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乳山市河道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乳政办发〔2017〕44号
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滨海新区、经济开发区、城区街道办事处,各市属国有企业:
《乳山市河道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乳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2月26日
乳山市河道及水利工程
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
实 施 方 案
目 录
1 工程概况 5
1.1 项目来源 5
1.2 项目完成的主要任务 5
1.3 工程概况 6
2 任务依据 7
2.1 法律、法规 7
2.2 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 8
3 划分标准 9
3.1 标准情况 9
3.2 特殊情况 9
4 工作计划 9
4.1 试点工作 9
4.2 全面开展 10
5 技术实施方案 10
5.1 资料收集及准备 10
5.1.1 测量控制资料 10
5.1.2 图件资料 10
5.2 土地利用现状补充调查 11
5.3 河道划界调查 12
5.4 界桩、告示牌室内设定 12
5.4.1 管理线桩设置 14
5.4.2 告示牌设置 15
5.4.3 界桩编号 15
5.4.4 加密界桩编号 15
5.4.5 相邻河道划定处理 16
5.4.6 相邻行政区划划定处理 18
5.5 界桩与告示牌的制作要求 19
5.5.1 管理线界桩 19
5.5.2 公告牌 19
5.6 界桩与告示牌的埋设 20
5.6.1 控制测量 20
5.6.2 坐标转换参数的获取 20
5.6.3 流动站实地放线的技术要求 21
5.6.4 界桩和告示埋设要求 21
5.6.5 桩牌存档 21
5.7 绘制河道管理界线图 22
6 划界数据入库 23
6.1 数据信息化准备 23
6.2 数据基本要求 24
6.3 信息采集 24
6.4 数据编码 24
6.4.1 管理范围数据编码 24
6.4.2 图形入库 25
6.5 属性数据库成果 26
6.5.1 管理范围成果 26
6.5.2 保护范围成果 26
6.5.3 权属范围成果 26
6.5.4 测量控制点成果 26
6.5.5 属性项命名 26
7 测绘成果资料 27
8 经费预算 27
8.1 测量费用 27
8.2 划界界桩埋设统计表 28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厅字〔2017〕14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威办发〔2017〕21号)和山东省水利厅等十部门《关于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意见》(鲁水管字〔2017〕15号),乳山市水利局决定开展辖区内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以下简称划界)。受乳山市水利局的委托,我公司对乳山市河道及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进行具体实施。
根据威水管发〔2017〕14号文《威海市水利局关于开展河道及水利工程划界确权情况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按照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要求经过初步调查,乳山市内需要划界的河道为15条,初步调查河流情况如下表:
序号 | 河流名称 | 上一级河流名称 | 河流长度(km) | 流域面积(km2) | 备注 |
1 | 乳山河 | —— | 78 | 1039 | |
2 | 正甲夼河 | 乳山河 | 9.6 | 120 | |
3 | 松椒河 | 正甲夼河 | 3.6 | 71.0 | |
4 | 介河 | 乳山河 | 13 | 51.7 | |
5 | 诸往河 | 乳山河 | 21 | 111 | |
6 | 午极河 | 乳山河 | 14.6 | 169 | |
7 | 刘家夼河 | 午极河 | 9.8 | 62.7 | |
8 | 夏村河 | 乳山河 | 18.5 | 147 | |
9 | 赤家口河 | 乳山河 | 10.4 | 96.3 | |
10 | 锯河 | —— | 18.2 | 55.1 | |
11 | 徐家河 | —— | 11.5 | 58.1 | |
12 | 黄垒河 | —— | 47.9 | 635 | |
13 | 水道河 | 黄垒河 | 2 | 59.9 | |
14 | 老清河 | 黄垒河 | 10.6 | 129 | |
15 | 垂柳河 | 大沽夹河 | 5.3 | 61.8 | |
注:长度、流域面积为全流域。 |
15条河道均要进行划界登记工作,划界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划定河道管理区范围,埋设管理区界桩。二是要划定保护区范围,埋设保护区界桩。确定保护区内土地利用情况,建立河道划界数据库。
乳山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端,隶属于威海市,地理范围为北纬36°41′~37°08′,东经121°11′~至121°51′。乳山市地处威海、青岛、烟台三市的中间地带,东邻文登区,西毗海阳市,北接烟台市牟平区,南濒黄海,与韩国隔海相望。济威铁路、三〇九国道和青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市区至青岛、烟台、威海三市的交通便利。境域东西最大横距60km,南北最大纵距48km,总面积1668km2。全市海岸线西起乳山口,东至浪暖口,全长185.6km,这里林秀海碧,礁奇滩曲,山、海、岛、礁、滩、泉、林、河俱全。绵延20km的沙滩,坡缓滩平,沙质细腻松软,洁白如银,“银滩”因而得名。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丰富,珍珠湾、白银湾、宫家岛、三观亭、仙人桥、锁龙石、垛崮山、和尚洞、万亩林海等为银滩增光添彩。
