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好!今天参加访谈的嘉宾是乳山口镇党委书记韩利涛,欢迎他的到来。
【主持人】:您好,韩书记,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乳山口镇的基本情况吗?
【乳山市乳山口镇党委书记韩利涛】:好的,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乳山口镇的总体情况。乳山口镇位于乳山市区南部,总面积98.1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海岸线总长35千米,总户数12461户,总人口25104人。镇域渔业资源丰富,有对虾、鲅鱼、牡蛎、黄花鱼、梭子蟹等海产品百种,“秦米”“寨虾”等名优佳品。镇域交通便利,能源路、世纪大道(金银大道)、青山路(山海大道)、西环路全部通达镇域腹地,威青高速乳山南出口、莱荣高铁乳山站也坐落在乳山口镇。
【主持人】:韩书记,乳山口镇“跨村联建”工作整体情况怎么样?
【乳山市乳山口镇党委书记韩利涛】:近年来,乳山口镇作为威海市跨村联建试点镇,坚持高位推动、全域规划、试点先行,41个村党组织按照“强村带弱村”、“城乡一体化带动”、“优势互补”3种模式组建了14个联合党总支,前期,我们重点打造了唐家新村、高铁新村、西里新村等3个较为成熟的试点,今年我们重点打造了湛江路新村,探索出了一条组织融合推动产业联合、治理联抓、民生联动的有效路径。
【主持人】:韩书记,刚刚您说今年乳山口镇打造了湛江路新村,那么目前湛江路新村工作开展情况怎么样?
【乳山市乳山口镇党委书记韩利涛】:湛江路新村位于乳山口镇南部,覆盖6个村庄,之所以要将这6个相对分散的村进行联建,主要基于2点考虑:一是乳山口镇中心区域湛江路镇驻地直通乳山口港沿线分布常疃、院前、锅上、江村洼、新建、西北岛6村,呈现出明显的公路沿线村庄分布聚集板块特点,且路上、海上交通便利。二是院前、锅上等村近年来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发展樱桃、草莓、中草药、苗木等产业,势头良好,亟需土地、人力等资源注入,江村洼、新建等村庄规模小、人口少,闲置土地资源丰富。
【乳山市乳山口镇党委书记韩利涛】: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组织建设。明确了新村党总支成员、第一书记等人选,在锅上村委打造党总支联席会议室、党员活动室。构建了新村联建联防体系,整合联建村治安、防火防汛、保洁等队伍,将新村统一划分为三大网格,实行联防联控,卫生一体化清理,推动管理无死角、服务零距离。二是强化治理服务。依托湛江路交通便利条件,打造了“15分钟”联建村便民服务圈,在院前、江村洼设置便民服务代办点,努力实现办理证件证照不出村、落实惠民政策不出村。对湛江路沿线区域内的基础配套、公共设施、环境整治、交通道路等各方面进行规范提升,重新优化新村快递物流、垃圾箱设置等服务站点,推动实现共建共享共用。三是强化产业发展。围绕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开展技术人才培养,对6村人才情况进行摸排,开展系列培训,实现人才兴村。依托近年来锅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发展樱桃、草莓、中草药、苗木等产业,开展培育技术培训班,培养食用菌产业人才。同时依托乳山口镇特色产品展厅以及赋能实践基地,开设直播课堂,培养电商直播人才。开展粮食规模化种植,扩大中草药特色产业,在锅上前期规模化中药材种植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中草药种植面积,丰富中草药种植种类,在原有种植丹参、防风、天花粉等中药材的基础上,新增蒲公英、锦灯、天花粉、不老莓等中草药品种。打造200亩水稻种植基地,在锅上、院前交界地段整合200亩土地开展集中利用,由新村党总支对土地进行集中流转管护,目前调地工作已经完成,今年准备先行种植玉米,明年开展旱稻规模化种植,预计年增收80万元左右,推动新村产业体系的多元化、综合性产业发展基地。
【主持人】:韩书记,在跨村联建工作中,如何综合考虑村庄发展实际,统筹区位、人口、产业、文化、治理等各类要素,合理确定联建规模、联建模式呢?
