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1083004367045M/2021-06188 文号: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乳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发文时间: 2021-01-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截止日期:
乳山市徐家镇“十四五”发展规划及2021年规划谋划
  • 发布日期: 19:50:46
  • 文章来源:乳山市徐家镇人民政府
  • 点击次数: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情况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按照《乳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徐家镇创新发展思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一区带动”发展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群发展,镇域经济继续平稳发展。

1、区域经济不断增强。全镇已拥有各类企业、各种个体经营业户400余家,园区经济平稳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呈增长态势。五年来,共引进千万级以上项目9个,规上工业产值从2亿元突破至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2个亿到目前的8.3个亿,地方财政收入从2015年的1732万元增长至今年的6700多万元。

2、园区空间稳步拓展。乳山食品与生物科技产业园招商力度大,项目入驻多,产业膨胀快,辖区面积已达8.3平方公里。目前已有国投中鲁、华隆食品、荣佳食品、乳东水产、天勤食品、岳海水产等20多家企业入驻。2019年,成立了乳山省级农业科技园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深远海育苗育种基地项目正式启动,年底前牡蛎育苗育种车间可实现投产。

3、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基础设施投入大,自2016年至今,累计投入近1亿元,对园区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实施了李洋线等园区道路硬化工程,中鲁街绿化、亮化工程,园区燃气管网工程和污水PPP项目,同时,基本实现了道路、水、电、污水处理、通讯、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产业招商的承载功能越来越优越。

4、城镇建设初现档次。在全市率先打响违建整治攻坚战,截至目前拆除违章建筑12万平米,包括海岸一号售楼处、滴水湾售楼处、东南耩养猪场等难点问题。投资800余万元对镇驻地进行绿化升级,规划建设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体育文化广场,新设置了3个停车场;对海岸带进行修复,实施防浪坝建设、滨海公园建设,提升滨海旅游环境。

5、现代农业实现快速发展。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增效、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完成流转土地1500多亩,发展现代农业项目26个,新发展林业育苗1200亩,使全镇林业育苗达到3500亩;为镇域15个村庄修建平塘等水利设施,解决农村缺水用水难题,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条件;助力“精准扶贫”开发,结合马场村的实际,确定牡蛎养殖的产业项目,以优势的产业项目推动脱贫,助力发展。

6、党建基石更加牢固。强化党建是重要引领,夯实基础抓党建,党建引领促发展。坚持“2+1”党建模式,把“双十星”管理作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主抓手,促进了村级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健全完善考核新办法,建立干部行为档案,完善农村任期目标考核机制,有效激发了工作主动性;扩大“两新”组织覆盖面,吸纳镇域内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党组织,形成资源互通、服务共享的区域化党建合力;实施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带动农民群众致富增收。

7、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建立了干部包户定期走访机制,先后实施了靓居工程、危房改造、农村改厕、清洁供暖等民心工程,为患病贫困人口全部办理慢病。开展孝善养老活动,通过打工就业、乡村车间等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全镇贫困户214户332人顺利脱贫。

“十三五”期间,徐家镇先后获得“全国爱民固边模范镇”、中国长寿之乡乡情体验基地、山东省文明乡镇、山东省创业型乡镇、威海市基层干事创业好班子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问题

1、乡村振兴有待提升。已完成“蓝海科技小镇”总体规划,但仍以政府投资、工业带动和村级自主发展为主,吸引外来投资较少,内部缺乏联动机制,没有形成发展合力,样板片区特色不鲜明,成效不显著。

2、创新发展理念不够。围绕如何发展海洋产业研究得不透彻,缺乏有效地产业方向和思路,海洋经济发展滞后。招商工作中理念粗放,引进项目的个头小、数量少、质量低,新项目特别是投资额度很大、科技含量很高的项目几乎没有。

3、园区配套仍不完善。食品与生物科技产业园作为全镇承接项目的主要载体,基础配套仍不完善,因镇级财力限制,部分道路尚未硬化,燃气、污水管网尚未实现全覆盖,供热系统仅有一个初步规划,配套不足影响大项目的入驻,食品与生物科技产业园的载体作用在招商工作中没有发挥好。  

