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108349453081XM/2021-00987 | 文号: |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乳山市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时间: | 2021-04-0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为了科学指导我市花生生产,切实搞好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花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科学选用品种,提高花生品质。应根据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高油、高油酸、高蛋白、适宜食品加工等优质专用品种,逐步满足油用、食用、出口等不同用途对花生品质的差异化需求。主要是推广花育36、花育22、山花15等品种。
今年我市花生施肥环节要着力抓好增施有机肥+菌肥的推广工作,培肥地力,提升土壤肥力,打好减少化肥使用量的基础,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要配方施用化肥,增施缓释化肥,适时、适量控氮,确保养分持续、平衡供应。要科学施用化肥,彻底解决烧种、空壳、烂果等突出问题。
(一)增施有机肥+菌肥,提升土壤肥力。要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广辟肥源,增施农家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高产田一般亩施圈肥3~4吨或腐熟鸡粪0.8~1吨;中低产田一般亩施圈肥2~3吨或腐熟鸡粪0.4~0.8吨。禁止施用未经腐熟的鸡粪、牲畜粪等。生物(菌)肥可以改善土壤中的一些固定的营养元素,刺激根部的生长和增强养分吸收,减少相应营养元素的施肥量,提高花生抗逆性,增产效果显著。因此,增施有机肥要配合使用生物菌肥,促进土壤肥力的快速提高。
(二)平衡施用化肥,确保养分全面持续供应。化肥施用要实行测土配方施肥。高产田一般亩施纯氮8~10千克,磷6~8千克,钾9~12千克,钙8~10千克;中低产田一般亩施纯氮4~7千克,磷3~5千克,钾5~6千克,钙6~8千克。针对土壤酸化、荚果空壳等问题,要重视钙肥的施用,酌情施用石膏、石灰、过磷酸钙等钙肥,促进结实和荚果饱满。要将常规化肥与缓控释肥配施,可将速效氮肥的1/3、缓控释氮肥的2/3作种(苗)肥,确保养分平衡供应。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或地块土壤养分丰欠情况,因地制宜施用硼、锌等微肥,每亩可施用硼肥0.5~1千克,锌肥0.5~1千克。
(三)科学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高产地块用肥较多,要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施肥方法,即耕地前撒施全部有机肥、磷钾肥和2/3的缓控释氮肥,耙地前铺施剩余1/3速效氮肥和其他肥料(钙肥等),机播地块可将部分化肥用播种机施肥器施在垄中间。起垄播种地块,可结合起垄将2/3种肥包施在两个播种行种子下方10~15厘米处,做到深施、匀施;剩余1/3种肥施在垄中间,适当浅施。中低产地块,可结合播种作种肥集中施用,但要种肥隔离,防止烧种。钙肥要与有机肥配合施用,防止过量施钙影响钾等营养元素吸收。
要大力推广深松深翻技术,增加活土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要精耕细作,提高耕地质量,为机械播种打好基础。要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早修整好排灌设施,进一步提高水肥利用率,并做好防旱防涝准备。
(一)深松深耕,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冬前对土壤深耕或深松,早春顶凌耙耢,或早春化冻后耕地,随耕随耙耢。深耕耙地要结合施肥培肥土壤,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要积极推广松翻轮耕技术,松翻隔年进行,先松后耕,深松25厘米以上,深翻30厘米左右,以打破犁底层,增加活土层。对于土层较浅的地块,可逐年增加耕层深度。
(二)精细整地,打好机械播种基础。早春化冻后,要及时进行旋耕整地。旋耕时,要随耕随耙耢,并彻底清除残留在土内的农作物根茎、地膜、石块等杂物。
(三)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针对花生田普遍旱瘠的突出特点,要加大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省肥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水肥利用率。播种后,要整修好“三沟”,做到防旱防涝并举。
要着力抓好足墒播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单粒精播、浅播膜上覆土等播种环节中的关键增产技术,为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打好基础。
确定适宜播期。春播露地大花生播期应掌握在连续5日5厘米地温稳定在17℃以上,我市适播期为5月5日-10日。
确定适宜播量。一般春播大花生双粒亩播8500—9500穴,单粒亩播14000—15000粒。
搞好种子处理。播种前10—15天剥壳,剥壳前可带壳晒种2—3天,剔出霉变、破损、发芽的种子,按籽粒大小分级保存、分级播种。播种前已剥壳的种子要妥善保存,防止吸潮影响发芽率。根据当地花生病虫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剂(包衣剂)进行拌种(包衣),拌种(包衣)要均匀,随拌随播,一般种皮晾干(阴凉通风,避免暴晒)即可播种,通过拌种(包衣)可有效防治根腐病、茎腐病、冠腐病等土传病害和蛴螬等地下害虫。
提高播种质量。机械和人工播种均应注意适墒播种,播种时土壤含水量一般在最大持水量的65%—75%时为宜;播种深度掌握在3—4厘米,播种过深易引起出苗时间延长形成弱苗,或遇低温烂籽;播种过浅种子易落干,播种要深浅一致,达到出苗整齐,培育壮苗。
(一)及时放苗清枝。覆膜花生膜上覆土的,当子叶节升至膜面时,及时将播种行上方的覆土摊至株行两侧,余下的土撤至垄沟。膜上未覆土的幼苗不能自动破膜时,要及时人工破膜放苗,尽量减小膜孔,并用垄沟内的土压实膜边。自团棵期(主茎4片复叶)开始,及时检查并抠出压埋在膜下的横生侧枝,使其健壮发育,始花前需进行2—3次。膜上打孔播种田块,当子叶节升至膜面时,及时人工检查并引出不对应膜孔的花生幼苗。
(二)适时中耕除草。露地花生播种覆土后,用芽前除草剂喷施地面,封闭杂草;地膜花生在播种后覆膜前,用适宜除草剂喷施地面。当花生接近封垄时,露地花生在两行花生的行间或地膜花生在两垄间穿沟培土,培土要做到沟清、土暄、垄腰胖、垄顶凹,利于果针入土结实。
(三)合理化学调控。当植株生长至25—30厘米时,对出现旺长的田块用适宜生长调节剂进行控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施用,喷施过少不能起到控旺作用,喷施过多会使植株叶片早衰而减产。于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进行叶面喷施。
(四)病虫害绿色防控。推荐采用物理诱杀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治虫害、化学药剂防治病害。推广黑光灯、性诱剂和诱虫板等物理诱杀技术,既能控制虫害,又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防治花生蛴螬等地下害虫可选用生物制剂。防治叶斑病等病害可选用合适的高效低毒杀菌剂。青枯病和锈病防治最好选用高抗花生品种。
收获、干燥与贮藏是花生生产最后的重要环节。生产上在不用防病防早衰技术情况下,一般在植株由绿变黄、主茎保留3—4片绿叶、大部分荚果饱满成熟时及时收获。在花生生育中后期应用防病防早衰技术后,适宜收获期要一看品种生育日数,二看饱满荚果比率,大果型品种饱满荚果比率65%以上,小果型品种饱满荚果比率70%—80%,即为适宜收获期。具体收获期应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收获后应尽快晾晒或烘干干燥,使荚果含水量降到10%以下。注意控制贮藏条件,防治贮藏害虫的危害,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