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健康小知识
  • 发布日期:2021-02-18 11:27:24
  • 文章来源:乳山市卫生健康局
  • 点击次数:

有人说盆底就是女人的“第二张脸”,“第二张脸”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女性重视。在妇科超声检查中经常遇到患者询问,“我的盆底肌好不好啊?”“子宫有没有脱垂呀?”……医生通常会说,女性盆底和子宫卵巢不是一回事儿,检查方法不同。咦?那盆底到底是啥?应该怎么检查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超声医学科医务人员为您带来盆底健康小知识。

一、女性盆底不是一个脏器,而是一种复杂的结构。

简单来说,盆底就是由盆底肌肉及筋膜、韧带组成一张像“吊床”样的结构,把尿道、膀胱、阴道、子宫、肛管、直肠等盆腔脏器紧紧托住,使其维持正常位置形态,并参与控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生理活动。盆底组织结构松弛了,就会影响这些脏器的位置及功能。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就是由于妊娠、分娩、便秘、年龄增加等因素导致了这张“吊床”结构松弛的一种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它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社交活动和身心健康。

PFD包括尿失禁、膀胱膨出、子宫脱垂、大便失禁、便秘、直肠膨出、性感觉障碍、性交痛等。压力性尿失禁,被称为“社交癌”,因为它会让你变得格外“矜持”,不敢大笑、不敢打喷嚏、不敢跑、不敢跳、不敢咳嗽。

二、如何解决这些“尴尬事”?盆底超声来帮忙。

当有以上症状时,我们可以通过俗称“医生之眼”的盆底超声检查以明确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做到“对症治疗”。若产后的妈妈未出现时相关症状,也可以通过盆底超声来评估盆底情况,并可在症状出现之前通过专业医生及时指导进行康复治疗和肌肉训练,做到“可防可治”。

早发现,早治疗,盆底的肌肉状态就可以恢复到产前的正常生理状态。盆底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无辐射、可重复性高、简便、经济等优点,检查方法也高效,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三、盆底超声的检查途径

采取经会阴部多切面扫查观察盆底,通过指导患者正确的完成主动收缩和Valsalva的动作,动态观察盆腔脏器的位置变化,从而判断盆腔脏器的脱垂情况、盆底肌肉的完整性及植入材料情况。

通过盆底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并早期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或症状较轻时通过物理治疗(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治疗)来恢复盆底支持结构的功能,避免或延缓手术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四、盆底超声检查时机及检查前准备

专家建议,所有产后妈妈无论有无临床症状、是否经阴道分娩,都应该及时检查行盆底超声检查,评估产后盆底情况。

最佳检查时间为产后42天,盆底康复的最佳时期为产后42天到一年。其他可疑盆底功能障碍的人群均应行盆底超声检查。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

有需要的患者,请通过正规医院进行超声检查。

让我们共同关爱女性盆底健康,呵护好“第二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