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4号代表建议 (《关于解决教育系统教学质量提升问题的建议》)的答复
  • 发布日期:2022-08-15 15:48:16
  • 文章来源:乳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 点击次数:

高华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教育系统教学质量提升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省、市教育工作有关会议精神,市教体局聚焦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深入开展“减负提质创新突破年”活动,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建成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具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领航铸魂,强化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严”的主基调,落实 “一岗双责”,压实管党治校主体责任,修订完善“三重一大” 集体决策管理制度,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优化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加强党风廉政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巩固教体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将“一校一品”建设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双培养”工程和“1+N”工程等方面,提升党建与业务的融合水平,形成“党员教师骨干化、骨干教师党员化”格局。

(二)狠抓自查整治,健全审批监管机制

我市各中小学严格限制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进校园,为切实减轻中小学及教师负担,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教学行为减轻教师负担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梳理各类“进校园”活动、减轻教师学生负担的通知》,组织各学校开展自查整治,并不定时进行督导检查,对排查出的不合理负担,建立问题台账,要求学校限时销号整改。各学校除正常宣传教育类活动外,外部门、单位进入中小学校开展的或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的各类活动须经市教体局审批同意。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了各类监督举报电话、邮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对未经审批,允许外部门、单位进入中小学校举办非教育教学活动的,予以严肃查处。

(三)夯实培能举措,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组织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促使其尽快适应教师岗位要求,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采取专家入校讲座、邀请省市专家指导和校本课程研修等方式,组织做好全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全员培训,通过市、校两级培训和第二、三期上机达标过关验收,全面检验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推进小学情境化教学研究和初中、高中大单元教学研究,开发情境化和大单元教学课程,完善教学实施方案,形成一批情境化和大单元教学优秀案例、优质课程资源,积极打造 1 个优质学生作业资源库和 1 个集教育管理、学校教学为一体的在线学习资源库。以创建国家级教学成果推介应用示范区为契机,抓实学科基地建设及微团队、微项目“双微”驱动为内核的创新研究机制建设,推广应用 5 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实现“区域教学改进、情境教学实践、高中育人模式打造”等的新突破。分学段和学科加强优秀教学成果和经验总结,引导教师重视和加强教学成果的研究、推广与运用,并实施区域共享、以点带面,进一步促进全市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探索建立符合区域实际的中小学(幼儿园)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推行“重视发展度”、“日常重过程、终结重成效”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出台学生“增值”评价方法,健全学生成长档案。设置单项创新和突破提升评价指标,促进学校扬展优势、错位竞争,推动薄弱学校突破提升。

(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全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为引领,加快学校提质增效,全面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推进区域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落实省市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实施方案,深入推进教育“强镇筑基”试点,提高乡镇学校教育质量和乡村教育水平,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三)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

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引导高中学校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加强与济南、潍坊等教育强市教研部门的联系,依托大数据系统提高备考的精准性,加强“小板块、小专题”研究,健全普通高中发展提升保障机制,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质量。

(四)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按照“业绩优先,参考意愿,分批组织”的原则,探索“县管校聘+交流轮岗”双轮驱动新模式,优化均衡师资配置。进一步探索教师职称评聘新举措,继续推行“付出+业绩”“团队奖励”等职称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工作积极性。加大对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任课情况监管力度,用活用足正高级教师岗位,继续落实农村“321”、全市岗位动态竞争等职称评审方式,优化教师岗位聘任办法,激发教师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