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荣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青少年群体宗教知识的培训,抵制非法宗教渗透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教体局以推动“党的民族宗教教育进校园、进课堂”为抓手,将维护民族团结、防范非法宗教校园渗透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之一,坚持不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有力培育和增强了全市中小学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民族宗教教育责任
全面加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领衔的局校两级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确保民族宗教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目前,已为全市少数民族学生全部建立起了完备的成长档案,动态记录其学业、心理、日常言行及其家庭背景、经济情况、宗教活动等信息。以此为基础,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以深度辅导为载体,与少数民族学生及其家庭建立起“一连一”联系机制,联手其家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心理和实际问题,赢得学生家庭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认同;同时,组织教师了解学习民族风俗习俗及禁忌,从言行、礼仪等方面给学生及其家长以尊重,并在重大民族节日期间,组织开展庆祝慰问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民族节日生活,更让他们体验到“各民族一家亲”的温暖。
(二)全面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组织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宣传刊板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介,定期推送党的民族宗教理论和政策,发布有关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等宣传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各民族的民风、民情和民俗,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加深了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和理解。第二实验小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指示为主题,设计了以石榴籽为主体的民族教育园地,将民族团结意识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心中。第一实验小学精心设计民族团结文化墙、校园展板、民族团结文化展厅,展示学生作品,增进师生对民族团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三)提升民族宗教教育实效
首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提升正面教育实效。以省编“民族宗教教育”地方课程为主体,将民族宗教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地民族宗教理论教育,强化学生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深刻认识,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与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思想作斗争,增强学生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同时,挖掘思政、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民族宗教内容,以史鉴今、以事证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民族情感。其次,开展丰富多彩地民族宗教教育活动。围绕“手拉手,各民族一家亲”主题,通过主题班队会、民族知识竞赛、民族英雄故事讲述,升华学生对民族宗教知识的理解;通过制作民族工艺品、认识民族美食、试穿民族服饰、传唱民族歌曲、表演民族舞蹈等,让学生体验民族风情,让学生深刻领略、体验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目前,全市多数学生普遍做到了“四个一”:会画一幅少数民族题材的画、会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跳一个民族舞蹈、会讲一个民族故事。再次结合思政课及“七五”普法活动,围绕“为什么不能信教”“如何抵御和防范非法宗教向校园渗透”等,引领学生知法、守法,积极带着抵御和防范宗教势力向校园渗透,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正确认识宗教本质,远离宗教;同时,紧贴时政热点,针对一些利用民族宗教煽动破坏祖国统一的行径,及时组织学校开展专题教育活动,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深刻揭露邪教、宗教极端势力的反人类、反社会本质,为学生打造出坚固的思想防线。此外,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明文化,用共产主义信仰武装学生的思想,消除宗教思想对学生的侵蚀。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思想认识自觉抵制宗教渗透
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进一步丰富民族宗教教育内容和形式,促使学生系统了解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局面,自觉将维护团结、反对分裂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巩固和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建立健全防范校园传教工作机制
成立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建立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制度,定期分析学生的思想形势和思想动态,掌握他们的活动情况。加强校园内互联网络的管理,严禁传播有害于师生身心健康,有害于学校和社会稳定,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音像制品,加强校园信息沟通,确保校园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