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乳山市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乳政办发〔2017〕38号
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滨海新区、经济开发区、城区街道办事处,各市属国有企业:
《乳山市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乳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1月8日
乳山市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市实施方案
根据《山东省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实施方案》和《山东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第三批健康促进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创建山东省健康促进示范县(市、区)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多部门联合开展健康行动。
(二)建设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发挥健康促进场所的示范作用,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三)动员媒体和社会广泛参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或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0%。
(四)创新体制机制,总结适合基层实际、可推广的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模式,探索区域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
二、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体制机制
1.市政府公开承诺开展健康促进示范市创建工作,把健康促进示范市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制定健康促进示范市发展规划。
2.建立健康促进示范市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制定相关政策。
(1)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包括卫计、宣传、教育、发展、财政、公安、民政、人社、环保、交通、税务、体育、农业、文化、广电等相关部门,定期召开领导协调会议,通报工作进展。
(2)市政府和各部门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梳理各部门与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情况,探索开展健康影响评价,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多部门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每个部门制定配套实施方案。
(3)卫生计生部门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制定配套文件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各项建设重点任务,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推进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3.创新健康促进示范市工作机制。
(1)建立覆盖城乡社区、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每个单位有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专(兼)职人员,建立健康促进网络工作人员队伍和相应工作制度。
(2)建立健康促进专业人员队伍。建立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核心,覆盖辖区内医院、公共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网络,每个单位有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专职人员。在医改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探索建立健康促进人员聘用考核新机制,发展“健康保健员”、“健康指导员”、“家庭保健员”等岗位,探索健康管理工作方法和途径,落实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作用,为辖区各单位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创新健康促进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基层卫生计生整合融合模式,促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在健康促进工作中发挥作用。
4.经费保障。将健康促进示范市创建工作纳入政府预算给予支持,保证项目经费,并做到资金专款专用,规范管理,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
(二)培训和能力建设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政府、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对健康促进示范市创建工作的认识和能力。
1.针对卫生计生部门,采取逐级培训方式,提高各级健康促进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对健康促进示范市理念、方法和建设内容的理解,提高建设能力与开展二级培训的能力。
2.针对政府和组成部门健康促进网络工作人员,通过工作会议、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政府及有关部门、社区和重点场所对健康促进示范市理念和策略的认识,提高其发挥部门优势促进居民健康的能力。
3.针对健康教育专业人员,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技能培训,使其熟悉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熟悉健康素养、烟草控制、优生优育等基本内容,掌握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和实施、健康传播材料设计制作、健康讲座和健康咨询、社区诊断和现场调查等基本专业技能。卫生计生系统内专业技术人员要全员培训,掌握健康教育基本技能。
(三)健康促进综合干预
以建设健康城市为契机,充分整合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健康山东行动、健康科普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项目对当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带动作用,推进健康促进示范市创建工作。
