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乳山市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八五”普法规划工作要点,创新思路抓重点,突出特色创亮点,总结出“五个聚焦”普法工作经验,为推进法治乳山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聚焦重点内容,把握基本点。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学校教育体系和社会教育体系,贯彻到普法工作全过程,落实到“八五”普法工作各环节,确保法治宣传教育的正确方向。持续推进宪法学习宣传,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等活动,运用多种宣传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宪法内容,领会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切实加强党内法规的学习力度,定期开展党内法规学习教育,不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党章党规,提高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广泛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引导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聚焦重点群体,抓住关键点
聚焦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大力开展“普法进机关”活动,推行法治教育考核评价机制,每年组织领导干部参加学法用法统一考试,深化学法、述法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示范作用,切实提升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水平。聚焦青少年“关键时期”,在全市中小学设立特别“监护人”——法治副校长,协助开展学校法治教育工作。定期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加强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聚焦“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关键群体”,在社会层面遴选“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建立“法律效应”考核机制,推动“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积极投身法治宣传教育,起到“关键群体”示范宣传作用,引导公民办事依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三、聚焦重点领域,突出着力点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定期对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开展法治培训,进行“法治体检”。根据企业特点和需求“把脉问诊”,有针对性地提供“法治良药”,解决企业闹心的“病痛”。推进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对困难群众采取“一证开启法律援助”模式,即凭“一张困难证明”就可获得无偿的法律服务。针对农民工讨薪等社会热点问题,开启“法律援助直通车”,维护其正当权益。推动法治助力乡村振兴,定期对村“两委”班子开展普法座谈会,“普普法,提提神”,换届选举前开展普法宣传,为选举保驾护航,助力组织振兴。重点培育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提升其法治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助力人才振兴。统筹安排“一村一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服务,加强村级合同审查力度,助力产业振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动到大街小巷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法规宣传,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助力生态振兴。推动法治建设与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互融互促,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聚焦宣传载体,打造辐射点
创新开展“线下打造普法阵地,线上开拓媒体阵地”的辐射性宣传。线下创建宪法主题广场,打造法治融屏,建立民法典主题公园,设立法治文化长廊,开设村居法治书屋,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打造法治模块。有效运用喇叭、广播、横幅标语等形式,以群众视角和接地气的方式开展普法,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让普法沉下去、暖起来。线上以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视角开展智慧普法,开拓普法宣传新载体,创办《小司说法》视频号,开通母爱乳山-法治模块客户端,通过以案释法和漫画述法等新颖的宣传形式,提高群众学法兴趣,增强理解力,让普法实起来、活起来。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法治传播体系,线上线下齐发力,将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扩大普法辐射范围,让普法传开来、热起来。
五、聚焦群众需求,掌握着重点
推进普法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相结合,树立“服务为本、供需平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精准分析掌握群众的法治需求,把握着重点。大力宣传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法典法律法规,着重抓好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积极收集和整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对象化、分众化普法宣传,推动普法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通过动人情、暖人心的普法宣传,让法治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