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10830043669907/2023-00228 文号: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单位: 乳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文时间: 2023-02-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截止日期:
乳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3年工作计划
  • 发布日期: 11:14:26
  • 文章来源:乳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点击次数:

1.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全力稳住工业经济大盘。一方面稳存量。采用“五步工作法”加强对规上工业企业的监测,一是每月月中调度当月预计产值,强化预警分析,并推送给镇区;二是联合镇区开展走访,掌握企业发展真实情况,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破除发展瓶颈;三是月底调度最新产值情况,全面掌握当月经济发展形势;四是报表期做好动态监测;五是报表结束后,进行全面分析,为下月工作提供依据和遵循,从而针对性的助力企业发展,力争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以上。一方面扩增量。全面摸排、密切关注有望月度纳统的新项目,重点盯紧明阳、远景等风电产业相关企业,提前谋划、精准筛选、瞄准对象、积极培育,确保随时达到标准随时纳统,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年内工业小升规企业达到15家以上。

2.加强企业梯度培育,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突出对冲击新目标行动骨干企业的要素保障,提供全方位、差异化的政策扶持,助推企业做强主业、做实基础、做大规模,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跟进”的梯次发展格局,充分释放企业动能,力争到2023年营业收入过5亿元企业达到15家,其中过10亿元5家、过15亿元2家、过20亿元1家、过50亿元1家。二是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梯度,围绕专、精、特、新以及产业链配套、主导产品等方面,共同构成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力争到2023年底新认定各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以上;三是加快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重点在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新材料等领域加大培育,引领制造业向价值链产业链高端迈进,力争到2023年培育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汉泰大麻、大洋硅胶2家省级,伯特利汽车国家级)。

3.加快产业链培育,构建完善产业生态体系。继续实施工业“1234”计划,加快食品协会组建、纺织服装协会换届和装备制造协会实体化运转,推动企业抱团发展,做好“强点、连线、扩面”三篇文章,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强点”就是培大育强现有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有规模、有质量的领航性“链主”“准链主”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重点推动恒邦化工、伯特利企业、远景能源等项目建设,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水平的“企业矩阵”;“连线”就是重点工业产业链建设,根据《乳山市加快推动重点工业产业链发展的实施意见》,把握工业产业链发展重点,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完善调度督导机制等方面,全力推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金属精炼及深加工、汽车零部件、海产品培育养殖及精深加工、花生制品培育种植及精深加工、麻纺织等 6条优势工业产业链建设,围绕产业优势做好链条延伸,支持恒邦化工新上砷化物提纯项目,推动半导体、芯片企业落户,培育高新材料产业链条;发挥玫德威海的铁水优势,支持新上高端球铁管件制造项目,招引铸造企业就近配套;加快电镀产业园与外合作,引进优质企业落户运营,打造胶东地区首家现代化综合电镀产业园。坚持现有企业培育壮大和招商引资并重,开展补链延链强链,补齐缺位短板弱项,力争2023年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过百亿,推动明阳智能冲击50亿元,远景能源冲击20亿元,玫德威海和伯特利汽车冲击 15 亿元,江苏海力、中天海缆等 5 家企业冲击 10 亿元,豪迈重工、 龙峰硅胶等 6 家企业冲击 5 亿元;“扩面”就是打造产业集群。要突出“串点成链、聚链扩面”,依托产业链布局产业集群,做好专业园区规划、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通过内培外引、扶优育强,打造更具市场主导力的生产基地,年内,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要实现产值过百亿元,海产品培育养殖加工产业链要实现产值85亿元,有色金属精炼深加工产业链要实现产值40亿元,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链要实现产值30亿元,麻制品纺织加工产业链要实现产值10亿元,花生繁育加工产业链要实现产值5亿元。

4.抢抓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平台创建方面,积极布局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全面摸排企业优势和短板,按照3年培育期,加强对重点企业平台建设的定向培育,争取新增工艺品、华邦精冲2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进一步优化创新平台体系。创新研发方面,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争取列入威海关键共性技术项目1项,力争华信食品1家企业认定为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指导力久电机等企业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8项以上;加强与科技局联合,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规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10个百分点,达到43%以上,加快推动新技术转化、新产品产业化,增强创新实力。人才培育方面,促进高端人才引育,摸排企业总部合作人才,实现人才输出共享,力争年内获批省级及以上重大人才项目2项以上;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持续跟进汉泰大麻与青岛大学纺织学院的合作进展;加强管理人才培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经管人才队伍;强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开展在岗职工技能培训,积极培育复合型技能人才。力争2023年内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 10 个。

