育,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年内新增星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3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总工会、经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五)突出服务创新,提升外部环境

15、帮解企业发展难题。坚持争取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多措并举,积极筛选上报土地点供项目,实施好废弃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工作,保障优质项目及时落地,同时摸清闲置土地底数,通过区位调整、收取土地闲置费或调整投资主体、对外招商盘活等途径予以利用,督导用地单位严格落实投资强度、容积率等约束性指标,破解企业用地瓶颈;组织举办好就业洽谈会、赴外专题招工活动,依托就业服务信息平台设立网上“就业超市”,畅通劳企双向常态沟通渠道,并在外来务工人员中举办“金牌职工”评选活动,缓解企业用工难题;采取“镇企分担、电业优惠”的方式,对新上35KV变电站的企业,变电站外部线路费用通过企业出资一块、园区扶持一块、电业优惠一块的方法分摊解决,最大限度减轻上电企业负担;加大境内外参展力度,组织好广交会、高交会等国内外展洽活动,引导企业到国外设立营销处,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采购商的合作,依靠其成熟的销售网络和专业的营销队伍,拓宽出口渠道,拓展东盟、中东、俄罗斯及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同时依托“安全农业”品牌优势,引导农副产品加工龙头建立更多直销国外的农副产品基地,带动农副产品走向国际高端市场,加大对30家重点外工贸企业的调度力度,建立政企定期沟通机制,根据企业存在的不同“症结”制定分类帮扶措施,及时化解出口难题,确保应出尽出。(责任单位:市国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电业总公司、商务局、经合局、农业局)

16、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调整理顺行政审批收费事项,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实现行政审批电子服务系统三级联网,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效便捷服务。(责任单位:市监察局、行政服务中心)

17、完善包扶责任制。继续组织开展市级领导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园区活动,建立领导干部走访企业长效机制,完善企业特派员制度和部门帮办手续负责制,整合力量共同协调解决好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对部门服务情况,要定期组织问卷调查,重点对工作推进力度、解决问题进度、服务企业态度等进行督导,以此促进工作落实。(责任单位:市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经信局)

18、建立健全大项目推进机制。发挥好大项目推进办公室的作用,对大项目跟踪对接、合同签约、开工建设、投产运营、政策兑现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督导,推进协议项目加紧跟踪、在手项目抓早建设、在建项目尽快达产。(市大项目推进办公室、经合局、商务局)

19、优化政策环境。修订完善奖励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将政策扶持的用力点放在促进调整、鼓励创新、支撑转型上,更好地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按照“创新提升一批、改造升级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要求,排出一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逐个明确目标定位、发展重点及配套措施,有针对地提供政策扶持,保证政策效率和扶持的针对性。(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经合局、商务局)

20、细化分解任务,严格督查考核。抓好“企业创新提升年”活动任务分解和责任细化,制定考评标准,组织有关人员组成评审委员会,定期对各部门、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业绩考评,年终进行全面总结,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责任单位:市委督查办、市政府督查办、经信局)




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