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泥塑,是把各色轻粘土经过搓、揉、抻、捏、盘、切、压等方法,制成花、鸟、虫、鱼、人物等各种雕塑作品。其用料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易懂易学,老少咸宜。
清朝光绪年间(约1885年左右),在乳山大孤山镇俞介庄村有个“吉祥果子辅”,主要加工各种面点。其中有一种面点是专门用作祭祀供品,如面鱼、面葫芦,面牲畜,面鸡、鸭、鸟、凤凰、花、果、福手等物品。后经宋家几代人的努力及改进,面塑手艺得到长足的发展。近几年,由于轻粘土颜色艳丽丰富、操作简便,且易于风干和长期保存,很快取代了原来的面粉原料,而被宋家广泛应用于泥塑创作。其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一琴一鹤》、《花红似火》、《福禄万代》等。2017年12月,被乳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五批乳山市级非遗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