1.确定优先领域。
(1)开展需求评估。了解全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人群健康素养、健康状况和疾病负担情况,多部门健康相关政策开发情况,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和工作能力等基本情况。
(2)确定优先领域。结合健康促进示范市考核指标体系,分析当地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明确需要优先干预的问题和领域,研究制定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计生工作能力的健康促进工作策略和措施,制定当地健康促进示范市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
(3)定期评价干预效果。可根据实际调整需要干预的优先领域。
2.建设促进健康的场所和公共环境
(1)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健康家庭和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等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场所内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
(2)经过建设,市内30%的居委会(行政村)符合健康社区(健康村)标准,评选出100个健康家庭。城乡社区居民对健康促进示范市创建工作知晓率达到70%。
(3)经过建设,60%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等)符合健康促进医院标准,50%的中小学校符合健康促进学校标准,50%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符合健康促进机关标准,20%的大中型企业符合健康促进企业标准。
(4)建设无烟环境。全市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卫生计生机构和学校全面禁烟。全面无烟是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建设的必要前提条件。
(5)全市范围内环境整洁卫生。生活污水和粪便无害化处理,为居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和食品,提供锻炼场地和设施,对有健康困难的家庭开展适当的社会救助和社区帮扶活动,建设健康、安全、愉快的自然环境和和谐互助的社会人文环境。
3.广泛开展健康促进重点活动
(1)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以提升辖区居民科学健康观、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妇幼健康素养、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为重点内容,在电视、移动媒体和新媒体播放健康公益广告,传播健康素养核心信息,深入社区开展健康巡讲,发放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质量和覆盖面,每年直接受益人数达总人口的30%。
(2)健康中国行。与全国行动一致,围绕“健康中国行”年度主题,联合相关部门同步启动当地健康中国行活动。充分发挥卫生计生部门主体作用,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优势,有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让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人心,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按照服务规范要求,通过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设置宣传栏、健康讲座、健康咨询、个体化健康指导、参与式体验等服务,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健康促进示范市建设活动,倡导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创建健康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积极参与改善自身健康的过程,有效落实健康教育服务内容。
(4)卫生日主题活动。在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结核病日、艾滋病日等节日纪念日时段内,多部门联合,深入城乡开展健康主题活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群众参与程度,增强宣传教育效果。注意日常宣传教育与主题日宣传教育活动有机结合。
(5)营造社会氛围。市政府牵头推进健康促进示范市工作,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开设健康教育类专题节目或栏目并加强监管。开展健康促进示范市宣传推广,定期开展媒体培训和交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全方位宣传健康促进示范市理念,宣传我市出台的促进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开展的重点工作以及活动成效,提高公众知晓率和参与程度,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影响力。
(四)督导评估
1.工作督导。市卫生计生部门组织常规工作督导和技术支持,配合上级卫生计生部门适时开展督导,了解我市在组织领导、政策开发、场所建设、环境改善、活动开展、媒体倡导、居民参与和满意程度等方面的进展和成效。
2.效果评估。配合上级开展健康促进示范市效果评估,全面评价建设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好的做法,推广典型经验。每年编写发布一本我市人群健康状况及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3.通过督导和效果评估后,省卫生计生部门对健康促进示范市、健康社区(健康村)、健康家庭、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开展考核、表彰、命名。
三、时间进度
创建周期为两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7年4—5月。申报和启动阶段。完成项目申报和备案;建立健康促进示范市工作机制,广泛社会动员;制订创建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全面启动建设工作。
第二阶段:2017年6月—2019年5月。全面建设阶段。制订多部门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建支持性环境,建设健康促进场所,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和重点人群开展多部门联合的健康行动,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加强监督指导。