4、农业产业动力不足。仍以传统农业为主,特色种植、林下经济等现代农业尚未形成规模,设施农业发展缓慢,农产品较为单一,生产、销售环节较为薄弱,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缺少深精加工,华隆、中鲁等涉农龙头企业带动不明显。

5、基层党组织存在薄弱环节。基层干部队伍老化严重,现任村“两委”成员中,46岁至59岁的61名,占59.8%;60岁及以上的37名,占36.27%。基层党支部引领发展、开拓进取意识弱化,企业党建仍需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

二、“十四五”发展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市委市政府“十四五”布局发展方向,按照“工业立镇、科技兴镇”的发展格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围绕“蓝海科技小镇”这一主题立意,构建以健康食品、生物科技、现代海洋经济为主导的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在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小城镇建设、文化旅游、农业产业等方面实现突破,推动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着力建设乳山东部特色工业强镇。

(二)政策依据

中央层面: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2、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20字方针,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省级层面:

2020年12月2日,山东省委发布了《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市级层面:

《威海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打造城乡融合的城郊乡村,美丽宜居的品质乡村、产业兴旺的活力乡村、宜养宜游的休闲乡村、传承创新的文明乡村,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威海篇。

产业发展方面,围绕威海市七大产业集群和乳山市“3+3+N”产业体系,实施“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树立“产业为王、项目为王”意识,加快培育“产业+配套”“生态+赋能”的产业生态。

(三)发展定位

1、打造食品与现代海洋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强镇。依托现有产业,突出“三核”引领,打造“食品与生物科技产业园”和“乳山省级农业科技园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两大特色园区。以国投中鲁产业转型和龙大肉食加工基地为新增长极,发展健康食品产业;华隆公司从花生制品、肽原料基地到发展特医食品,进一步吸引保健食品、功能饮料、化妆品等产业落户,发展生物科技产业;发挥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牡蛎育苗育种、三文鱼养殖项目拉动作用,进一步海洋精深加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牧场等产业落户,打造“三产融合”的海洋经济特色园区。

2、建设旅游休闲、生态宜居的滨海次中心城镇。发挥银滩区位优势,整合健康养生、亲海休闲、旅游观光等山海园资源,全面结合、积极融入滨海新区实施的海洋、健康战略,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吸引人才创业、聚集,使徐家镇成为居民游客体验感受乳山美好风光和吸引科技人才的“创新高地和创业乐园”,打造美丽宜居城镇,争创山东省园林城镇。

    (四)发展目标

1、经济实力加快提升。要以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目标,“十四五”期间,要大力培育税源,财税收入实现年均增长8%;要增强投资驱动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要推动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0%;要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

2、产业升级取得突破。大力培育完善健康食品制造、生物科技、现代海洋等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新亮点;积极发展特医食品、保健品、营养品和生物制品等精深加工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为重点的新兴产业,逐步构建起高端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到十四五末,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累计达到8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0%。

3、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建设取得全面进展,人口加快集聚,远期形成一座基础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居住人口达5万人左右的工业新镇。城镇与产业互动发展的效益加快显现,投资环境大幅提升,人才、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全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明显提升,商贸、物流、制造、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居住和社区服务业逐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安全生产实现无隐患、无重大事故发生。

4、园区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万元GDP能耗、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达到省内、国内先进水平,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危险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三、“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

(一)片区打造成果显著

徐家镇以规划谋划为统领,立足镇域特点、产业脉络和现有经济基础,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经略海洋、园区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等一体考虑、一体谋划,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我镇通过专题研究、聘请专家设计的方式,突出蓝海、科技要素,博采众家之长,编制完成“蓝海科技小镇”总体规划,将全域划分为三大产业片区:蓝海科技片区、食品与生物科技产业片区、慢乡体验片区,围绕“一个总体规划引领、三个示范片区带动”做文章。

1、蓝海科技片区。东部打造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结合乡村振兴和经略海洋战略,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4000多亩的乳山省级农业科技园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先期起步区为深远海育苗育种基地,主要以鱼类、贝类、藻类、虾、蟹育种育苗和养殖为主,后期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涵盖育苗育种、陆海养殖、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冷链物流、生物制药、海洋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业态,全方位引领镇域海洋经济产业发展。