【乳山市乳山口镇党委书记韩利涛】:在联建规模上,乳山市委组织部对联建规模进行了规定,要求一般覆盖3至5个村、人口在1000至2000人;在联建模式上,乳山口镇根据自身园区镇、城郊镇、沿海镇的区域实际以及辖属村庄相关历史沿革,主要采取强村带弱村、城乡一体化带动、优势互补3种模式,将41个行政村规划整合为14个跨村联建“新村”。其中,强村带弱村模式就是以传统农村工作片为单位,以带动力强的村为龙头,通过联片打造、成立联合社等形式,实现2村深度融合、强弱帮带。比如:南唐家帮带北唐家——唐家新村;西耿家帮带野子、庄头、蜊子嘴、赵家——西耿家新村。城乡一体化带动模式里面包含2种,一种是依托棚改安置,探索以聚居区为基础打造新村。比如:毛家村、辛家庙村棚改后形成集中居住区——芙蓉新村;寨前、旗杆石、刘家庄、陈家征地拆迁后形成集中居住区——渔港新村。第二种是依托3个城市社区,探索改变原来村社“碎片化”管理模式,打造3个村社共建新村。比如:西里社区与西里村、崔家、高格庄3个村——西里新村。优势互补模式就是统筹一定区域内村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打造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比如:乳山口镇中心区域湛江路镇驻地直通乳山口港沿线分布常疃、院前、锅上、江村洼、新建、西北岛6村,院前、锅上等村近年来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发展樱桃、草莓、中草药等产业,势头良好,亟需土地、人力等资源注入,江村洼、新建等村庄规模小、人口少,闲置土地资源丰富——湛江路新村。
【主持人】:韩书记,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是如何选优配强联合党组织领导班子,配齐工作力量,建立规范有序的内部工作制度的呢?
【乳山市乳山口镇党委书记韩利涛】:乳山口镇在配强联合党组织领导班子方面,主要采取2种模式。一种模式是由能力强、威望高的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新村党总支书记,包片两委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其他联建村“两委”班子成员根据能力特点,担任党总支委员,分头负责基层党建、经济发展、环境整治等领域工作,同步安排大学生村官和驻村干部到新村任职,实现干部资源集约化使用。第二种模式是由镇两委班子成员暂时担任新村党总支书记,后续随着新班子逐渐站稳脚跟,逐步过渡到第一种模式。
【主持人】:韩书记,在发挥联合党组织作用、推进联建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呢?
【乳山市乳山口镇党委书记韩利涛】:在队伍联管方面,乳山口镇将新村党总支班子成员、辖村“两委”干部整合起来,工作日集中办公,其他时间轮班值守,实行首问负责制,按照“谁受理、谁处置、谁反馈”工作原则,及时解决村民问题。同时,制定出台新村党员量化积分管理考核办法,打破原有的村庄建制规划限制,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集体活动等内容进行考核,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员对新村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在组织共建方面,乳山口镇推行“圆桌协商”模式,即不拘泥于形式、地点,随时随地实现小事“常碰头”、大事“常商量”,打破原有行政壁垒,实现互促互融。同时,乳山口镇试点推选新村党员议事代表,每季度组织1次党员集中活动,促进党员相互学习、相互融入。
【主持人】:韩书记,如何发挥联合党组织带动作用呢?
【乳山市乳山口镇党委书记韩利涛】:一是组建联建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建立“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农户、吸引投资参股开发等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比如,南唐家、北唐家成立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共同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变“小块田”为“大块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通过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二是着重发展优势产业。依托优势资源,寻找产业发展联合点,形成品牌效应,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比如:南唐家村、北唐家村以及周边8个村,组建共同富裕党建联合体,发展占地140亩的牡蛎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可吸纳联建村及周边村村民进行牡蛎分拣、清洗、装箱、装运等,新增就业岗位500余个,实现村民稳定增收3万元以上。三是着重推动要素联用。围绕加大联建村农产品销售力度,通过组建联建村网商运营部,建设网络营销展厅,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等方式,增加农产品销售额。比如:西里新村依托镇域网络营销展厅,组建网商运营部,联合举办木耳、草莓、蘑菇采摘节等系列活动,农产品年销售额比以往增加45%。围绕跨村联建产业发展需求,将西里新村厂房资源进行整合,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合作方,年经营收入可达80多万元。
【主持人】:韩书记,怎么通过联合党组织,实现服务融合?
【乳山市乳山口镇党委书记韩利涛】:一是统一服务阵地。以联建村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组织联建新村开展“错时、延时、预约、上门”4项便民服务,推行跨村帮扶、交叉联系、为民代办等6项便民方式,努力实现办理证件证照不出村、落实惠民政策不出村。二是统一服务布局。聚焦联建村共同生产生活服务需求,在广泛征求联建村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聘请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专业机构,对联建村区域内的基础配套、公共设施、环境整治、交通道路等各方面进行统一规划、连片建设,重新优化快递物流、垃圾运转等服务站点,推动实现共建共享共用。三是统一服务供给。聚焦服务好“一老一小”重点民生需求,开展“慰老助小”活动,成立联建村暖心食堂,组建联建村“五老”志愿队,定期开展走访慰问、上门指导等“助小”活动,解决子女、父母后顾之忧。
【主持人】:谢谢韩书记做客本期访谈,本次访谈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