乳山河为境内第一大河,发源于马石山南麓的垛鱼顶,全长78公里,流域面积103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0.8%。流经崖子、午极、诸往、雨黎、乳山寨、乳山口、夏村等镇,向南流入黄海。主要支流有白石河、崔家河等河流。河上建有大型水库1座,即干流上龙角山水库;支流崔家河上建有中型水库1座,即台依水库。乳山河流域属胶东低山丘陵区,北部和东、西两侧多低山,中南部多丘陵,间有低山,地势呈簸箕状由北向南台阶式下降。乳山河主河道只有5-10年一遇防洪标准,主河道堤防除夏村镇于家庄村段0.5km为干砌石河堤外,其它河段多为砂土堤坝,堤顶宽2-3米。
正甲夼河、松椒河、介河、诸往河、午极河、夏村河、赤家口河均为乳山河的支流。
午极河小流域位于乳山市北部山区,属乳山河水系支流河,流域总面积169平方公里,该流域为胶东半岛典型山丘区,山高坡陡,支河较多。
锯河发源于锯齿山北麓,向西南流经林家庄,上夼、河东等村与南源汇合。南源在大孤山与白沙滩两镇交界出的无极山东麓,全长18.2公里,河床最宽处100米,属季节性河流。
徐家河发源于大孤山八里甸村南山,自西向东流经西峒岭、东峒岭、小浩口,徐家、东王家庄、洋村,于东南塂村东入海,全长11.5公里,河床较宽,属季节性河流。
黄垒河流域位于乳山市的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1′-121°51′,北纬36°42′-37°07′,发源于昆嵛山南麓牟平区曲家口村西北的黄垒口,流经牟平、乳山、文登等等,乳山市南黄镇以南2公里的地方流入黄海的浪暖口,全长71公里,流域面积635平方公里。其中,在乳山境内长47.9公里,流域面积441平方公里。整个流域呈叶状?其中山区约占15.4%,丘陵占49.2%,山间平原及滨海平原占35.4%,本流域内主要最大流域宽度21公里,平均流域宽度12.5公里。 全流域共有14条支流,其中有3条一级支流,自上而下为薛家沟,长155.5公里,流域面积64平方公里。
老清河发源于昆嵛山前侧牟平区宋家口村,在冯家镇北高格庄附近流入乳山境内,向南流经花家疃、北汉村、冯家村、汇入黄垒河,全长10.6公里,流域面积129平方公里,流域内有中型水库一座。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4).省、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
(1).《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2).《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2013)
(3).《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2010)
(6).《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290-2009)
(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8).《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9).《防洪标准》(GB/T50201-2014)
(10).《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
(1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07)
(1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13)
(14).《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1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2006)
(1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
(17).《山东省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技术指南》(试行)
(1)、管理范围线
有堤防的河道,为堤防外坡脚线两侧外延5米;无堤防的河道,为河道两侧上口线外延5米。
(2)、保护范围线:管理范围线外延50米。
(1)、堤防堆土区较宽的,以堆土区外坡脚线为基准划定范围。
(2)、河口线曲率较大的河道,参照现状河势走向或堤防线走向趋势、地形情况和现状情况,通过上下游平顺衔接划定范围。
(3)、如堤防有缺口、不连续,可通过上下游有堤防段平顺连接。
(4)、交通、市政、土地整理等建设对堤身培厚、加宽后有明显堤脚的堤防,管理范围以外堤脚为基准确定,或以堤后排水沟外口确定;交通、市政、土地整理等建设对堤身培厚、培宽后无明显堤脚的,堤防管理范围线划定至少按达标堤防断面确定堤脚范围,再按管理要求划定管理范围线。
(5)、堤防直接为防洪墙段,根据堤防防洪等级按设计洪水位超高0.5米自墙后虚拟堤防断面,确定管理范围。
计划2017年12月初开展对乳山河河道划界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计划投入调查小组1组,界桩、告示牌埋设小组2组,内业资料收集整理、数据入库2个小组共投入人员12人。工作期限为1月内完成,包括资料收集、河道内用地情况调查、界线划定、界桩埋设、调查和测量数据入库工作。试点工作完成后,组织开展总结会议,形成乳山市最终的河、湖划界工作方案。
2018年1月全市河道及水利工程划界工作全面开展,计划在4个月内全面完成工作。预计投入技术人员40名,施工人员10人,RTK测量设备6台套,车辆6部,完成乳山市14条河道资料收集、河道内用地情况调查、界线划定、界桩埋设、调查和测量数据入库工作。
平面控制成果为乳山地区的国家2000坐标系的测绘成果,由山东省国土测绘院测绘,资料保存与威海市国土资源局。
水准测量成果为2006年,由山东省国土测绘院牵头测设的国家一、二等水准网,以及山东省三等水准网资料。该资料到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获取。
