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乳山市人民医院以开展“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与上级名院的技术协作,推动县域医疗资源协调联动,充分利用分级诊疗这一“纽带”,为辖区内疑难病例患者打造综合性、个性化治疗方案,最大程度提高诊疗效率,为群众节省诊疗费用。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精心设计联合会诊框架。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强化联合会诊制度保障。乳山市人民医院成立县级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出台《多学科联合会诊工作方案》,从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营经费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对11家医共体成员单位分别确定专职联络员,统一协调多学科联合会诊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序推进。二是打破联动壁垒,推动优势资源高位嫁接。该县依托县域医共体横向联动,将县域内二级综合医院和康宁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的16个省市重点专科及优势专业列入整合目录,合理搭配,实现临床、妇幼及精神科相互结合、综合诊疗,为联合会诊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诊疗流程再造,切实提高集成服务实效。乳山市人民医院建立多学科协作工作机制,让“患者不动医生动”,及时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联合诊断治疗,避免了单学科、单系统诊治局限性。一是畅通会诊申请渠道。充分发挥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统筹协调作用,凡涉及多专科情况突出时,医共体内所有成员单位均可申请会诊,配套建立联合会诊绿色通道,遇到会诊需求时第一时间响应,最大限度减少患者辗转就医的问题。二是健全专家会商机制。把救治患者放在首位,抽调医、护、技、药30多个临床专业的74名一线专家,组建多学科联合会诊专家组,对疑难、重症病例,及时启动专家会商机制,参与接诊、讨论病情、形成意见,最大限度地提高诊治效率。三是打造诊后跟踪闭环。会诊结束后,会诊中心对每例会诊病例登记归档,逐一进行跟踪随访,对病例治疗过程、预后等进行持续分析研判和处置应对,切实提升诊疗水平。今年以来,医共体内多学科联合会诊74例,全部治愈出院且随访恢复良好。
深化内外协同合作,全面增强医疗诊治能力。该院坚持联合会诊、分级诊疗协同发力,持续深化医共体、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一是对内整合,构建一体化医疗发展格局。乳山市人民医院与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整合,配套医共体内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集神经外科、呼吸科、心内科等16个特色专科于一体,为“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奠定基础。今年以来,县域内双向转诊上转率同比降低22%,下转率提高15%。二是对外结对,打造紧密型医疗资源高地。该院先后与北大人民医院、青大附院、毓璜顶医院等建立医联体协作关系,对县域内多学科会诊无法解决的问题,积极向上借力,延伸远程会诊,为患者提供及时救治。目前,已与上级名院开展远程会诊36例,通过联合会诊转诊患者15例。今年上半年,全市基层诊疗量同比提升52.37%,外转住院患者同比降低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