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2022年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报告
  • 发布日期:2023-02-28 09:52:10
  • 文章来源:乳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 点击次数:

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 [2014]1号)、《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学校艺术教育普及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鲁教体发[2014]2号)以及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威政办发〔2014〕18 号)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文件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为目标,切实强化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不断得到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和成绩。现将我市2022年艺术教育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乳山地处胶东半岛东南端,辖14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601个行政村,面积1668平方公里,人口57万。目前,全市共有中小学校25处,其中普通高中3处,九年一贯制学校15处,初中3处,小学4处,在校生2.7万人。全市共有美术教师115人,音乐教师114人。现有音美专用教室141个,音乐美术器材全部达标,全市各类学校按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了艺术课程,艺术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二、艺术课程开设

在全面落实课程设置计划的同时,着力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致力研究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发展,积极推进以讲义为载体、以艺术学科为基础的拓展性课程开发与实施,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1.确保开齐开全课程课时。继续强化规范办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要求各学校必须开齐开全课程,严格按照课程表授课,在醒目位置设置“调课情况公示台”,如有调课必须要有调课单、调课通知单,并在公示台予以公示。教育局、教研中心对各学校的开课情况不定期的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及时公示。各学校能够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要求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

2.强抓常规课程落实。把课堂教学作为提高艺术教学水平的主渠道,坚持定期进校视导、教研员听评课、送课进校等制度,建立艺术教师说评课制度,每年组织一次艺术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及优质课评选,每两年组织一次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激励艺术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拓展课程。在保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前提下,学校遵从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自主探索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拓展课程,形成对第一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通过开展特色艺术活动,使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融为有机整体,达到了共同参与、共同提高、发展特色的目标。

三、艺术教师配备

全市按照课程计划开设艺术课程的要求,配足配齐专兼职的艺术教师。

1.强化师资配备。积极与人事、编制部门协调,做好艺术教师的定编定岗工作,针对艺术学科师资老化的现象,进一步加强了师资的配备力度,从招聘教师中拿出专门名额招收艺术教师,为艺术师资队伍添注新的血液。另外,积极探索“调上来学,派下去教”的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建立和完善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特别是注意做好农村学校急需的艺术等学科教师的交流和对口支援工作。

2.落实教师待遇。各单位对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职称评定、晋职、评先评优等方面,做到艺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同等待遇,科学计算艺术教师开展课外训练工作工作量,纳入绩效工资,每年教师节,全市还拿出专门名额表彰艺体教师,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稳定了教师队伍。

四、艺术教育管理情况

为切实提高学校艺术教育质量,我们切实强化了学校艺术教育管理。一是建立了学校大型活动计划提报制度,各学校在年初上报年度拟开展的各类艺体、科技、读书等活动,市教育局组织人员根据上报情况进行审核评比,跟踪督查,进一步促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对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指导,增强活动的计划性、协调性和实效性。二是强化师资培训,探索建立了以市级培训为引领、校级培训为主体、自育培训为根本的三级培训机制,全面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每年外派骨干教师到华师大、北师大培训学习,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培训讲座,每年分期对中小学体卫艺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广泛开展网上备课、网上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深入开展艺术教师“1+2”项目培训,确保每名教师在胜任一门必修课教学的基础上,开设一门选修课,能辅导一个学生社团或运动队,以促进教师“主项”学科教学精益求精、“副项”指导学生游刃有余为目标,对全市艺术教师进行主、副项的分期、分批培训,组织艺术教师基本功大比武,培养特长+全面的优秀人才,初步实现“一专多能”,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三是充分利用录播教室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平台,创新教师培训形式,开展“订单式”培训,在全市设立了“名师直播间”,创办了“周三网上教研日”活动,每周一课题,为广大教师的教学研究搭建了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另外,开展了“三项基本能力达标”、“一师一优课”、微课大赛、示范课展示、教师一专多能培训等系列活动,引领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改良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四是定期开展“区域联谊”和“校际联动”教研活动,形成了以市为中心、以片为纽带、以校为阵地的三级教研培训网络。针对镇级学校艺术教师人数少、不利于开展教研活动的实际,通过“联片教研”的形式,组织优秀教师送课进校,开展教学质量帮扶行活动,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帮扶、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五是规范教学模式。市教研中心根据艺术学科的特点制定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全市艺术教师集中学习,然后按照模式上课,规范了艺术学科的课堂常规和教学流程,使兼职教师也有据可查、有标可学。六是开展“推门听课”、“抽签听课”活动,采用不定时间、不打招呼、随机抽取班级的方法,按照教研中心的教学进度和学校上报的课程表随时进校听课,通过开展推门、抽签听课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各中小学艺术课程开设,促进了学科教学模式规范,课堂教学落实到位,同时,针对听课过程中发现的个别学校调课不规范、功能室利用率不高、课堂教学环节有所缺失等问题,教研员与教师进行了现场沟通和研讨,要求进一步落实好教学常规的常态化,强化教学流程的规范化,不断提升艺术学科教学效率。