(1)乳山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乳山市土地利用规划图,该两份成果均为乳山市国土资源局所有,每年都有更新调查。
(2)历年乳山市航测的1:1000和1:10000比例尺地形图,与河、湖相关的部分。资料现存于乳山市各规划部门。
(3)0.3米精度的正摄影像航拍图
根据情况了解,乳山市现有的卫星遥感影像为2016年年度2米左右分辨率,如果想获得0.3米精度的正摄影像,必须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计划使用大疆精灵4无人机对15条河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每条河进行4-8条航线布设,飞行高度200米,最终制作正摄影像图。无人机航拍的影像资料为现实资料,影像的分辨率可达到0.1米。
根据上述的规格在影像图上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在管理和保护范围范围内依照乳山市土地利用图,依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调标准),利用初始调查的所航摄的0.1米的高分辨率的航片作为调查地图,全面查清划分范围内的每块土地的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测、改正。对保护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补充调查的步骤如下:
根据划界规则,结合河道管护实际情况,划定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线划定标准。在划定界线前,应开展对现有河堤线进行实地测绘上图,并对县界、镇界、村界进行现场核实,在不明确的地方进行权属调查和测量。在权属调查过程中要求各级水管部门和各村民代表到现场进行指界,根据指界的情况现场测量,绘制河道管理区界线,并根据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线进行界桩的埋设。划界标准如下表:
有堤防的河道(段)划界标准表
河道名称 | 河道(段)长度(米) | 堤(岸)别 | 起止点位置及坐标 | 河道(堤防)管理 范围线 | 河道(堤防)保护范围线 | 备注 | ||
距背水侧堤脚(米) | 其他 标准 | 管理范围线外距离(米) | 其他 标准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黄垒河 | 18664 | 左 | 4097723.829,41388490.807,- 4088398.452,41398645.200 | 5 | 50 | |||
右 | 4097306.056,41388433.984- 4097646.302,41388919.955 | 5 | 50 | |||||
乳山河 | 26323 | 左 | 4101082.418,41356258.526- 4081513.972,41361964.973 | 5 | 50 | |||
右 | 4101125.743,41356022.063- 4082452.560,41361428.363 | 5 | 50 |
注:5、6选填其中一项,7、8选填一项。
无堤防的山丘区河道(段)划界标准表
河道名称 | 河道(段)长度(米) | 堤(岸)别 | 起止点位置及坐标 | 河道管理(保护)范围线 | 备注 | ||
设计洪水位(米) | 历史最高洪水位(米)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垂柳河 | 5274 | 左 | 4104430.458,41343770.880- 4108638.410,41344990.977 | 50 | |||
右 | 4104362.435, 41343974.031- 4108612.344, 41345109.526 | ||||||
介河 | 13164 | 左 | 4099848.245,41346843.055- 4098963.079,41357740.953 | 50 | |||
右 | 4099720.217,41346804.136- 4098861.222,41357818.431 | ||||||
锯河 | 16031 | 左 | 4091132.546,41380661.899- 4080609.68341372279.167 | 50 | |||
右 | 4091248.161,41380661.381- 4080495.87441372113.577 | ||||||
老清河 | 9838 | 左 | 4111888.092,41384009.190- 4099919.696,41382343.756 | 50 | |||
右 | 4111075.608,41383950.357- 4099913.059,41382061.519 | ||||||
刘家夼河 | 8632 | 左 | 4109922.719,41365385.347- 4102425.375,41363274.011 | 50 | |||
右 | 4109697.750,41365622.262- 4102313.715, 41362890.420 | ||||||
水道河 | 1904 | 左 | 4113416.304,41374564.308- 4111718.770, 41374931.314 | ||||
右 | 4113254.977,41374698.391- 4111575.585,41374689.170 | ||||||
午极河 | 18083 | 左 | 4109183.687, 41368453.476- 4097876.919,41361575.305 | 50 | |||
右 | 4109102.667,41368207.216- 4097778.262,41361376.462 | ||||||
夏村河 | 18545 | 左 | 4093420.147,41375339.286- 4086143.001,41365769.893 | 50 | |||
右 | 4093519.841,41375416.341- 4086147.494,41365534.136 | ||||||
