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公共文旅云客户端:央视《中国影像方志》乳山篇即将播出,敬请期待!
  • 发布日期:2022-02-21 14:44:36
  • 文章来源:乳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 点击次数:

黄海之滨,胶东半岛东南隅,有一座城市,历史竟能追溯到上古时期!

到了汉代时,汉高祖刘邦在这里设立县邑,命名“育犁”,繁育的育,犁牛的犁,从这个名字里,我们还能稍窥当时农耕的繁盛。这也是乳山境内首次设县。

在乳山,有一座唐朝时的石塔,有着浓郁的朝鲜风格。它,又是怎么出现的呢?原来,唐朝时,乳山已经成为黄海海域商贸往来的重要港口。来自日本、新罗的商人和留学生,络绎不绝。

日本僧人圆仁,几度来唐,写下了《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几十年大唐旅程,尽在其中。也正是在文中,出现了“乳山”其名。

山、河、港、城,同源也同名,到了今天,最终成为了乳山这座城市的姓名。

乳山市区东北有一个村庄,名叫万户村。但人口只有1000多人,那为何取名“万户”呢?这还要从一个名字叫姜房的人说起。

姜房,生于宋、金、元之际,当时山东境内战乱交织,宋金、蒙金、宋蒙交锋历时60余年。盗匪横行,民不聊生。姜房站了出来,组织当地乡民,奋起自卫。后入仕为官,先后任宁海州同知、刺史、昭武大将军、元帅左监军等职。

在乳山市文物管理中心,有一件看似很普通的清代官袍,却为何被称为“万名衣”?

冷泮林,清代乾隆时任龙南知县,期间“捐俸修书院,置学田”,逢荒遇歉,亲自出面招商外出筹粮。又亲自“冒雨越险奔郡守,求文下各县加护卫”,以保证粮食运输安全。升迁离任前,龙南人为其画像1幅,赠“万名衣”1件,以示感戴。

说起清官,海瑞、包青天,我们都能娓娓道来,但在历史上,乳山也有一位官员,被时人称为“天下清官第一”,他是什么人呢?

李尚卿,清朝晚期在湖南邵阳、新宁、城步等地累任知县近三十载,以清正廉洁著称。在他任邵阳知县时,一上级差官来邵视察,他以麦子饭和葱汤相待。差官大怒,将饭菜扫落于地。李不卑不亢,从容赋诗一首:“麦饭葱汤君莫嫌,瓦钵粗碗亦堪怜。请君抬头四处望,多少人家未生烟。”

“穿越时空,有一个称呼终生难忘。斗转星移,有一个称呼永远滚烫——娘。”大型红色舞剧《乳娘》,是2018年山东省重点打造的红色文化题材作品之一。

作为革命老区,乳山发生过“马石山突围战”,也诞生了胶东育儿所乳娘这一英雄团体。1942年至1952年间,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胶东育儿所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养育了1223名因各种原因无法跟随父母转战各地的革命后代,在日军“扫荡”和多次迁徙过程中,胶东育儿所乳儿无一伤亡,让革命的火种生生不息。

乳山钩织是乳山民间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又称钩花,属于山东抽纱手绣产品中的一类。20世纪初期,乳山钩织开始在当地多个乡镇流行。

乳山钩织的花样比较自由,从头到尾仅有一支钩针与一根线。图案丰富,色调高雅大方、层次感分明。每一件钩织作品的诞生,都从设计针法图解开始。小辫、立柱、绑针,几种基本的针法元素经过精妙地设计和组合,在钩花人的巧手中最终成型。


这件女式手钩多层上衣是乳山钩织的主要代表作,已获得国家专利,成为北美市场上连续畅销多年的服装款式。2016年,乳山钩织入选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坐落在胶东半岛一隅的乳山,有着自己独特的婚俗传统。每当家里有姑娘要出嫁,娘家都会制作喜饼分发众人,共沾喜气。喜饼的“饼”谐音“并”,有合并、圆满之意。

在乳山,家家户户会做大喜饼,分为大小规格各不相同的压箱饼、体己饼和跑街饼。跑街饼就是分给街坊、邻居。体己饼,是新郎新娘自用的。压箱饼,又名囤底饼,一共做八个,直径是30厘米,期盼着人寿年丰。“囤”是盛放粮食的器具,用它来命名喜饼,代表了圆满,也寓意着家有余粮、人有余福。

乳山喜饼,在婚礼上被切成扇形小块,分享给每一位宾客,这是乳山人早已习惯的传统。到了今天,逢年过节、过生日、生小孩、走亲戚、子女升学,都要烙喜饼以示庆祝。

乳山,拥有长达近200千米的海岸线,境内两大入海河流为海区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也为海洋基础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作为胶东半岛重要的牡蛎产区,这里有着较长时期的牡蛎养殖传统。牡蛎也是许多乳山人赖以生活的重要物产。


科技带来乳山牡蛎的华丽转身。自2017年以来,乳山着力打造“海洋牧场示范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不同的海域条件,运用不同的科学养殖方法,以实现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今天的乳山,养殖海区的海水水质主要理化指标,全部达到了国家一类海水标准。以牡蛎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特色小镇上,牡蛎宴、牡蛎嘉年华如火如荼。续古韵,谋宏图,做好山水文章,发展生态经济,实现海洋经济的腾飞,续写这座城市,新的传奇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