南部打造滨海养生休闲度假产业带。依托沿海资源景观、推进房地产企业转型升级与引进健康养生机构相结合,满足国内急剧增长的度假、休闲、养生的消费需求,提供度假居住、养生休闲、特色餐饮、观光体验、民俗文化、娱乐互动、医疗护理等七大版块的经营体系,打造高端滨海养生休闲度假区。

2、食品与生物科技产业片区。重点围绕龙大肉食产业园,通过一期、二期项目逐步延伸产业链条,引进配套服务企业,培育新龙头企业。同时,依托国投中鲁乳山工业园、华隆生物科技产业园等现有龙头企业,打造以国投中鲁为主体的健康食品产业区,以华隆生物为主体的生物科技产业区,突出产业链招商和引智人才支撑,发展健康食品、生物科技等产业。

3、慢乡体验区。依托黄疃水库、三佛山等周边优美的自然风光特色,远期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规模化流转,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综合性田园综合体。近期,坚持先点后面、串点成线,以车门口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引领,坚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着重发展民俗旅游、水上乐园、茶叶种植和林下经济等项目,打造集文化、产业、旅游为一体的慢乡体验片区。

(二)招商引资实现突破

重点围绕“乳山省级农业科技园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食品与生物科技产业园”做文章,以特色园区吸引产业项目,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徐家镇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的着力点,把招商引资作为贯穿全镇工作的主线来抓,不断为产业提升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镇域经济发展蓄足后劲。一是全力以赴狠抓招商引资。完善考核机制,把招商引资作为衡量班子成员、站所工作的第一指标,加大考核权重。完善小分队招商,重点对接国内外相关产业的领军企业。突出产业链招商,围绕海洋食品、生物科技等产业,依托中鲁果汁、华隆食品等基础较好的企业,吸引产业上下游配套项目,延伸产业链,形成集群效应。5年间,力争引进项目15个,其中过亿元项目5个。二是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上建立并完善重点项目领导分包责任制,对客户提供“保姆式”服务,分包责任人深入工地第一现场,全面了解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解制约因素,帮办审批手续,帮融资金周转,实行倒排工期,明确时间节点和完成时限,并坚持“周督查、月通报、季考核”,确保所有在建、续建重点项目按计划快速推进。三是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截至目前,徐家镇已谋划储备“十四五”项目11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个,分别是乳山省级农业科技园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项目、龙大肉食加工基地项目、肽文化主题商城项目。其中,乳山省级农业科技园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项目起步区深远海育苗育种基地已开工建设,牡蛎育苗育种车间今年可投入使用,后续还将建设7个三文鱼养殖车间;龙大肉食加工基地项目已完成签约和项目初步选址。已筹划过五千万项目5个,分别是馥瀚程新型建材加工项目、中鲁饮料调配生产项目二期工程、华隆花生制种及小包装加工项目、现代农业高品质蔬菜示范基地项目、华隆海洋生物肽项目。其中,馥瀚程新型建材加工项目已完成签约,正在做项目环评并着手办理土地证等事宜;中鲁饮料调配生产项目一期工程今年已实施建设,预计10月份可建成投产。投资2000万元的现代农业高品质蔬菜示范基地项目由香港中国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为中外合资项目。 

(三)城镇建设明显提升

徐家镇本着科学布局、功能完善、档次提升、镇村一体的思路,结合镇驻地提升、园区建设、海岸带整治、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等方面,从长远角度考虑一体规划谋划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打造“美丽徐家”品牌。

1、镇驻地提升。加强镇驻地提升改造工作,结合华隆大健康产业规划,完成商住一体的肽文化主题商城建设,同时加强水、电、路、通讯、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配套。道路改造工程方面,完成206省道改造拓宽工程、中鲁街东延工程;绿化工程方面,完成徐家河河岸景观带建设工程,完成两大园区绿化延伸工程;管网配套工程方面,在原有银滩燃气主管道铺设的基础上,完成向徐家村、王家庄、刘家庄、洋村等村的延伸铺设,实现镇驻地及周边村燃气管网全覆盖,同时积极与住建部门对接,将热力管道接入徐家镇驻地。