徐家河 | 14961 | 左 | 4091431.707, 41382933.531- 4086075.736,41393090.049 | 50 | |||
右 | 4091321.061, 41382968.562- 4085855.141,41392974.960 | ||||||
正甲夼河 | 11259 | 左 | 4109879.571,41361887.318- 4105285.014,41354302.746 | 50 | |||
右 | 4110019.658, 41361779.841- 4105328.731,41353911.922 | ||||||
诸往河 | 14612 | 左 | 4090093.833,41348361.194- 4097532.788,41359562.894 | 50 | |||
右 | 4089968.231,41348357.517- 4097417.098,41359743.458 | ||||||
乳山河 | 25094 | 左 | 4094348.672, 41343715.089- 4105111.399,41353299.368 | 50 | |||
右 | 4094401.559,41343883.290- 4104915.109,41353285.463 | ||||||
黄垒河 | 27232 | 左 | 4099218.079,41384909.863- 4088442.938,41398716.669 | 50 | |||
右 | 4098926.584,41384636.094- 4087956.448,41397671.495 | ||||||
赤家口河 | 10413 | 左 | 4089686.918, 41354849.410- 4082003.086,41360378.014 | 50 | |||
右 | 4089604.947,41354759.656- 4082002.775,41360196.159 | ||||||
松椒河 | 2963 | 左 | 4105877.233, 41354211.476- 4108568.477,41356401.992 | 50 | |||
右 | 4105802.863,41354485.985- 4108445.577,41356537.847 |
(1)、桩间距和顺序确定。设置河道桩时,段桩间距一般按100米-200米间距布设。界桩布设顺序按河道行洪、排涝方向自上而下,面向下游分左、右编号;设置闸站工程桩时,在其管理范围顺时针布设界桩。
河道和水利工程已有砌石护栏作为管理范围标识的,管理界桩布置间距可加大,可在砌石以外5米到10米之间。
(2)、在下列情况应增设桩:码头、桥梁等重要涉水项目处;河道(湖泊)转角(角度小于120゜)处;水事纠纷和水事案件易发地段或行政界。
(3)、在临近无生产、生活人类活动的荒山、森林处的河道、湖泊、水库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间距,并采用其他方式明确界址。
(4)、在相邻河道和水利工程处埋设界桩时,根据其级别埋设界桩,若平级,则以布桩的顺序确定。
(5)、界桩点位能控制河道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边界的基本走向。
应在不长于1公里的河岸范围内设置告示牌。其中,对重要河道、人口密集或人流聚集地点河岸应加密设置。
界桩编号由河道名称、乳山市的拼音第一个字母缩写和界桩号组成,各市、各厅属管理处直管工程视同县编号。界桩号用阿拉伯数字0001、0002、0003流水编号,每条河道(湖泊)统一进行编排,其中河道区分左右岸。两条河道界线交叉点及公共边界桩编号以级别高低、平级河道以先勘定的河道(湖泊)界线为准,如乳山河和正甲夼河,以乳山河立界桩,正甲夼河与松椒河,以正甲夼河立界桩。
界桩编号起始点选择河道源头或县级行政界线处,桩(牌)布设顺序按河道行洪、排涝方向自上而下,面向下游分左、右编号。
编号格式:RSH-WHYS-L0008,RSH为乳山河拼音缩写,WHYS为威海市乳山市拼音缩写;L代表左岸,R代表右岸。
若在已立界桩之间需要加埋界桩时,其界桩编号在上一个原有界桩号后加“-”再加数字序号,保证同一河、湖和水利工程界桩编号不重复,例如“RSH-WHYS-L0008-1”、“RSH-WHYS-L0008-2”,界桩简码则为8-1、8-2等。
(1)、干河和支河界桩
干河和支河交汇处无控制性建筑物,管理范围线交汇处需设置公共界桩,并按照干河界桩埋设,支河划界成果信息化时需采集公共桩数据并进行编号;干河管理范围内不再埋设支河管理范围界桩。
(2)、跨河建筑物
跨河建筑物管理范围单独设置界桩;建筑物、河道管理范围交汇处需设置公共界桩,并按照建筑物管理范围界桩埋桩,河道划界成果信息化时需采集公共桩数据并进行编号。
(3)、穿堤建筑物
穿堤建筑物管理范围归入河道管理范围,并按河道管理范围界桩编号。
(4)、相邻建筑物
相邻建筑物管理范围有重合,管理范围交汇点需设置公共界桩,并按照主要建筑物管理范围界桩埋桩,次要建筑物划界成果信息化时,需采集公共桩数据并进行编号;交汇区域内建筑物实际管理范围界桩位置,采用虚拟界桩形式(下图,不埋桩);同一水管单位管理的枢纽建筑物可按各建筑物管理范围外包线确定枢纽建筑物管理范围,可不对虚拟界桩进行数据采集。
相邻行政辖区管理范围一致,管理范围与行政边界交汇处需设置公共界桩并按照上游行政区编号,下游划界成果信息化时,需采集公共桩数据并作为起始编号。公共界桩仅作为管理范围界线标识,不表征行政区划界线。
根据界桩和告示牌设定个数,经统计后,按相应规格要求和编号进行界桩和告示牌的制作。
(1)、制作规格:形状为长方形柱体,四角切除棱角,切除棱角边长10毫米。高度1000毫米,横截面长150毫米×宽100毫米。
(2)、标示:在向河道面喷涂“严禁破坏”(竖排,字规格为50毫米×50毫米),背河道面喷涂“严禁移动”(竖排,字规格为50毫米×50毫米),字体为黑体,颜色为蓝色,字间距20毫米。向河道面左侧面从上至下分别刻注水利标志(蓝色,长50毫米×宽25毫米)、××河道名(红色,字规格为30毫米×30毫米,字间距5毫米,字数超过4个排两行、行间距10毫米)、管理范围线(蓝色,字规格为22毫米×22毫米,字间距5毫米,与河道名称行间距20毫米),并留出部分空间以喷涂编号(字体长仿宋、规格10毫米×20毫米);在向河道面右侧面刻注“乳山市人民政府”(红色,竖排,字规格为40毫米×40毫米),以上字体(除喷涂编号外)均为阴文,字体为隶书。整个管理界桩盖顶刷亮蓝色,厚度15毫米。以上设计中,数量较多的文字,可适当缩小其大小,以美观、清晰为宜。
