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案例简介
关键词:案前引流 案后分流
涉及领域:行政复议
服务对象:全体市民
取得成效:最大化发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通过案前引流、案后分流的方式,着力拓宽行政复议受理途径和范围,进一步提升复议案件办理规范化水平,顺利获评“全省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创新示范点”。
案例详情
乳山市司法局为更好的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妥善化解行政争议,最大化发挥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把“复议为民促和谐”作为工作宗旨,推行行政复议“5+2”办理模式,通过案前引流、案后分流的方式,着力拓宽行政复议受理途径和范围,进一步提升复议案件办理规范化水平,以行政复议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一、完善案前行政争议引流,依法保障企业群众利益。一是基层引流促多元化解。通过整合镇级“五中心一所”、法律明白人等镇村法律资源,优化行政复议基层服务网格配置。有序开展行政复议咨询解答、受理前即时调解、调解不成引入行政复议等工作,并提供模板参考、文书代写等法律服务,实现“零距离引流、一站式服务”,切实筑牢化解行政争议和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二是执法引流促内部化解。聚焦源头治理,市司法局将明确注明当事人行政复议申请权和申请期限的执法文书模板,推送至全市各执法单位规范执法,确保当事人的行政复议申请权与执法单位的执法行为同步落实、同步到位。通过“以案释法”等手段提升执法决定准确率。与此同时,以行政执法监督的“主动”,从源头上监督促使执法单位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减少行政争议。三是信访引流促依法化解。建立行政复议与信访办理定期会商机制,信访部门审查受理事项可能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按程序移交行政复议机构办理;行政复议机构即时启动审核反馈。对经审核符合行政复议受理条件的,由诉求受理单位引导当事人按程序向复议机关提交行政复议申请,避免当事人跑错路、多跑路。四是诉求引流促协作化解。与12345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协作机制,拓宽人民群众投诉举报处理途径,通过参加化解诉求联席会议等方式,对可通过行政复议渠道依法解决的诉求,引导其通过行政复议的方式提交复议申请,在服务民生中积极发挥复议定分止争作用,擦亮“法律服务惠民生”品牌。五是诉讼引流促高效化解。依托法院立案大厅、社会治理中心等渠道,第一时间引流案情复杂、影响面广或涉及重点项目等行政争议案件,针对性开展争议协调化解工作,推动“有争议找诉讼”向“有争议找复议”转变;对政府信息公开类、交警执法类、行政履职类、行政处罚类等案件,优先宣传行政复议法定办案期限短、维权时间成本低等制度优势,引导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
二、做好复议案件合理分流,促进案件办理规范高效。一是简案快调快审。明确受案范围,将按简易程序作出的行政行为等案件纳入适用速决程序范围,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受理,审结时限缩短50%,做到“速调、速审、速结”;前置调解程序,矛盾分类化解。对于简案小案,利用“多中心合一”资源优势,全面了解申请人的争议由来和实质诉求,找准矛盾症结分类施策,在案件受理前加入释法说理环节,促成争议化解。二是繁案多调精审。对于裁量性行政行为,在双方自愿接受调解且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积极发挥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优势,做好案中调解工作,争取案结事了。对于重大复杂案件,严把案件质量关,采取实地调查、听证、案审会等方式审理,邀请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全程参与,并加大涉案部门间横向协调处理力度,促进行政争议的依法化解,切实将“简案快办、繁案精办”落到实处。
“5+2”行政复议办理模式的推行,有效利用了行政复议委员会等议事组织,充分调度了法律明白人等镇村法律资源,切实发挥了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同时,行政复议工作主动融入了市域社会治理,各部门能够真正做到统筹协调、配合有序,有效兼顾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和捍卫行政机关合法行政行为权威性,夯实了人民群众对行政复议机关的信任,加快完善市场主体发展所需的经营环境,推动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