2、园区配套。以项目为主抓手,强化园区设施配套,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徐家镇产业承载力和吸引力,努力建设成为主业突出、特色明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一流承接载体。双水进园工程,投资1000万元将海水接入各海产品养殖、加工企业;投资450万元将黄疃水库的库水引入园区,经无害化处理后,供企业使用。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投资2000万元,建设成集住宿、餐饮、培训、休闲一体,占地面积50-200亩的职工综合服务中心。道路建设工程,镇内园区道路硬化,完成同兴路、寺山街东段及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道路工程。供热供气工程,建设天然气加气站和LNG气站各1座。污水管网方面,投资3000万元对两大园区排污主管网工程进行建设,提升园区投资环境,使基础配套日臻完善。

3、海岸带整治提升工作。开展洋村口至海峰河河口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主要包含徐家河河口、海峰河河口海湾生态减灾工程以及海岸生态减灾工程,主要整治修复内容包括:湿地修复、植被防护带修复、海堤生态化建设、海岸线修复等。具体建设内容包含拆除河口养殖构筑物面积约296亩,海堤生态化建设3591.98米,湿地修复494.57亩,该部分投资约为3800万元。洋村口至海峰河段植被防护带修复面积约为8.32万平方米,投资约为1800万元,生态海堤建设2658.86米,投资约为250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可以改善河口水动力及河道行洪泄洪能力,有效防止因上游河道汛期泄洪而造成的洪涝灾害,保障河口两岸居民生产生活安全,恢复入海河口湿地面积,提升入海河口岸线防护能力,提升岸坡稳定性,实现生物工程消浪固滩与人工防护相结合的作用,构筑防护双屏障。

4、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突出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坚持不懈地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工程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墓地集约化管理。建设公墓1座,祠堂3处,此举能够节约耕地400亩,并消除火灾隐患。二是幸福院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建5处幸福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同时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三是公共设施建设。在镇驻地及沿海社区打造两处便民集贸市场、5处公共停车场,让百姓生活更加便利。四是保障“两水一路”项目实施。完成50%以上村级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及污水管网铺设,农村道路硬化率达到95%以上。五是

5、建设立体交通网络。(1)莱荣高铁徐家段建设。莱荣高铁经过徐家镇约8公里,经过黄疃、西峒岭、东峒岭、小浩口、大浩口、王家庄、四甲、邢家屯8个村,完成总投资价值约3.8亿元。(2)在镇域的东南部规划建设一类通用机场。加快推进项目立项审批,争取早日开工。以建设通用机场为依托,开展飞行培训、高端旅游、工农业生产、应急救援等航空活动,同时配套引进通用航空器生产、销售、托管、维修、租赁等航空服务企业,打造新型航空特色小镇。

(四)文化旅游一体发展

徐家镇拥有6公里洁白沙滩海岸和1.8万亩葱绿山岚。境内,约隐约现的黑石岛、饱经沧桑的古银杏、湖光山色映衬的黄疃水库、历史悠久的姜氏文化等景点给这个滨海小镇增添了优美的色彩,品质优良的无花果、滋养保健的乳山牡蛎、甘甜爽口的果蔬汁、韵味醇香的乳山北茶等特产给这个小镇留下了舌尖上的记忆。资源赋予了徐家得天独厚的资本,针对这些实际,徐家镇坚持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乡情文化为主线、以特色景点为载体、以“山海”一体游为方向,以留住人为初期目的,以留住心为终极目标,对旅游业发展进行重新规划定位,整合资源、转变方式、点面结合、链条呼应,全力充斥旅游“六要素”,全力打造徐家旅游新品牌。

在点的打造上,对旅游资源进行重新梳理,确定将闻涛渔家乐、寺山乡村旅游、车门口乡村体验、黄疃水库休闲渔业公园做为重点进行打造每个点上突出不同的旅游要素。闻涛渔家乐以洗海澡、赶海、垂钓、拾贝、泡温泉、品海鲜等元素为主,突破资金、土地等制约因素,由村和房地产商联合打造集装箱风情渔家乐项目;寺山乡村旅游,以寺山的悠久文化为依托,以山色古迹为看点,以鲜果采摘为主题,增加农家美食元素,拓展接待能力,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深度挖掘寺山的瑞泉中学文化和庙宇文化,打造3A级以上旅游景区;车门口乡村体验,以车门口村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整合山里资源连片打造山里四村美丽乡村片区,把握政策、结合乡情、突出特色,打造民俗游乐、乡情体验、山地休闲的乡情体验区;黄疃水库休闲渔业公园,与水利、海渔、旅游等部门积极对接,建设水上娱乐项目,打造水上主体公园,在岸边规划30亩水岸人家庄园,以野菜药膳、淡水鱼、鲜果采摘作为庄园饮食文化吸引游客,在水库周边打造800亩乳山北茶种植区,吸引游客茶园体验、品茶香、吃茶餐。