五、艺术教育经费投入

我市将艺术教育专用教室、设施、器材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加大投入,统筹安排,分步实施,为艺术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今年投资近60万元,用于中小学艺术器材更新,学校艺术教育设施不断提升,造浓了学校艺术氛围,提高了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各学校公用经费中每年都按要求设置艺术教育的专项经费,切实保证了艺术教育的有序开展。 

六、课外艺术活动

结合体育艺术科技“2+1+1”项目,扎实开展好特长小组、学生社团建设,明确目标,精心辅导,科学训练,全市中小学共有各类社团472个。全市中小学课外活动除了周一、周五可安排一次班会外,其余全部安排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全员参与。每年组织特长小组现场观摩活动,通过观摩学习,加强了校际间沟通交流、借鉴学习,起到了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很多学校打破级部和行政班级束缚,实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全员走班制”,根据学生的申报、爱好、特长,组成各活动班级,破解了小组活动场地不足的难题,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另外,我们还加强了校外艺术教育场所建设,开始筹建青少年活动指导中心。

七、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各学校组织和成立了各种类型的艺术兴趣小组,通过开展课前一支歌,组建合唱、器乐、舞蹈、绘画、书法、摄影等课外兴趣小组及学生艺术社团,根据自身条件和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篆刻、剪纸、泥塑、面塑、剪贴画、衍纸等展览活动,使它具有一定的生活性和乡土气息,在“五四”、“六一”、“国庆”、“元旦”、“母爱文化节”等重大节日举办学生画展、文艺演出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拓展,极大地丰富了我市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全市经常性组织开展中小学师生艺术展演、才艺大赛、现场书画比赛、春节联欢晚会、合唱大赛、经典诵读等途径,积极参加各级举办的艺术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体育、艺术展示平台,极大地丰富了全市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八、重点项目推进

举办“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动。一是围绕二十大召开,集中展示我市教育和体育系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新成效,组织举办“中国梦·劳动美-喜迎二十大 一起向未来”全市职工文艺演出。二是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与地域特点,深入扎实的开展诵读、健美操、铜管乐、民乐、陶笛、剪纸、篆刻等各具特色的艺术活动项目,在全市中小学生现场书画大赛中成绩突出,在省、市学生艺术展演中屡获佳绩,在山东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8个,在威海市中小学校校园艺术节合唱戏剧专项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6个。三是推进艺术社团建设,实现“以艺育德、以艺启智、以艺强校”的发展之路,在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2022年山东省中小学生高水平艺术团名单中,黄山路学校幸福百灵合唱团成功入选。

九、实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

每年下半年,根据工作进度,组织学校认真进行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并写出自评报告,并及时进行公示,通过建立自我诊断与改进的发展机制,有计划的开展自我评估,总结和肯定工作成绩,自查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及时分析原因,促强补弱,达到自我解剖,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的,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十、艺术素质测评

各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艺术素质测评小组,由分管艺术的副校长和音美老师组成。今年进行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试测评,所有学生均参加测评,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覆盖达到100%。全市采取校级自测、修正、市级抽测的两级测评方法,每学年第一学期组织一次学生艺体非笔试抽测、第二学期组织一次非笔试抽测和体育艺术“2+1”、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整合的抽查活动,检查结果均纳入学校综合督导评估,评估考核内容涵盖了普惠性的教育、特长生的培养、过程性的管理等环节,切实提高了学校艺术工作的管理水平。

十一、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目前,存在艺术教师老龄化严重现象,有不少学校出现师资力量的年龄结构断层,教师现在存在结构性缺编现象。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多渠道、多种措施,切实解决我市体卫艺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问题。(1)积极协调市政府,每年能够招聘一定数量的体卫艺教师,改善体卫艺教师年龄结构。(2)返岗归位,动员在其他学科教学岗位的体卫艺教师返岗,在职评、晋级、评优选先等方面体卫艺教师倾斜,稳定现有体卫艺教师队伍,充分调动体卫艺教师的积极性。(3)探索实施教师双向交流机制,针对农村师资相对薄弱、素质偏低的实际,采取“派下去教,调上来学”等灵活形式,组织城区骨干教师下乡支教,安排农村教师进城顶岗学习,通过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促进了城乡教师的均衡发展。(4)加大艺体教师的培训力度。对全市45岁以下的音乐、美术教师进行键盘、声乐、舞蹈等方面的基本功“一专多能”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结合新课程,分片培训,开展教师活动,交流教学经验,使艺体教师在教学观念方法、手段上全面更新。

今后,我们将不断强化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