第三阶段:2019年6月。考核评估阶段。开展创建工作评估,总结并宣传推广有效经验。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搞好协作。创建山东省健康促进示范市工作要与建设健康城市工作紧密结合,同步协调推进。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指导协调和联系纽带作用。各镇(街道)、各部门(单位)都要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创建工作,调动创建工作的积极性,搞好责任区段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工,明确专人负责,细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全面完成各自创建任务。市卫计局要积极与省、市业务部门沟通协调,组织开展基线调查和综合干预工作,在规定时间节点前提交相关资料,接受上级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估。各镇(街道)、各部门(单位)每季度末要将工作完成落实情况上报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细化目标,严格考核。各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创建标准要求和完成时限,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层层落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开展阶段性的督导检查验收,力争达标一项,验收一项,巩固一项,发展一项。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影响全市创建工作进展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各单位要明确专人作为联络员,负责做好信息报送,确保信息畅通,按时反馈工作落实情况。对活动开展要有文字记载和图片、影像资料等,所有材料要专人负责,装成专档。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在创建工作中,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报道,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理解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重点内容,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促进活动,充分利用户外广告宣传牌、电子屏幕,以及现有的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切实提高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努力营造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市的良好氛围。
附件:
1.乳山市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
2.乳山市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市目标责任分解
附件1
乳山市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市
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宫本杲(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副组长: 宫洪霞(市政府副市长)
成 员: 于 海(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鞠红燕(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陈凤梅(市直机关工委书记)
秦宪臻(市报社社长)
于留泮(市总工会主席)
赵红日(市妇女联合会主席)
耿仁书(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张新龙(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焉 涛(市教育局局长)
张书松(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
马 骏(市民政局局长)
刘培根(市财政局局长)
卢志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宫在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许玉安(市行政执法局局长)
张本成(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隋岩波(市水利局局长)
冯夕永(市农业局局长)
刘志勇(市商务局局长)
李 超(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隋浩杰(市体育局局长)
姜云志(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李树谦(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陶 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于吉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江文强(市广播电视台台长)
毕建立(市国家税务局局长)
龙 建(市地方税务局局长)
姜朝晖(城投集团董事长)
焉 强(水务集团董事长)
胡苏兰(市疾控中心主任)
王 庆(城区街道办事处主任)
王 斌(夏村镇镇长)
姜宇航(乳山口镇镇长)
王雪光(海阳所镇镇长)
高胜欣(白沙滩镇镇长)
刘坚强(大孤山镇镇长)
于海洋(徐家镇镇长)
宫晓波(南黄镇镇长)
马 成(冯家镇镇长)
于晓杰(下初镇镇长)
孙福斌(午极镇镇长)
宋文强(崖子镇镇长)
仇晓明(诸往镇镇长)
冯希勇(育黎镇镇长)
刘冠兰(乳山寨镇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卫计局,负责工作规划与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姜云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
乳山市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市目标责任分解
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指标解释 | 评分标准 | 分数 | 考核办法 | 牵头部门 | 责任部门 | 时限要求 |
一、组织管理(200分) | 政府承诺 | 市政府公开承诺开展健康促进市试点工作。健康促进市试点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 | 健康促进市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得4分,纳入政府发展规划得4分,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得2分,最高10分。 | 10 |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 | 政府办 创建办 | 1、2项政府办、创建办,3项各镇、城区街道、各部门单位 | 2项2017.11完成 |
