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滨海新区、经济开发区、城区街道办事处,各市属国有企业:
流通业作为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促进消费、增加就业、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乳山现代流通业发展,根据《山东省关于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14〕3号)和《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威政发〔2014〕24号),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主要目标
到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5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流通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30%以上;全市连锁化率达到25%以上;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75%。到2020年,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贡献率、集中度不断提高,行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统一开放、区域协调、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建立。
二、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一)健全城乡流通服务网络。完善城乡社区商业设施,合理布局社区便民店、早餐店、菜市场、家政服务点等日常生活必需的商业网点,优化资源,完善功能,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鼓励大型流通企业下农村、进社区,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开设连锁超市、专卖店、便民肉菜店,提高网点市场覆盖面,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加快配送中心和镇级商贸中心建设,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区域连锁、双向流通的现代流通网络。
(二)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设改造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提高农产品收储、加工、分拣、集配能力,引导农产品基地化生产、冷链化存储、连锁化分销。引导菜市场、农贸市场实施标准化改造,鼓励批发市场完善统一结算、信息发布、质量检测追溯等综合功能,完善终端网络,改善交易环境。大力推广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以及农产品展销中心、直销店等产销衔接方式,扩大农产品直采直销规模。
(三)创新流通经营模式。加快连锁经营发展,引导连锁经营由传统商业、餐饮住宿业向新兴的家庭服务、电子商务等行业拓展延伸,提高连锁经营社会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鼓励创建连锁经营知名品牌,开发自有品牌商品。支持本地优势企业依托实体经营,开办网购、邮购、电视购物等新型营销方式,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
(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和商品市场强化配送中心、分拨中心建设,提高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强化城际配送、城市配送、农村配送的有效衔接,扩大货物装卸场站建设规模,提升标准化作业能力。鼓励现有的运输、仓储企业采用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加快向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推动物流企业资源整合,探索搭建“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物流交易电商平台。
三、完善生活服务网络
(一)促进餐饮业发展。鼓励餐饮示范企业增设便民服务网点,完善便民餐饮网络。推动餐饮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鼓励老字号、名小吃、大众餐饮企业实施连锁化经营。引导高端餐饮企业转型,满足特色餐饮消费需求。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优化餐饮业结构,提升餐饮业档次。
(二)规范发展住宿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发展经济型酒店、民俗风情酒店、“农家乐”、家庭旅馆等大众化住宿业态。推动住宿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倡导节能环保、绿色健康理念,大力实施住宿业标准化改造,促进住宿业转型升级。
(三)提升家庭服务业水平。依托威海市12349、12343等家庭服务网络平台,探索适合我市发展特点的家庭服务业网络平台,提高服务效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业龙头企业,拓展服务领域,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连锁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形成一批社会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家庭服务业品牌。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和经营管理者素质。
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一)夯实本地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培育金谷之园电商产业园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地综合性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扩大网络销售和服务种类,推介销售海参、牡蛎、肉鸡、茶叶、苹果、花生、板栗、大姜、葡萄、草莓等特色农产品及喜饼、柳编、镂绣等民俗旅游产品。
(二)加快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合理布局园区智能体验区、商务办公区、物流区、仓储区及其他配套服务区。鼓励有条件的传统产业园区和专业批发市场整合仓储、配送、采购、融资等功能,形成产业特色鲜明、服务体系完备的多业态现代电子商务集聚区。
(三)大力推动工业制造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在绿色食品、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和健康养生等领域普及发展电子商务,鼓励企业成立专门的电子商务运营部门或将其从传统企业中剥离,成立独立法人企业,实行“主辅分离”。推动罐头、饮料、花生制品、调理食品、海鲜即食品、箱包、服装、宠物用品、工艺品等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集中进驻电子商务园区。
(四)建设“乳山特色产品体验区”。在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内规划建设“乳山特色产品体验区”,按行业分类布局展示全市名优工业品和特色农副产品。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和智能交互手段以及动漫、微电影等多种现代题材,打造集自然、人文、科普和典型胶东厨艺展示于一体的旅游、文化“特色产品体验馆”。