(3)、制作材料:钢筋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安装时现浇(混凝土标号不低于C20)。
(1)、制作规格:公告牌总宽1600毫米,高2300毫米(地面以上),其中面板尺寸1500毫米×1000毫米(宽×高)。公告牌正面标书政府公告,背面为有关水法律法规宣传标语(蓝底白字)。
(2)、制作材料:采用φ50毫米不锈钢管或热镀管制作支架,面板采用铝反光面板制作。
(1)、控制测量内容与基本要求
控制测量采用的平面坐标系为2000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23°。3°带高斯正射投影。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收集到C、D级GPS控制点成果为:中央子午线123°,平面为2000坐标系,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点位分布较理想,可以满足测区控制要求。因此,本次测量不需再进行高等级控制测量,利用SD-CORS配合RTK求解转换参数,直接进行界址点测量。
以SD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系统为基础,利用GPS-RTK直接求取的转换参数作为测图的基础。特殊情况下因SD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系统不能满足需要时,可采用常规测量方法施测,精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2)、卫星状态要求
采用GPS-RTK进行测量时,拟采用动态测量模式,双差固定解。卫星的状态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观测窗口状态 | 截止高度角15º以上的卫星个数 | PDOP值 |
良好 | ≥6 | < 4 |
可用 | 5 | ≥4且≤6 |
不可用 | < 5 | > 6 |
(1)、84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转换参数的求解,应采用不少于3点的高等级起算点的两套坐标系成果,且分布均匀,覆盖整个测区;
(2)、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对起算点进行可靠性检验。
(1)、移动站应获得SDCOR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系统的使用授权,设备应经过有资质单位的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2)、移动站应在有效区域内进行测量,并实现与服务控制中心的数据通信。
(3)、移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测量。
(4)、数据采集器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平面收敛精度不应大于±2cm,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2cm。
(5)、移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应不少于20个,采样间隔2s—5s,每点应观测不少于2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不大于4cm;在较差不超限的情况下,取中数使用。
界桩放样,首先把界桩点坐标输入RTk测量手簿中,接着按手簿中的坐标指示,放样至实地位置,应多次核定坐标,以保证放样的精度。根据放样点,进行界桩和告示牌的埋设工作。
(1)界桩埋设要求:地面以下600毫米,地上露出400毫米,下设50毫米 C10混凝土垫层,回填时先回填C10混凝土300毫米,再回填土250毫米,保证填筑密实。界桩埋设时,“严禁移动”面应背向河道(湖泊、水利工程),并与河道岸线平行。界桩垂直方向上偏斜不应超过50o;水平方向上与河道岸线夹角偏斜不应超过15o。
(2)公告牌埋设要求:公告牌立柱管埋入地下400毫米,四周浇筑600×600毫米的C20砼底座固定。垂直方向上偏斜不应超过5o;水平方向上与河道岸线夹角偏斜不应超过15o。
每座桩(牌)埋设完成后,首先利用RTK进行坐标采集,核查埋设精度,精度超过规范要求,应重新埋设,直至满足要求为准。如果确实图纸界线与实地界线出入较大,按实地埋设坐标为准,采集坐标并修改原设计图形,更改保护范围线。用数码相机距界桩3至5米处拍摄桩(牌)体正面照,与其坐标表对应,以便存档,并根据管理范围线绘制地形图及时绘制界桩位置略图,标明地理名称,形成界桩身份证。
利用经过实地调查、实地测量,检核无误的河道管理区范围线,绘制河道管理界线图。河道管理界线图绘制要求如下:
(1)、河道管理界线图,用红色实线绘制河道管理范围线,线宽为0.6毫米。
(2)、河道管理范围界线桩点用红色圆圈表示,直径1.5毫米,桩点符号内线条作镂空处理,界桩编号在桩位旁标注,不要压盖河床,等线体字高2.0毫米,颜色为红色。
(3)、河道管理范围界线图上应适当标注特征拐点的坐标,采用引线标注,HZ字体字高2.0毫米,颜色为玫红色;无拐点的顺直河段按1km间距标注。
(4)、根据图面负载适当、注记清晰匀称的原则,标注相邻界桩点间距,字头朝向河道内侧垂直管理范围线注记,HZ字体字高1.5毫米。
(5)、河道管理界线图的分幅、字体规格、图框注记整饰等应按《地形图图式》要求。
利用0.3米分辨率的影像图作为工作地图,分段绘制河道管理范围界线图,绘制表示方式见下图:
乳山市乳山河河道管理范围界线图
(1)、河道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成果数据入库代码,应以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为依据制定,分类应与其一致、不冲突,对应要素的分类方法、分类体系和编码不与其矛盾。数据按照GIS表达标准,分点、线、面三种符号。满足数据没有空白代码或代码错误的地物。