制定健康促进市工作方案,得10分。 | 10 | |||||||
通过城市公告牌、大型宣传栏等载体承诺、倡导健康促进市工作,得5分。 | 5 | |||||||
协调机制 | 建立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健康促进领导协调机制,部门职责明确。定期召开协调会议,通报工作进展。 | 建立市长任组长的健康促进领导协调机制,得10分,分管市长任组长得8分。 | 10 | 创建办 | 各镇、城区街道、各部门单位 | 1、2项2017.11完成;3项根据情况召开,创建周期内不少于4次 | ||
满分10分。在相关文件中明确部门、乡镇/街道职责得6分。采取签署目标责任书或其他形式,得4分。 | 10 | |||||||
每召开1次领导协调会议得2.5分,两年不超过10分。 | 10 | |||||||
工作网络 | 建立覆盖政府有关组成部门、乡镇/街道、学校、机关、企业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每单位专(兼)职人员承担健康促进市试点和健康教育工作。培训覆盖率达100%。 | 查阅机构数量和工作网络人员名单。网络覆盖率100%得10分,覆盖率达60%得8分,覆盖率达30%得5分。 | 10 | 创建办 | 各镇、城区街道、各部门单位 | 2017.12 | ||
健康促进工作网络专兼职培训覆盖率100%得10分、达80%得5分、达60%得3分。 | 10 | |||||||
专业网络 | 建立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核心、覆盖辖区内所有医院、公共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促进专业网络。每单位有专职人员承担健康促进市试点和健康教育工作。培训覆盖率达100%。 | 有独立建制的健康教育机构得10分;在卫生计生局/疾控中心有健康教育科得5分;在卫生计生局或疾控中心无健康教育机构但有专人负责得2分。 | 10 | 卫计局、 疾控中心 | 各医疗卫生单位 | 2017.12 | ||
查阅机构数量和工作网络人员名单。网络覆盖率100%得10分,覆盖率达60%得8分,覆盖率达30%的5分。 | 10 | |||||||
专业网络的人员培训覆盖率100%得10分、达80%得5分、达60%得3分。 | 10 | |||||||
一、组织管理(200分) | 项目管理 | 开展基线调查(或开展社区诊断)了解当地的主要健康问题,研究制定科学的综合干预策略和措施。 | 完成基线调查报告(或社区诊断报告),得8分。报告中明确阐述当地主要健康问题和重点干预领域再得2分。 | 10 | 卫计局、疾控中心 | 各镇、城区街道、各部门单位 | 2017.12 | |
建立督导检查、考核评估的工作机制,定期了解各项工作进展,听取政府各部门和居民的工作建议。 | 每年至少开展1次政府牵头、多部门的联合督导,得10分。 | 10 | 创建办、卫计局、疾控中心 | 各镇、城区街道、各部门单位 | ||||
完成督导报告,得10分。 | 10 | |||||||
定期监测项目组织实施情况,开展项目技术评估。 | 完成健康促进市评估人群健康调查,得10分。 | 10 | ||||||
完成试点自评报告,得10分。 | 10 | |||||||
经费保障 | 将健康促进市工作纳入当地政府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 | 健康促进市工作在当地财政立项,得10分。 | 10 | 财政局 | 每年 | |||
当地立项或配套的专项经费<10万得5分,≥10万得10分,30万得15分。 | 15 | |||||||
创新模式 | 在健康促进多部门协作、部门内资源统筹、社会动员、健康产业、健康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取得创新。 | 经评估专家组认定,在上述方面取得一类创新得5分,满分20分。 | 20 | 创建办、卫计局 | 各镇、城区街道、各部门单位 | |||
二、健康政策(100分) | 宣传普及理念 | 卫生计生部门主动向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宣讲“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概念和意义。 | 举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专题讲座或培训班,得5分。 | 5 |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 | 卫计局 | 各镇、城区街道、各部门单位 | 2018.3 |
市政府主要领导、各部门、各街道/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讲座或培训班,得5分。 | 5 | |||||||
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 | 成立健康专家委员会,在新政策制订时增加健康审查程序,在提出、起草、修订、发布等政策制定环节中,征求健康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 成立健康专家委员会,得10分。 | 10 | 政府办、卫计局、疾控中心 | 各成员单位 | 2017.12 | ||
建立公共政策审查制度。相关部门在提出、起草、修订、发布等政策开发环节有专家委员会或健康领域行政人员和专家的参与,得10分。 | 10 | |||||||
政策制定 | 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梳理本部门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补充、修订或新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 政府和相关部门梳理与健康有关的政策、策略和措施,有政策梳理情况报告,得10分。 | 10 | |||||
政府和相关部门补充、修订与健康有关的公共政策,每制定一条政策得5分,最多30分。 | 30 | |||||||
跨部门健康行动 | 针对当地需要优先应对的健康问题,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 | 政府或多部门联合开展针对慢性病防控、传染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妇幼健康、健康老龄、环境与健康等重点健康问题的健康行动,每类健康主题得5分,最多30分。 | 30 | 创建办、 民政局、 卫计局、疾控中心 | 各镇、城区街道、各部门单位、各医疗卫生单位 | |||
三、健康场所(300分) | 健康社区和健康村 | 建立健康社区/健康村工作机制 | 制定健康社区建设工作计划,得5分。 | 5 |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快速测评 | 民政局、 卫计局、疾控中心 | 各镇、城区街道 | 1项2017.12完成 |
对社区/村开展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有督导报告,得5分。 | 5 | |||||||
一定比例的居委会/行政村符合健康社区/健康村标准。 | 有30%达标的健康社区/健康村名单,得4分。 | 4 | 民政局、卫计局、疾控中心 | 各镇、城区街道、住建局、规划局、文广新局、体育局 | 2018.7完成任务数70%,2018.12全部完成 | |||
有20%达标的健康社区/健康村名单,得2分。 | ||||||||
