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眼看2万元借款有去无回,急需用钱的张某迫不得已走进法庭,起诉同村村民李某还钱。近日,乳山法院诸往法庭依托“与你有约”活动启动全周期解纷程序,对双方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调解。最终,李某表达了歉意并当场偿还全部借款。拿到还款的张某情不自禁地向法官竖起了大拇指。据了解,诸往法庭“与你有约”活动开展以来,始终依托“能动司法”办案理念,以情感交流为切入点,通过诉前、诉中及诉后三阶段的全周期沟通,共绘群众之间、群众与法官之间的心灵“相约”。
前端“和约”,干戈最终化为玉帛
“去法院起诉要准备证据材料,太麻烦了。我就想着来‘微法庭’碰碰运气,没想到处理得又快,效果又好。”近日,在乳山市育黎镇“微法庭”,村民宋某与刘某数十年的相邻关系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2022年以来,乳山法院根据群众多元需求和司法要求,将更多力量下沉至第一线,在诸往法庭辖区的育黎镇试点创新“微法庭”工作机制,以“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为标准配置,借助移动微法院、ODR平台等“互联网+”技术,建立与人民法庭的视频连线,满足群众在线参与调解、互联网庭审等功能需求,打造“指尖”上诉讼服务。
“在村里,大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通过调解,矛盾双方的态度软化下来,也就保留了继续往来的余地。”郑长午是诸往镇司法所的所长,也是育黎“微法庭”的特邀调解员,他坦言:“通过‘微法庭’调处纠纷,效果更好,因为现在有了‘微法庭’,也就意味着有了法院和法官给我们做后盾提供指导,大家处理起纠纷便更有底气、更能服众,乡亲之间自然也就更加和谐了。”
据了解,诸往法庭目前已借助“微法庭”平台调解案件220余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20余次,助力150余起纠纷在诉讼前端分流化解。
中端“缔约”,三年工资一朝要回
4月28日,正是五一劳动假期来临前夕,诸往法庭接待室出现了暖心的一幕:几名工人拿着刚到手的劳务费,望着一旁陪同的法官,脸上乐开了花。原来,这几名工人是依托“与你有约”活动并通过“多元解纷+速裁”模式审结的6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的当事人,长期讨要劳务费未果,便到法庭寻求帮助。该案历经村委会、司法所工作人员以及特邀调解员等多次诉前调解始终未果,便被迅速转入速裁程序。
“我现在手头也不宽裕,要是有钱我早就付给他们了。”面对法官,高某始终重复着这句话。“老高啊,人无信不立。这几位工人给你提供了劳务,你给付人家劳务费,天经地义啊!你如果始终逃避,将来判决了法院再对你强制执行,不利后果你还得自行承担呢!”在开庭前的谈心阶段,邢海燕法官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慢慢地,高某不再像之前那么“理直气壮”了。最终,双方在庭审中达成调解协议,高某在3天内给付拖欠的劳务费。
为切实实现“实质化解纠纷”的工作目标,诸往法庭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始终做到全程释法,并依托开庭前与当事人的谈心阶段,坚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诠释问题,将化解矛盾、服判息诉的功课做足,止于至善,从而避免“程序空转”、劳民伤财。
后端“回约”,亲情嫌隙得到弥补
“为了我们兄弟俩的纠纷,前前后后来村里4趟,花费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真的太感谢法官和法庭了!”说出这番话的宋大爷正是一起身体权纠纷的当事人,前段时间宋大爷与弟弟因为些许口角摩擦互不相让,最终大打出手,宋大爷因受伤自觉颜面尽失,便来到法庭立案想为自己讨回公道。
尽管该案在诸往法庭法官的促成下,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但是法官深知,“我们追求的并不是结案了事,尽管该案是调解结案了,但是二人之间的情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修复,如何消除兄弟间的隔阂才是本案应当关注的重点。”
于是,法官决定趁热打铁,在案件结案后的第五天又来到了二人的村中,用心用情与兄弟二人谈心交流,接力促发二人和好意愿。“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法官用司法温情触动人间亲情,兄弟二人最终解开心结,尽释前嫌。
该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正是诸往法庭大力开展案后温情回访的缩影。通过对已生效的案件特别是开庭时矛盾较大的案件,定期回访,检验案件处理效果,专注于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恢复社会关系。2022年以来,诸往法庭已开展回访30余件次,获得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