5.推动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落实各级项目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聚焦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升级改造,推动恒邦化工、伯特利汽车、华信食品等企业实施膨胀扩规项目,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实现做大做强;坚持把推进项目快建设、早投产为第一要务,通过月调度、实地走访等方式,抓好威海市级工业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动远景能源、明阳智能、豪迈重装等项目建设,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崛起的新的支柱力量。

6.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建设实际情况,按照《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拟定《乳山市工业企业数字赋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聚焦优势资源、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和“六大产业突破”。通过政策宣讲强化企业认知,网络改造提高基础水平,建立数据库加强服务供给,数字化巡诊为企业精准画像,平台赋能提高成果转化,重点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在新能源、装备装备、金属精炼、化工新材料、纺织服装、食品加工6个行业中分行业创树标杆,培育重点企业,以点带面,实现行业数字化水平整体提升。建立“数字赋能项目清单”,选定 23 家企业跟踪培育,重点实施 12 个数字化改造项目,培育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及工业互联网类试点示范项目5个以上,以点带面提升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建立“服务商资源库”,定期开展“把脉问诊”服务,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系统集成的改造方案,解决企业“不愿改、不会改、不能改”的问题;超前谋划 5G 基站布局,确保年内新增5G 基站 325 座,基站总数达到 1000 座,逐步实现重点企业和园区5G 网络全覆盖。

7.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继续保持政策支持不减、对接联系不断,对承诺的扶持政策坚决予以兑现,以最大诚意服务企业发展。健全市级领导分包联系企业机制,定期开展走访,做好问题化解。开展“乳山企业家日”活动,依托威海市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策划每季度的“企业家日”活动,真正为企业送温暖、减负担、添荣誉,全面提振企业发展信心,采取“4+N”的形式开展“乳山企业家日”活动,每季度举办主题活动,围绕智能发展、信息化建设等开展N次专项活动,通过分行业、分领域建立工作群,集中召开行业座谈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组织企业家专业培训学习,加强行业间、企业间、企业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在重点行业适时成立行业协会,促进企业间良性互动,推动行业抱团发展。提振企业家信心。充分利用市内传统渠道和新媒体等,对“乳山企业家日”活动和优秀企业家、企业优秀人才、发展经验、创新创业等先进典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滚动式宣传报道,提升企业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企业家社会地位和社会荣誉感,在全社会形成爱护尊重企业家、支持帮扶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8.强化要素保障,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完善优化“四张清单”,实行“搜集分办、帮办反馈、跟踪落实”闭环管理,对于涉及部门职责范围的企业问题,要限时解决;对于涉及市级层面、单个部门无法解决、需要多个部门共同解决的企业问题,提报市政府研究,统筹协调办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创业活力。开展“用好用活政策资源,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动,一是及时推送,将各级惠企政策整理汇编成册并第一时间推送给各企业,让企业及时掌握各级动态和政策导向,有的放矢制定发展规划;二是集中解读,按照就近原则,以网格化的形式将企业分区划片,组织分管领导或相关科室进行集中解读,让政策覆盖到所有规上企业,全面提升政策知晓度;三是精准指导,调研并掌握企业实际情况或发展方向,按照三年培育计划,筛选确定与企业相匹配的政策,对有潜力的企业安排专业科室一对一、面对面精准指导企业使用政策,确保各级政策落地见效,与企业发展靶向融合,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9.守住安全底线,营造稳定发展环境。安全生产方面,一是狠抓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继续紧盯关键点和薄弱点,对分管领域持续开展拉网式安全诊断和督导检查,确保不留盲区和死角。二是狠抓宣传教育教训。加大警示教育力度,通过组织观看警示片、印发安全事故通报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严格落实三级培训、晨会等制度,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技能比武和应急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技能。三是狠抓设备更新改造。加大为企服务力度,紧盯各级扶持政策,积极搞好与上工作沟通对接和与下政策推送解读,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工程,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疫情防控方面,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按照省委“把握节奏、控制进程、拉平曲线、推后峰值”工作 目标,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要求,协调做好医疗物资、药品和器械等重点物资生产、储备、采购、分配、供应工作;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增强群众防护意识,着力促进经济稳中向好,坚决守牢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