建立健康社区/村的个案档案(包括组织管理、健康环境、健康活动、建设效果等)。有1个健康社区/村的详细建设资料得1分,最多得6分。 | 6 | |||||||
在试点市提供的达标社区/村名单中,随机抽取1个社区/村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30分。 | 30 | |||||||
健康家庭 | 建立健康家庭评选工作机制 | 有健康家庭评选工作方案和总结资料,得5分。 | 5 | 妇联、 卫计局、疾控中心 | 各镇、城区街道 | 1项方案于2017.12完成。2018.7完成任务数70%,2018.12全部完成 | ||
评选100个健康家庭。 | 有100个健康家庭名单,得5分。 | 5 | ||||||
有50个以上不足100个的健康家庭名单,得2分。 | ||||||||
建立健康家庭个案档案,有一户完整的健康家庭档案资料得1分,最高10分。 | 10 | |||||||
健康促进医院 | 建立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工作机制 | 有健康促进医院、无烟卫生计生单位建设工作方案,得5分。 | 5 | 卫计局、疾控中心 | 各医疗卫生单位 | 1项方案2017.12完成。2018.7完成任务数70%,2018.12全部完成 | ||
开展专项的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有健康促进医院督导报告,得5分。 | 5 | |||||||
一定比例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符合健康促进医院标准。 | 有60%达标的健康促进医院名单,得4分。 | 4 | ||||||
有50%达标的健康促进医院名单,得2分。 | ||||||||
建立健康促进医院的个案档案(包括组织管理、健康环境、健康教育、建设效果等)。 | 6 | |||||||
至少有3个健康促进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详细过程资料,每个得2分,最多得6分。 | ||||||||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医疗卫生机构名单中,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以上的机构中,随机抽取1个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30分。 | 30 | |||||||
三、健康场所(300分) | 健康促进学校 | 建立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机制 | 有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方案,得5分。 | 5 | 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快速测评 | 教育局 | 各学校、卫计局、疾控中心 | 方案于2017.12完成。2018.7完成任务数70%,2018.12全部完成 |
开展专项的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有健康促进学校督导报告,得5分。 | 5 | |||||||
一定比例的中小学校符合健康促进学校标准。 | 有50%达标的健康促进学校名单,得4分。 | 4 | ||||||
有40%达标的健康促进学校名单,得3分。 | ||||||||
有30%达标的健康促进学校名单,得2分。 | ||||||||
建立健康促进学校的个案档案。每个健康促进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个案得1分,最高6分。 | 6 | |||||||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学校名单中,随机抽取1所学校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30分。 | 30 | |||||||
健康促进机关 | 建立健康促进机关工作机制 | 有健康促进机关建设工作方案,得5分。 | 5 | 市直机关工委 | 各镇、城区街道、各部门单位 | 1项方案于2017.12完成。2018.7完成任务数70%,2018.12全部完成 | ||
开展专项的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有督导报告,得5分。 | 5 | |||||||
一定比例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符合健康促进机关标准。 | 有50%达标的健康促进机关名单,得4分。 | 4 | ||||||
有40%达标的健康促进机关名单,得2分。 | ||||||||
建立健康促进机关的个案档案,如卫生计生局、乡镇/街道、事业单位等,每个个案得1分,最高6分。 | 6 | |||||||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机关/事业单位名单中,随机抽取1个机关/事业单位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30分。 | 30 | |||||||
健康促进企业 | 建立健康促进企业工作机制 | 有健康促进企业工作方案,有专人负责,得5分。 | 5 | 经信局、商务局、食药监局、安监局 | 各镇、城区街道、工会、卫计局 | 1项方案于2017.12完成。2018.7完成任务数70%,2018.12全部完成 | ||
开展专项的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有督导报告,得5分。 | 5 | |||||||
一定比例的大中型企业符合健康促进企业标准。如无大中型企业,则选2个较大企业建设健康促进企业。 | 有20%达标的健康促进企业名单,得4分。 | 4 | ||||||
有3个及以上达标健康促进企业名单,得2分。 | ||||||||
建立健康促进企业的个案档案。至少有3个健康促进企业建设过程资料,每个2分,最高6分。 | 6 | |||||||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企业名单中,随机抽取1个企业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20分。 | 20 | |||||||
三、健康场所(300分) | 公共环境 | 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建设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公共设施,营造促进健康的公共环境。 | 建立无烟环境工作机制,开展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有工作计划得5分;有督导报告,得5分。 | 10 | 民政局、住建局、执法局、交通局、体育局、卫计局、城投集团、爱卫办、疾控中心 | 各镇、城区街道、各部门单位 | 1项机制、计划于2017.12完成。2018.7完成任务数70%,2018.12全部完成 | |
建设至少1个健康出题公园,有健康标识,定期组织健康活动,得10分。 | 10 | |||||||
建设至少1条健康步道(主题公园以外场地),有健康标识,得10分。 | 10 | |||||||
评估时经过的主要道路和公共广场有无烟标识、有健康提示、环境卫生无垃圾堆放、无烟头,得10分。 | 10 | |||||||