(2)、要素应保证其完整性。
连贯的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不得因注记、符号等而间断,如河流不得因桥等地物而间断,等高线不能因高程点的注记而间断。保证数据没有悬挂点和伪节点、重点和重线、线条自相交或打折。
(3)、拓扑关系应正确。
面状地物应严格封闭,如:房屋、水系等;相连要素,相接要素必须严格相连,相接。
(4)、数据分层正确。
地形要素需满足基础地理信息标准,增加界址点、界址线等图层,各要素应单独建图层。
(5)、属性填写应规范、正确。
要素分类代码、河流保护名称为必填字段,所填属性是否为空值,是否具有唯一性;所有属性项、值的填写都不能包含空格。
(1)、所有数据的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精度:0.01m;高程系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精度0.01m。
(2)、提供图件数据采用ARCGIS软件制作的shapefile或GDB格式。
(3)、属性数据采用office软件制作的xls或mdb格式。
(1)、界桩数据采集
根据对管理范围界桩(界桩中心点)进行现场测量、数据采集,经数据转换和校正后形成数据成果,按数据库格式进行录入,处理备用。
(2)、属性数据采集
按《山东省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技术指南(试行10.10)》的要求,对需要采集属性数据进行采集。
(1)、点状要素编码
共桩标识码:0代表无共桩,1代表干河(湖泊、水库)与支河(出入湖河道、溢洪道)管理范围共桩,2代表主、次河平行(两河三堤)管理范围共桩,3代表河道(湖泊)与建筑物管理范围共桩,4代表建筑物与建筑物管理范围共桩,5代表跨县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共桩。
河道管理范围界桩按照“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岸边界桩号-共桩标识码”格式编码,编码顺序按照河道行洪、排涝方向自上而下,其中岸别编码“L”代表左岸,“R”代表右岸,“S”代表缺省值,不区分左右岸。
(2)、线状要素编码
管理范围线按照“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岸别”格式。
(3)、面状要素编码
管理范围按照“水利普查编码-县级行政区划代码”格式。
(1)、划界确权成果
地形要素需满足基础地理信息标准,增加界址点、界址线等图层,各要素应单独建图层。层名和要素代码:管理范围界址点(JZD301000),管理范围界址线(JZX300000),管理范围界址面(JZM300001),保护范围线(BHFWX181110),保护范围面(BHFWM181100),权属界址点(QSJZD311000),权属界址线(QSJZX310000),权属界址面(QSJZM310001)。
ARCGIS格式文件中点、线、面各要素需附加编码属性。
(2)、工作底图
利用ARCGIS软件将全省1:10000及以上比例地形图转换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可识别的shapefile、GDB等文件格式。
(1)、点(界址点):编号、分类信息、高程信息、坐标、埋设年份、移位点之记、管理单位、管理员信息等。
(2)、线(管理范围线):编号、长度、分类信息、划界标准及依据、界线协议、变更信息等。为保证河、湖管理范围线的连续性,内业数据处理时,对于跨河、穿河建筑物,分别通过外包线、共桩连接的形式将被建筑物管理范围分隔开的河道管理范围线连成一体。
(3)、面(管理范围):编号、面积、分类信息、变更说明等。
(1)、线(保护范围线):编号、长度、分类信息、划界标准及依据、界线协议、变更信息等。
(2)、面(保护范围):编号、面积、分类信息、变更说明等。
(1)、点(界址点):编号、分类信息、坐标、埋设年份等。
(2)、面(权属范围):编号、面积、分类信息、发证单位、权属单位等。
控制点数据采集的点属性数据建立xls或mdb格式的属性数据库文件。数据库主要内容:
点(控制点):编号、坐标、高程等。
属性项的命名采用大写首字母的方式命名(已有固定命名的除外),即编号(RN)、分类信息(FLXX)、高程(ELEV)、坐标(ZB)、埋设年份(MSNF)、移位点之记(YWDZJ)、管理单位(GLDW)、管理员(GLY)、长度(CD)、划界标准及依据(HJBZJYJ)、界线协议(JXXY)、变更信息(BGXX)、面积(MJ)、发证单位(FZDW)、权属单位(QSDW)。
1、控制点(放样起算点)成果表,见附表1;
2、RTK测量七参数转换报告或导线测量平差计算报告;
3、已知点检测校核表,见附表2;
4、河道管理范围线和保护范围线平面图,见附表3;
5、移位界桩点之记,见附表5;
6、界桩身份证成果,说明界桩所在位置、河段、坐标,点位略图和界桩照片,见附表4;
7、河道管理范围线界桩点坐标成果表,见附表6;
8、以上成果资料提交纸质及电子文件各一份。
项目名称 | 单价 | 数量 | 合计(万元) |
0.3米影像获取费用 | 4000元/平方公里 | 120平方公里 | 48 |
调查费用及边界的划定 | 8000元/平方公里 | 120平方公里 | 96 |
界桩材料费用(水泥) | 100元/座 | 2766座 | 27.66 |
界桩定位测量费用 | 280元/座 | 2766座 | 77.448 |
界桩埋设费用 | 150元/座 | 2766座 | 41.49 |
标志牌制作费用 | 200元/座 | 600座 | 12 |
标志牌埋设费用 | 220元/座 | 600座 | 13.2 |
数据库建设费用 | 3000元/平方公里 | 100平方公里 | 30 |
项目验收费 | 10 | ||
355.798 |
项目名称 | 单价 | 数量 | 合计(万元) |
0.3米影像获取费用 | 4000元/平方公里 | 120平方公里 | 48 |
调查费用及边界的划定 | 8000元/平方公里 | 120平方公里 | 96 |
界桩材料费用(大理石) | 150元/座 | 2766座 | 41.49 |