(五)探索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积极引进海贸云商、苏宁云商等知名跨境平台电商,支持福如东海产业园、乳山港、智创科技等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鼓励企业利用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跨境云等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拓展海外市场,加快乳山产品境外销售的市场拓展,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保障民生消费安全
(一)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力度。加强商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健全执法机构,充实执法力量,提高商务综合执法能力。依托威海市级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建立以关键节点为终端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确保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加强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畅通流通领域举报投诉受理、便民服务指导、政策业务咨询等渠道。
(二)推进商务诚信建设。深入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诚信经营承诺、诚信经营单位示范创建等活动,增强市场经营者诚实守信意识,营造和谐、放心、文明的消费环境。推动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商场超市等商贸流通领域,开展商务信用评估、信用认证和等级评价,使企业有效识别和防范信用交易风险。
(三)保障消费品市场供应。加强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落实重要消费品日常监测,建立准确监测、科学预测、快速反应的监测预警机制。优化政府储备品种结构及区域布局,提高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能力,健全市场应急保障供应体系。
六、强化政策扶持引导
(一)加强规划引领。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社区商业网点配置,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10%。严格社区商业网点用途监管,不得改变原商业网点的用途和性质,拆迁改建时应保证其基本服务功能不缺失。
(二)完善用地保障。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流通业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中统筹安排流通业各类用地。鼓励利用旧厂房、闲置仓库等建设符合规划的流通设施,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租赁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方式供应。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参照工业用地或仓储用地对待。
(三)落实税收政策。制定具体配套措施,细化落实连锁企业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政策和具体配套措施。全面落实免征蔬菜、部分鲜活肉蛋产品、部分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环节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对市重点扶持的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企业纳税有困难的,经审批可以定期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流通企业开发电子商务平台、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发费用,符合条件的可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关优惠。
(四)加大财政扶持。财政资金应重点支持公益性流通设施、农产品和农村市场体系、流通信息化建设,支持家庭服务和餐饮、再生资源等生活服务业、中小流通企业发展,支持发展绿色流通、扩大消费等。财政部门要支持流通企业运用先进节能技术,对企业新建商业设施同步配建蓄冷蓄热设备且符合相关条件的,给予政策支持。
(五)强化融资支持。大力发展融资租赁、商圈担保融资、供应链融资、物流融资、网络融资、商业保理等业务。发挥典当行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补充作用。鼓励银行和零售企业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结算,引导流通企业使用电子商业汇票,解决供应商资金周转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新的消费信贷产品,开辟新的消费信贷领域,改进消费信贷业务管理,培育新的消费信贷增长点。
(六)降低流通费用。落实商贸流通业峰谷分时用电政策。规范全市道路运输行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全面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选择部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探索建立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切实规范农产品市场收费、零售商供应商交易收费等流通领域收费行为。
(七)提升服务效能。行政执法部门原则上只在配送中心进行质量、卫生等方面检查,避免重复多头检查。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服务资源,搭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流通企业自发成立相应的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发展。
七、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一)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发改、经信、农业、财政、国土、规划、人社、商务、国税、地税、市场监管、统计、科技、市联社、金融办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现代流通业发展推进机制,共同研究制定促进现代流通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商务部门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二)强化人才支撑。加强流通领域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引导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增设流通专业课程,拓宽人才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校企合作,培养更多精通流通业务、信息技术应用、供应链管理的复合型流通专业人才。认真落实我市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各类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加大人才智力资源引进力度,为现代流通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加强统计考核。建立现代流通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电子商务、家庭服务等重点流通领域的数据统计,准确掌握全市现代流通业发展状况。建立和完善现代流通业发展绩效考核制度,增强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推动力。
乳山市人民政府
2015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