四、健康教育(100分) | 健康教育项目 | 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和健康中国行相关工作。 | 有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年度工作总结,得5分。有健康中国行年度工作总结,得5分。 | 10 | 听取汇报查看资料 | 创建办、 宣传部、文广新局、卫计局 创建办、 宣传部、文广新局、卫计局 | 报社、电视台、爱卫办、疾控中心 报社、电视台、爱卫办、疾控中心 | 每年根据活动安排的时间节点完成 每年根据活动安排的时间节点完成 |
开展健康巡讲,得3分。 | 10 | |||||||
在电视台播放健康公益广告,得3分。 | ||||||||
制作、发放有“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标识的传播材料,得4分。 | ||||||||
基本健康教育服务项目 |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健康教育服务的种类、频次和质量达到国家要求。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有工作计划得5分,有培训记录得5分。 | 10 | |||||
接受上级(地市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考核评估并符合要求,得10分。 | 10 | |||||||
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 | 在重要节日纪念日宣传时段内,开展多部门联合、单场活动人数不低于200人、有媒体深入宣传的健康主题活动。 | 每举办1个参与人数达200人的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得2分,最高10分。 | 10 | |||||
每场活动有媒体参加并有后续的深入报道得2分,最高10分。 | 10 | |||||||
健康传播 | 设立健康类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 | 每设立1个有专人维护、定期更新(至少每周更新一次)的健康类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得10分,最高20分。 | 20 | |||||
每年组织2次以上媒体培训会或媒体交流会。 | 每组织1次有10个及以上媒体参加的交流活动(包括媒体培训会、交流会、通气会)得10分,最高20分。 | 20 | ||||||
五、健康环境(150分) | 空气质量 |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或空气污染指数(API)不超过100的天数≥300天 | AQI或API不超过100的天数≥300天,得10分 | 10 | 听取汇报查看资料 | 环保局 | 每年底 | |
水质 |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 |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得10分。 | 10 | 环保局 | 水利局 | 定时监测 | ||
饮用水安全 | 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小区直饮水的水质检测指标达到标准要求 | 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小区直饮水的水质检测指标达到标准要求,得20分。 | 20 | 水务集团、疾控中心、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大队 | 实时监测 | |||
食品安全 | 近3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 近3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得20分。 | 20 | 食药监局 | ||||
垃圾处理 |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 |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得10分。 | 10 | 住建局 | ||||
污水处理 |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 |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得10分。 | 10 | 住建局 | ||||
老龄化应对 | 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 | 每千名60岁以上老人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得10分;达到25张得7分;达到20张得5分。 | 10 | 民政局 | ||||
社会 氛围 | 本地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开设健康类节目或栏目。 | 电视台开设1个满半年的健康类节目得10分,开班但未满半年得5分。 | 30 | 宣传部、 文广新局 | 各新闻媒体单位 | 2018.8完成三个专栏、至少20个相关报道 | ||
广播电台开设1个满半年的健康类节目得10分,开班但未满半年得5分。 | ||||||||
报纸开设1个满半年的健康专栏得10分,开班但未满半年得5分。 | ||||||||
媒体积极宣传健康促进市建设工作进展和成效。 | 各类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报道健康促进市相关工作进展,每报道一次得1分,最高30分。 | 30 | ||||||
六、健康人群(150分) | 健康素养 |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本省平均水平。(省级数据来源于项目启动年的全国健康素养监测) | 高于本省平均水平20%,得50分; | 50 | 人群调查查阅资料 | 疾控中心 | 2017.12 | |
达到本省平均水平,得30分; | ||||||||
低于平均水平30%以内,得10分; | ||||||||
比平均水平低30%以上,不得分。 | ||||||||
成人吸烟率 | 成人吸烟率低于本省平均水平。(省级数据来源于最新的成人烟草流行监测) | 比本省平均水平低20%,得40分; | 40 | 爱卫办 | 2018.7 | |||
低于本省平均水平,得30分; | ||||||||
比本省平均水平高30%以内,得10分; | ||||||||
比本省平均水平高30%,不得分。 |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32%。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32%得30分; | 30 | 人群调查查阅资料 | 体育局 | 2018.7 | ||
25%(含)~32%之间得15分; | ||||||||
20%(含)~25%之间得5分; | ||||||||
低于20%不得分。 | ||||||||
学生体质健康 | 学生体质达到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关标准。 | 95%以上的学生达到合格以上等级,得30分。 | 30 | 教育局 | 2018.7 | |||
94%以上的学生达到合格以上等级,得20分。 | ||||||||
92%以上的学生达到合格以上等级,得10分。 | ||||||||
低于92%以上的学生达到合格以上等级,得0分。 | ||||||||
小计 | 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