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月22日,威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召开威海市信息化工作现场会。乳山市“双减”形势下作业信息化管理经验《植入作业减负增效“智能芯”》在会上做了交流。
为了扎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乳山市创新思路,成功探索出了利用智慧平台加强作业的管理的四条新路径。
一、路径一
打造精品作业库,构建“资源共享+数据分析”模式,支起作业“通盘管理、全域共享”柱梁
乳山教研中心聚焦传统作业辅导方式固化、激励评价弱化、生活气息淡化等问题,结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同时,在全市探索建立了作业提质增效的“441”闭环管理模式,并通过组织召开成果展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通过云平台将作业库按照学段、学科、分年级建立。由教研员制定细化目录,从题型创新到习题编排、再到分层设计,细化到每个单元、每个章节。通过此举,让市直中小学的优势资源便捷地实现了互惠、互补、共享,不仅盘活了学科教学资源,还解决乡镇学校的师资有限的问题。
二、路径二
加强作业网络管理,实现“数字作业+数据分析”联动,在线直播答疑开启学习新模式
利用云平台发布“数字作业”的方式,实现作业网络化管理。作业分“常规”、“在线”两种类型:“常规作业”是教师在班级空间发布作业,学生登录平台查看作业内容后在线下完成、线下提交的一种作业形式;“在线作业”是教师通过班级空间发布作业,学生在线完成、线上提交的一种作业形式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适合使用哪种形式,特别是疫情或者遇到恶劣天气学生不能到校,“数字作业”将发挥很好的作用,对难点问题,利用直播的形式为学生进行网络答疑。
分析评价是教学当中重要的一环,不仅能了解学生具体学习情况,而且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老师通过发布评测题目并查看全班的答题情况,及时掌握教学效果与薄弱处,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查清教学过程中讲与练、教与学存在的主客观问题,为作业的分层作依据。
三、路径三
融入德育评价体系,创设“电子奖状+情感激励”氛围,多管齐下增强家校共育合力
将学生的德育纳入到学生学习发展的各方面,借助平台的数字德育系统,教师在作业管理中尊重、鼓励、关爱学生,与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可为学生颁发电子奖状,以平台的数字德育系统为载体,确保教师的德育教育在各个维度多管齐下,实现德育工作多点开花。
通过互联互通,加大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互促,推动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
三、路径四
数据分析提供决策,打造“数据分析+因材施教”协同,准确把握教学发展方向
只有精准的进行数据分析,才能为下步教学工作把握好方向,通过分析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不仅把握学生作业情况,更为科学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有效解决了以往系统中模块式、碎片化的信息呈现方式,利用大数据为学生找准“最近发展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乳山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先后实施了教育信息化“三年建设”、“三年提升”工程,完成了校园基础网络光纤改造,实现了交互式多媒体、全自动录播教室、学生云机房等现代教育设施的“全覆盖”,目前正推进纳米智慧黑板、常态化录播等三个课堂设施设备的普及。
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应用普及,乳山市智慧校园云平台(V校),与威海智慧教育云平台功能互相补充,实现了区域、学校、班级、教师、学生、家长的“全覆盖”,功能覆盖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校园生活、平安校园、数据分析等众多领域,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众多特色场景应用服务,基本实现了校园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安全化、精准化。
近期,体现智慧校园方面的应用案例《厚植基础,深化应用,打造教育教学新引擎》上榜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惠民”领域优秀案例,并入选威海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优秀案例汇编;《应用“小助手”撬动智慧校园“大变革”》入选数字威海创新应用优秀案例资料汇编;4篇案例被评为威海市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下一步,教研中心将继续深入探索智慧教育在学校各方面应用,不断优化平台功能,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为办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插上腾飞的翅膀,优化教育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