在面的结合上,以镇政府为针、以四个点为线,统一规划设计、严把质量标准、联合服务管理,将四个点整合成一盘棋,互相作为展厅和后花园。吸引沿海的资金进山进点,采取联建共享制,解决建设资金瓶颈;吸引高端的管理人才担任高管,保证景点的市场性、适应性、高端性和前瞻性。形成“山、海、湖、村”一体的徐家旅游新特色。

(五)大力优化农业产业

结合徐家镇地域特点,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全镇分为北部山区经济区、中部苗木种植区、东部粮食产能区、南部海水养殖区4个经济板块,重点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绿化苗木产业、沿海养殖产业、林下经济、规模化种植等。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一是实施特色种植业提升工程。主要发展无花果、大姜、茶叶,集中打造杨家屯无花果片区、202北部茶叶片区、峒岭大姜片区,到2025年无花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茶叶面积达到1600亩、大姜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二是发展民俗农业。借助于省市两级打造美丽乡村的有利契机,在山里四村和四甲、王家庄集中发展特色采摘和民俗农业,整合利用现有的山地资源优势,发展各类特色采摘种植1300亩,发展林下经济500亩,打造四个民俗特色村。三是扩大苗木产业发展。实施绿化苗木产业培育计划,对主干路两侧土地进行大面积流转,解决资金瓶颈,内引外联,发动村集体和投资人抓住青山绿水建设好时机、瞄准全国大市场成规模发展现代苗木产业,主要在银金大道北侧、龙泉山路两侧、马峒线两侧、202两侧、206两侧向纵深腹地延伸发展,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实现绿化苗木产业大发展;四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企业经营、村集体经营、合作社经营、家庭经营共同发展,计划到2025年建设农业示范场5家,市级以上农业专业合作社8家;五是大力发展乡村特色车间。利用农村闲置房产,鼓励能人带动,结合特色农产品,建设无花果加工、牡蛎加工、茶叶加工等农产品加工特色车间,计划到2025年发展乡村车间20个;六是鼓励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抓住中鲁大姜项目的带动优势,鼓励农民以合作社模式发展大姜种植,与企业协商保护政策,支持本地大姜产业发展,同时结合资源优势进行定向招商,打响品质优良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到2025年引进农业龙头企业4家。

四、2021年规划谋划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徐家镇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一年,徐家镇紧紧围绕“蓝海科技小镇”这一发展主题,按照“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坚持“工业立镇、科技兴镇”的发展格局,着力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实现突破,推动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一)片区打造精准发力

慢乡体验片区:以车门口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引领,坚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着重发展西峒岭草莓大棚、黄疃奇异莓特色种植,壮大凤凰山、五童茶叶产业,发展林下经济等。计划2021年流转土地1500亩以上,集中发展草莓、无花果等大棚20个,扩大茶业种植500亩。食品与生物科技产业片区:全力做好龙大肉制品加工基地建设,依托国投中鲁乳山工业园、华隆生物科技产业园等龙头企业,突出产业链招商和引智人才支撑,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华隆大健康产业,建设肽文化主题商城项目并新上灵芝粉和花生小包装加工项目。蓝海科技片区:加快乳山省级农业科技园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深远海育苗育种基地项目建设进度,推动三文鱼养殖车间建成并投产,并以该项目建设为契机,延链补链,引进育苗育种、陆海养殖、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冷链物流、海洋装备制造等海洋全产业链条。

(二)项目建设实现突破

1、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2021年,徐家镇谋划储备并重点推进项目6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个,分别是龙大肉食加工基地项目、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项目、肽文化主题商城项目,龙大肉食加工基地项目已进行初步选址,我镇将全力配合项目建设,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项目土地问题已解决,今年建设三文鱼养殖车间2座,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分别为:馥瀚程新型建材加工项目、华隆灵芝粉及花生包装加工项目。其中,投资7000万元的新型建材加工项目已完成签约,争取明年初开工建设;投资2000万元的现代农业高品质蔬菜示范基地项目由香港中国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为中外合资项目。