界桩定位测量费用 | 280元/座 | 2766座 | 77.448 |
界桩埋设费用 | 150元/座 | 2766座 | 41.49 |
标志牌制作费用 | 200元/座 | 600座 | 12 |
标志牌埋设费用 | 220元/座 | 600座 | 13.2 |
数据库建设费用 | 3000元/平方公里 | 100平方公里 | 30 |
项目验收费 | 10 | ||
369.628 |
河流 名称 | 村名 | 河流长度 | 管理区界桩数量 |
垂柳河 | 崖子镇田家村 | 1410 | 33 |
崖子镇东井口村 | 607 | 5 | |
崖子镇西井口村 | 1822 | 24 | |
崖子镇草庵村 | 1435 | 24 | |
总数 | 5274 | 86 | |
介河 | 诸往镇口子村 | 1183 | 17 |
诸往镇崖后村 | 1696 | 26 | |
诸往镇李格庄村 | 898 | 5 | |
诸往镇流水头村 | 2381 | 35 | |
诸往镇冷格庄村 | 751 | 9 | |
诸往镇姜格庄村 | 2072 | 25 | |
诸往镇唐家村 | 718 | 5 | |
诸往镇许家村 | 1846 | 27 | |
育黎镇西纪村村 | 1422 | 21 | |
总数 | 12967 | 170 | |
锯河 | 大孤山镇林家庄村 | 570 | 7 |
大孤山镇上夼村 | 1740 | 21 | |
大孤山镇河东村 | 1061 | 17 | |
大孤山镇大孤山村 | 1318 | 15 | |
大孤山镇东林家村 | 804 | 12 | |
大孤山镇西林家村 | 771 | 8 | |
大孤山镇俞介庄村 | 1140 | 17 | |
大孤山镇店子头村 | 1365 | 9 | |
大孤山镇河南村 | 679 | 16 | |
乳山口镇后尹家村 | 719 | 7 | |
乳山口镇前尹家村 | 1488 | 14 | |
乳山口镇康家村 | 904 | 7 | |
乳山口镇择村村 | 625 | 4 | |
乳山口镇兰家村 | 与前尹家村、康家村、择村村共用 | 14 | |
乳山口镇北唐家村 | 843 | 11 | |
乳山口镇南唐家村 | 2005 | 26 | |
总数 | 18209 | 205 | |
老清河 | 冯家镇北高格庄村 | 1467 | 12 |
冯家镇南高格庄村 | 977 | 9 | |
冯家镇徐家村村 | 906 | 16 | |
冯家镇花家疃村 | 906 | 18 | |
冯家镇唐家店子村 | 1673 | 13 | |
冯家镇砦里村 | 832 | 11 | |
冯家镇北汉村村 | 785 | 8 | |
冯家镇北河崖村 | 505 | 8 | |
冯家镇冯家村 | 1479 | 19 | |
冯家镇南汉村村 | 308 | 2 | |
冯家镇南泥沟村 | 与南汉村村共用 | 1 | |
总数 | 9838 | 117 | |
黄垒河 | 下初镇西庄村 | 2828 | 33 |
下初镇巫山村 | 与西庄村共用 | 6 | |
下初镇河南村村 | 2220 | 27 | |
下初镇垒中前村 | 2727 | 15 | |
下初镇北芦头村 | 与垒中前村共用 | 7 | |
下初镇山前庄村 | 与垒中前村共用 | 4 | |
下初镇辛家疃村 | 1907 | 29 | |
下初镇史家疃村 | 2807 | 31 | |
下初镇下初村 | 1491 | 15 | |
下初镇张家沟村 | 与下初村共用 | 1 | |
下初镇段家村 | 1638 | 14 | |
下初镇外庄村 | 1957 | 20 | |
下初镇山南头村 | 与段家村共用 | 4 | |
下初镇耩南头村 | 442 | 13 | |
冯家镇吕格庄村 | 4129 | 34 | |
冯家镇王疃村 | 与吕格庄村共用 | 7 | |
冯家镇南汉村村 | 1582 | 22 | |
冯家镇葛口村 | 546 | 6 | |
冯家镇山北头村 | 1601 | 13 | |
冯家镇南泥沟村 | 与葛口村、山北头村共用 | 9 | |
冯家镇东泥沟村 | 与山北头村共用 | 3 | |
冯家镇汤上村 | 553 | 4 | |
冯家镇汤后疃村 | 579 | 3 | |
冯家镇东官庄村 | 516 | 5 | |
冯家镇沽水头村 | 1942 | 11 | |
冯家镇汤东疃村 | 1773 | 11 | |
南黄镇湾头村 | 1806 | 13 | |
冯家镇马家泊子村 | 1951 | 10 | |
南黄镇河崖村 | 813 | 5 | |
南黄镇冷家村 | 1087 | 8 | |
南黄镇南黄北耩村 | 1412 | 11 | |
南黄镇南黄村 | 1073 | 7 | |
南黄镇西洋水村 | 1123 | 8 | |
南黄镇东洋水村 | 1406 | 13 | |
南黄镇院后村 | 1942 | 12 | |
南黄镇孙家埠村 | 1941 | 13 | |
南黄镇西浪暖村 | 1751 | 10 | |
总数 | 47543 | 457 | |
夏村河 | 大孤山镇北姜格庄村 | 991 | 13 |
大孤山镇任家夼村 | 204 | 4 | |
夏村镇林水村 | 1210 | 19 | |
夏村镇马家庄村 | 1026 | 12 | |
夏村镇石头圈村 | 1460 | 13 | |
夏村镇邢家村 | 616 | 4 | |
夏村镇黄村村 | 2123 | 18 | |
夏村镇二甲村 | 1378 | 9 | |
夏村镇东家村 | 498 | 6 | |
城区街道办事处第4街坊 | 1426 | 16 | |
城区街道办事处仇家洼村 | 1566 | 13 | |
城区街道办事处第3街坊 | 54 | 0 | |
城区街道办事处第2街坊 | 137 | 0 | |
城区街道办事处第5街坊 | 1878 | 13 | |
城区街道办事处石村村 | 481 | 2 | |
夏村镇肖家村 | 418 | 2 | |
夏村镇炉上村 | 1435 | 15 | |
城区街道办事处第10街坊 | 342 | 2 | |
夏村镇崔家村 | 1302 | 12 | |
总数 | 18545 | 173 | |
徐家河 | 徐家镇桑杭村 | 556 | 9 |
徐家镇圣石前村 | 2 | ||
徐家镇车门口村 | 1342 | 17 | |
徐家镇黄疃村 | 2314 | 32 | |
徐家镇西峒岭村 | 1905 | 21 | |
徐家镇东峒岭村 | 980 | 38 | |
徐家镇大浩口村 | 805 | 10 | |
