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碧波荡漾,青山绵延;风光旖旎,游人如织。山东省乳山市,位于胶东半岛东南部,毗邻黄海,与日、韩隔海相望。这里横贯神奇的37°北纬线,年平均气温12.1℃,PM2.5年均值常年保持在23μg /m³以下,是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
近年来,乳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威海市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重要指示,积极推进精致城市建设。人民法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乳山市人民法院发挥人民法院建设精致城市的“桥头堡”作用,利用人民法庭密切联系基层群众的独特优势,对内大力推广科技法庭技术应用深挖潜能,向创新要活力,对外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社会调解组织沟通协作联合解纷,向改革要动力,争当建设“精致城市”排头兵,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2020年至今,乳山市万人成讼率连续三年保持下降趋势,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法治化晒出更好的成绩单。
多元解纷 诉源治理出实效
2022年下半年,乳山市人民法院诸往法庭联合育黎镇党委政府,共同制定《育黎镇“无讼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压实法庭,乡镇党委、政府责任,明确方法步骤,在育黎镇试点开展“无讼村”创建活动。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育黎镇出现了村网格员、调解员解纷积极性不断提高的可喜局面,涌现出一批模范村庄和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日前,诸往法庭受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被告田某与原告李某系叔嫂关系。一日,田某酒后无故到李某家,对李某实施伤害,导致李某全身多处受伤。李某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田某赔偿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各项经济损失共计十万余元。考虑到双方的亲属关系,如果判决结案,不仅无法修复破损的亲情,反而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对此,承办法官没有立即开庭,而是通过走访双方的邻居、亲属,找到矛盾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解。同时,借助调解员、村干部熟悉村里情况的优势,邀请他们出面,共同做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工作。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叔嫂二人达成和解。田某愿意承担李某全部的医疗费用,李某主动提出只需田某支付5000元即可,其余部分自己负担。
该案的成功化解是诸往法庭利用多元联动网,合力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的一个缩影。
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为高效化解各类纠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要,诸往法庭发挥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出“法庭+N”多元解纷机制,主动与司法所、居委会、村委会等展开合作,促进案件多渠道分流、多层次化解。
2023年年初,乳山市人民法院制作《深耕诉源治理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白皮书,对各法庭2022年所辖乡镇涉诉情况进行专项分析,梳理各镇街案件数量及类型特点,分析成因并提出意见建议,为乡镇政府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撑。辖区各乡镇政府收到白皮书后,结合白皮书中的意见建议,从完善机制、队伍建设、加强普法等方面积极回函,共同就进一步加强府院联动,强化诉源治理,提升行政机关解纷能力水平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人民法庭与乡镇政府联动,以最大限度发挥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在矛盾纠纷解决中的各自优势,这是乳山市人民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又一生动实践。
线上线下 物业纠纷巧化解
依托互联网沟通便捷高效的优势,滨海新区法庭建立由18家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的“物业服务企业诉源治理微信群”,规范物业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推动物业纠纷线上化解。
“孙庭长,您只通过微信群,就帮助我们解决了急难愁盼,这才是真正的为群众办实事,我代表所有的业主向您致谢!”日前,业主胡先生来到滨海新区法庭,将一副锦旗交到滨海新区法庭庭长孙文星手中,激动地说。
“各位业主,你们好!我是乳山市人民法院滨海新区法庭庭长孙文星。原告某小区业主委员会诉被告某物业公司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争议焦点为原告是否召集全体业主召开业主大会,并形成要求被告退出物业服务区域的决议。考虑到各位业主久居外地,现通过微信群聊的方式进行核实确认。”
原来,由于物业服务质量较低,某业委会起诉某物业公司,要求解除合同。孙文星加入业主微信群,仔细核实每一位业主的意愿,并将业主的意见汇总下来,反馈给某物业公司。某物业公司通过学习孙文星在“物业服务企业诉源治理微信群”中的线上宣讲,了解到此案符合物业合同解除条件,因此主动要求与某业委会和解,最终,该案从立案之日起仅耗时3天,便以某业委会撤诉的方式结案。
为做好物业纠纷诉源治理工作,除线上宣讲法律、解答法律问题之外,滨海新区法庭还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创建了线下的“4321”工作模式,即四名干警,选取三个主题,面向全区物业企业,每两周举行一次普法讲座,为滨海新区物业服务企业普及物业领域法律知识,帮助物业服务企业规避法律风险。
近日,针对物业服务合同纠纷问题,滨海新区法庭在“4321”工作机制指导下与辖区内社区合作,共同开展“法律‘会诊’进社区 法治服务入民心”活动,24家物业服务企业的负责人在社区书记的带领下前来参会,针对其在工作中常见的物业费催缴、业主屋内漏水责任划分以及居民相邻权的保护等问题进行提问,员额法官对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022年至今,滨海新区法庭共面向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普法讲座23场次,发放普法材料1800余份,解答法律问题72个。2023年第一季度,滨海新区法庭物业受理的服务合同纠纷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88.89%。
科技赋能 便民利民有秒招
走进冯家法庭,自主立案区扫描仪、可供立案的外网电脑一应俱全,彰显着新时代人民法庭“一站式”诉讼服务的全流程性;云庭审判庭内,智能语音识别系统、4K超高清显示屏科技感十足,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司法体验。“这些得力的电子助手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流畅、高效的在线司法服务,”乳山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春红表示,“如今,当事人足不出户便可参加庭审,人民群众正在享受E时代带来的科技红利。”
2022年9月,许某在工作场所干活期间,不慎从楼梯跌落,致腿骨骨折。事后,雇主李某支付住院医疗费,但拒不支付其他损失。今年3月,许某因病去世,其女儿张某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李某赔偿护理费、误工费等各项损失共计12万元。时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身在外省的李某无法到庭参加庭审,而张某又因家人生病,急需用钱做手术。一时间,张某情绪崩溃,在和承办法官兰晓华的通话中失声痛哭。兰晓华一面安慰张某,一面告知她,法庭将采用互联网的方式开庭,并已向李某发送了庭审码。庭审当日,一块电子屏,连接了相隔600多公里的双方当事人。兰晓华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督促李某庭审次日就将案款全部打入张某的银行账户。
“人民”二字重千钧,冯家法庭念兹在兹。为响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庭参与社会治理的要求,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2022年初,乳山市人民法院在全市所有镇街创建“微法庭”,实现法治建设向基层延伸的精细化治理,打造乳山法院基层治理新样板。
冯家法庭的微法庭设在一个面积不足25平方米的视频调解室内。不要看它小,它的功能可不少。微法庭联通村镇、穿越阡陌,依托云视讯技术,视频连线辖区内的乡镇政府,村、居委会。法官“云端”调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极大地降低了人民群众的诉讼成本,减轻群众诉累;法官定期面向辖区内各镇、村网格员、调解员开展培训讲座,激发基层治理网格联动效能,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从2023年开始,冯家法庭以微法庭为依托,以诉源治理为抓手,积极打造“冯和日丽”品牌,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2023年第一季度,冯家法庭通过微法庭调解纠纷22件次,将18件纠纷止于诉前;开展法治培训3场次,受众300余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乳山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军辉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产生深深的共鸣。他表示:“新时代,新挑战。乳山市人民法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小案不小办,以个案公正汇聚起司法公正的磅礴力量,以司法为民服务精致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让新时代美好乳山天更蓝,海更绿,城市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