2、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配套。以项目为主抓手,强化园区设施配套,增强徐家镇产业承载力和吸引力。(1)园区道路建设工程:对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进场路进行硬化,做好食品与生物科技产业园同兴路、寺山街东段道路硬化。(2)污水管网工程:通过PPP项目包投资3000万元对两大园区排污主管网工程进行建设,实现园区全覆盖,提升园区投资环境,使基础配套日臻完善。(3)雨水、自来水管网工程:对园区人和路污水管网进行整修完善,实现雨污分流;(4)实施黄疃水库清淤扩容工程,扩大水资源储备。

3、打造节能示范产业园区。推动国投中鲁乳山产业园与乳山泛海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厂区车间、办公楼等闲置房顶建设光伏发电站,减小企业用电负荷,打造我镇节能示范产业园区。同时将光伏发电项目进一步推广至园区其他企业,助力节能减排。

(三)城镇环境明显改善

1、海岸带综合整治取得成效。对接协调市海洋发展局、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开展洋村口至海峰河河口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完成区域内50家养殖户养殖大棚、虾池等地上附属物征收拆除工作,完成镇域内41户牡蛎养殖户进安置区。

2、启动便民市场建设。为方便驻地及沿海群众,对接规划部门在徐家村及东南塂村利用现有空地及村集体拆迁空地规划两处便民市场,争取明年进入具体实施阶段,规范市场管理,进一步方便群众生活。

3、全面保障高铁进度。莱荣高铁途经我镇约8公里,涉及8个村,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年底前完成征地拆迁启用工作,建立问题台账,提前做好社会影响预判分析,确保明年架桥机通过徐家,境内架梁项目全部完成。

(四)全面抓好党建引领工作

1、做好农村“两委”换届工作。推动农村换届工作平稳开展,我镇共有23个等行政村,截止2020年底能够实现一肩挑的村有20个,完成比例为86.96%。通过加大分析研判,广开视野选人,换出生机活力,确保“一肩挑”比例达到90%以上,力争达到100%。

2、全面推行村级信用体系建设。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全面推行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外出参观学习、试点示范引领等方式,结合全镇农业农村发展实际,探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五)大力提升村集体经济

1、突出“1+N”发展模式。组建1处联合社,由产业基础比较厚实的西峒岭村带领大浩口村、车门口村、四甲村共同致富,整合各村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形成乡村振兴联合体,达到握指成拳、聚沙成塔的效果。在已成立的8个合作社的基础上,计划2021年新成立10个合作社,对已成立的合作社运行情况进行规范,制定合作社章程。指导各合作社推进生产,每个合作社至少为村集体增收20000元/年。根据各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镇域总体规划谋划合理布局各合作社产业,形成1个联合社、N个村合作社相得益彰、相互补充、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带动村集体增收。

2、农业产业实现突破。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实施农业高标准农田改造2000亩;加快推进村级“两水”工程,完成5个村自来水改造、6个村污水改造工作;推动新型农村建设,打造威海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推动异莓生物科技软枣猕猴桃种植项目二期、华隆种业花生育繁种项目、光合广慧田园综合体项目3个过千万农业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六)全面提升应急能力和社会综合治理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安全生产与森林防火齐抓,加强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2021年,全面推进中小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加强评估和执法检查力度;提升防火能力建设,投资5万元购置水车1辆,投资5万元在西峒岭南山新建1处森林防火检查站,全镇防火总检查站达10处。投资30万元整修建设徐家南山、峒岭南山、桑行北山、车门口西山等8条防火通道,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全面加强镇域内大马力渔船、养殖用船的摸底登记,建立公司化(合作社)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违法违纪行为。

综治工作深入开展,打造公共服务、综治维稳、矛盾调处、监控指挥、警示教育“五位一体”的镇级综治中心,整合信访、12345、司法、网格管理等职能为一体,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提供信访接待、矛盾调处、人口管理、法律服务等 “一站式”公共服务。对辖区内群众有关社会治安、矛盾纠纷、信访维稳等方面的求助、投诉等统一受理、限期办结,不断提升镇域社会治理水平。整合安防监控资源,将公安及各村监控联网并实时传输到镇综治中心,真正实现对镇域内各重要场所、路口等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