徐家镇小浩口村 | 1566 | 10 | |
徐家镇徐家村 | 945 | 30 | |
徐家镇东王家庄村 | 665 | 1 | |
徐家镇东刘家庄村 | 834 | 10 | |
徐家镇老庄村 | 697 | 7 | |
徐家镇洋村村 | 1418 | 17 | |
徐家镇东南耩村 | 934 | 18 | |
总数 | 14961 | 222 | |
正甲夼河 | 崖子镇下肖家村 | 521 | 6 |
崖子镇上肖家村 | 722 | 9 | |
崖子镇大崮头村 | 1179 | 30 | |
崖子镇兴村村 | 0 | ||
崖子镇山东村 | 2376 | 28 | |
崖子镇万格庄村 | 2630 | 30 | |
午极镇正甲夼村 | 3831 | 42 | |
总数 | 11259 | 145 | |
诸往河 | 诸往镇垛疃村 | 1324 | 13 |
诸往镇前进村 | 727 | 3 | |
诸往镇后庄村 | 3 | ||
诸往镇马陵村 | 1688 | 15 | |
诸往镇燕山泊村 | 1695 | 11 | |
诸往镇神童庙村 | 3 | ||
诸往镇孙家夼村 | 516 | 11 | |
诸往镇姚家埠村 | 1412 | 6 | |
诸往镇招民庄村 | 1039 | 12 | |
诸往镇西诸往村 | 431 | 5 | |
诸往镇沟西村 | 85 | 2 | |
诸往镇东诸往村 | 1514 | 12 | |
诸往镇泊子村 | 309 | 1 | |
育黎镇城阴村 | 1480 | 9 | |
育黎镇汪水村 | 521 | 11 | |
育黎镇社庄村 | 1871 | 7 | |
总数 | 14612 | 124 | |
水道河 | 下初镇巫山村 | 1904 | 22 |
刘家夼河 | 午极镇由家庄村 | 1154 | 14 |
午极镇石字岘村 | 1933 | 19 | |
午极镇北庄村 | 1102 | 16 | |
午极镇中庄村 | 900 | 9 | |
午极镇泽上村 | 2142 | 20 | |
午极镇南庄村 | 1401 | 14 | |
午极镇樗树崖村 | 3 | ||
总数 | 8632 | 95 | |
乳山河 | 诸往镇东尚山村 | 433 | 7 |
诸往镇中尚山村 | 663 | 5 | |
诸往镇西尚山村 | 1312 | 13 | |
诸往镇下石棚村 | 792 | 10 | |
崖子镇下肖家村 | 848 | 16 | |
崖子镇北地口村 | 143 | 2 | |
崖子镇南地口村 | 176 | 3 | |
崖子镇河北村 | 1651 | 13 | |
崖子镇山下村 | 6 | ||
崖子镇岛子村 | 2116 | 24 | |
崖子镇北寨村 | 1273 | 10 | |
崖子镇南寨村 | 1181 | 25 | |
崖子镇矫家泊村 | 616 | 2 | |
崖子镇转山头村 | 1060 | 9 | |
崖子镇沟东村 | 938 | 15 | |
崖子镇台上村 | 1517 | 10 | |
崖子镇南马石村 | 7 | ||
崖子镇北果子园村 | 1741 | 11 | |
崖子镇南果子园村 | 15 | ||
崖子镇马石店村 | 1847 | 24 | |
崖子镇青山村 | 2104 | 27 | |
崖子镇枣林村 | 2069 | 29 | |
崖子镇井乔家村 | 3486 | 39 | |
育黎镇西横道口村 | 1265 | 23 | |
诸往镇泊子庄村 | 352 | 3 | |
诸往镇许家村 | 971 | 7 | |
育黎镇西纪村村 | 1675 | 24 | |
育黎镇东纪村村 | 3 | ||
育黎镇汪水村 | 2251 | 13 | |
育黎镇育黎村 | 850 | 23 | |
育黎镇社庄村 | 903 | 5 | |
育黎镇宅子夼村 | 2168 | 13 | |
育黎镇曲水村 | 12 | ||
育黎镇北西屋村 | 1006 | 5 | |
育黎镇南北山村 | 14 | ||
育黎镇南西屋村 | 1296 | 7 | |
育黎镇郭家村 | 6 | ||
育黎镇鲁济村 | 2566 | 19 | |
乳山寨镇车村村 | 1524 | 15 | |
夏村镇于家庄村 | 5 | ||
乳山寨镇盘古庄村 | 2255 | 12 | |
夏村镇西圈村 | 4 | ||
乳山寨镇仇家兴村 | 1787 | 11 | |
夏村镇桑杭埠村 | 7 | ||
夏村镇官庄村 | 9 | ||
乳山寨寨西村 | |||
乳山寨滩甲庄村 | |||
乳山寨镇寨东村 | 2332 | 19 | |
夏村镇井子村 | 3 | ||
乳山寨镇 | 677 | 2 | |
乳山寨镇寨中村 | 1055 | 3 | |
乳山口镇西耿家村 | 518 | 16 | |
夏村镇西泗水头村 | 5 | ||
总数 | 51417 | 610 | |
松椒河 | 崖子镇兴村村 | 1313 | 18 |
崖子镇大崮头村 | 1650 | 34 | |
总数 | 2963 | 52 | |
赤家口河 | 乳山寨镇赤口村 | 2821 | 37 |
乳山寨镇果枣夼村 | 2 | ||
乳山寨镇宝口村 | 1238 | 13 | |
乳山寨镇北司马庄村 | 1089 | 12 | |
乳山寨镇南司马庄村 | 1759 | 18 | |
乳山寨镇小管村 | 466 | 4 | |
乳山寨镇圈港村 | 1415 | 23 | |
乳山寨镇芦根滩村 | 6 | ||
乳山寨镇楼村村 | 702 | 9 | |
乳山寨镇凤台顶村 | 923 | 7 | |
总数 | 10413 | 131 | |
午极河 | 午极镇大虎岚村 | 2179 | 21 |
午极镇唐家沟村 | 200 | 3 | |
午极镇杨家庄村 | 1956 | 20 | |
午极镇于家疃村 | 1112 | 10 | |
午极镇孙家疃村 | 369 | 5 | |
午极镇午极村 | 1861 | 20 | |
午极镇樗树崖村 | 2340 | 23 | |
午极镇南庄村 | 317 | 3 | |
育黎镇马庄村 | 789 | 4 | |
育黎镇白石村 | 1788 | 12 | |
育黎镇七甲村 | 604 | 3 | |
育黎镇塔庄村 | 2973 | 22 | |
育黎镇下宋格庄村 | 601 | 3 | |
育黎镇育黎村 | 471 | 3 | |
育黎镇曲水村 | 523 | 5 | |
总数 | 18083 | 157 | |
总计 | 27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