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 发布日期:2024-04-07 15:18:15
  • 文章来源:乳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 点击次数:

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

序号

名称

时代

简介

地址

备注

1

圣水岩石刻造像

金元

亦称圣水宫,金大定年间,全真道人王玉阳曾修炼于此,建有“玉虚观”,后改“玉真观”。屡经重修,现已废弃。现仅存遗迹和清重修客厅、西厢和老祖殿,另有金贞祐二年“玉虚观”碑,碑通高5.66米,螭首龟趺,及摩崖刻石“玉阳洞天”、“聖水嵒”和七言诗刻等,现保存较好。

乳山市冯家镇孔家村西北700米的昆嵛山脉南部


2

小管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夏〜周

遗址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5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1979年、1983年局部发掘,文化层堆积厚约0.25—2米,共分四层,第二层为岳石文化,第三、四层为龙山文化。出土陶器有:陶鼎、陶罐、盆形鼎、三足罐、筒形罐、鬶、豆、尊形器等;石器有:石锛、石斧、石凿、石锤、石球、石簇等,轻微破坏。 

乳山寨镇小管村东1500米


3

南黄庄遗址墓群

西周

墓区分布在边长1500米的范围内,1982年调查的,地表常有墓葬和祭祀坑暴露,已清理多处,土坑竖穴墓,出土陶器有:鬲、鼎、罐、罍等;祭祀坑为石砌方坑,出土陶器有:鬲和罐,鬲有陶文,保存较好。

南黄镇南黄庄村及南斜山村之间


4

葛口矿冶遗址

汉代

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发现有两口废弃的矿井,井旁和山下堆放有大量废弃的炼铜残渣,渣内夹杂有陶片。

冯家镇葛口村西


5

育犁故城

汉代

城址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800米,总面积约120万平方米。1982年调查西中部,暴露有砖瓦、陶罐、瓮及柱础石等,采集以上遗物极多,距地表约2米;西部暴露有砖、城墙遗迹。《牟平县志》记载,此为西汉育犂县城,东汉并入牟平县,保存较好。

育犁镇城阴村南150米


6

马石山抗日战斗遗址

1942年

1942年冬,侵华日军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拉网大扫荡,我胶东军区警卫连三排战士同当地群众一起坚持反扫荡。马石山海拔467米,山上环山乱石围墙是当时战士主要依托。围墙全长2000米,主峰阳坡有烈士纪念塔、纪念堂、纪念碑、烈士墓等,保存较好。

崖子镇上石硼村西北马石山上


抗日战争时期

新华制药厂旧址位于乳山市诸往镇下石硼村, 该旧址为一小院落,北为正房,东面为院墙,紧贴小山,南为民居,西为院墙,大门设立于此。正房坐北朝南,共四间,西二间为进屋门,东西长9.35米,南北宽4.75米,面积为44.4平方米。整个旧址东西长9.35米,南北长9.15米,总面积约为85.6平方米。

诸往镇下石棚村中


抗日战争时期

兵工三厂修枪组旧址位于乳山市诸往镇下石硼村,该旧址为一小院落,北面为正房;东面曾为民房,现已建成胶东人民兵工历史陈列馆;南面为院墙,设有大门;西面为院墙,曾紧临民居,现已拆除。正房坐北朝南,共四间,东二间为进屋门,该房屋东西长8.5米,南北长4.7米,面积约为40平方米,整个旧址南北长15.5米,东西长9.6平方米,总面积约为148.8平方米。

诸往镇下石棚村中

抗日战争时期

胶东军区被服厂旧址位于乳山市诸往镇下石硼村, 该旧址为一小院落,北为正房,东面为院墙,大门设立于此,西、南紧临民居。正房坐北朝南,共四间,东二间、西一间为进屋门,东西长9.35米,南北宽4.95米,面积为46.3平方米。整个旧址东西长9.35米,南北长11.45米,总面积约为107平方米。

诸往镇下石棚村中


抗日战争时期

党员秘密联络点旧址位于乳山市诸往镇下石硼村,该旧址为一小院落,北为正房,东面为院墙,大门设于此,西、南为民居。正房坐北朝南,共三间,进屋门在中间,东西长8.5米,南北宽4.7米,面积为39.95平方米。整个旧址东西长8.5米,南北长15.5米,总面积约为131.75平方米。

诸往镇下石棚村中

7

胶东军区卫生四所旧址

1942年

胶东军区卫生四所旧址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史迹,属于济南军区总医院前身。胶东军区卫生四所旧址现存办公室、伙房、仓库、病房、重病房、烈士墓地及可隐蔽伤病员的山洞,占地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办公室、伙房和仓库位于村南部,沿街道两侧分布,办公室和伙房在村街南,东西相连,仓库在街北。除胶东军区卫生四所旧址外,周边还有胶东育儿所(宋庆龄第三保育院)旧址、胶东11.4暴动旧址、八路军被服厂旧址等抗日战争时期遗迹,保存较好。

乳山寨镇小管村内


8

安家军寨遗址

明代

明代戚继光抗倭时设置的军寨,分大、小二寨。均黄土夯土寨墙。大寨建于山岗上,方形,边长230米,地表有砖块、瓦片暴露,内设狼烟台一个,底部直径约20米,残高约12米;寨墙残高1—6米,四面各置一城门。大寨南90米设置一小寨,长64米、宽55米、墙厚约11米,残高0.5—1米,城门南向,基本完好。

乳山口镇安家村西北100米


9

翁家埠遗址

新石器时代

遗址东西长240米、南北宽160米,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系沿海贝丘遗址。1982年发现的,文化层堆积厚约0.15—1.3米,遗址东部暴露遗迹,采集陶器标本有:罐口沿、缽、器把手、园锥形、柱形、方形鼎足、支座、纺轮等;石器有:磨盘及磨棒、石斧、石锤、石凿等,保存较好。

白沙滩镇翁家埠村北邻村


10

潘家庄遗址

新石器时代

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1979年8月发现的,文化层堆积厚约0.25—1.5米,暴露遗迹。采集陶器标本有:鼎、甗、罐、筒形杯、盆等,石器有:石斧、石锤、石簇、石球等,轻微破坏。

白沙滩镇潘家庄村南1000米


11

小侯家烟墩

明代

烟墩底部直径约10米,高约4米,方形平顶,土石混合夯筑而成,保存较好。

白沙滩镇小侯家东北300米的烟墩山顶部


12

南司马庄于氏民居

清代

故居共七排,每排共5间;南北长1040米,东西宽20米。

乳山寨镇南司马庄村中


13

观上冯家冯德英旧居

清末

冯德英旧居位于乳山市冯家镇观上冯家村,系著名作家冯德英老先生青年时代生活的老屋,也是著名红色经典系列小说《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三花”故事的发生地。同时也是抗战时期,胶东党组织的主要活动地点,张连珠同志在担任第三任胶东特委书记前,就在观上冯家村的圣水乡小学,以教学为掩护开展党的活动。1942年,胶东第三兵工厂一部分在山南的高家台村开展生产,一部分在观上冯家村开展生产。2018年6月将冯德英旧居后的房屋打造了四个展馆分别是昆嵛山下展馆、苦菜花馆、迎春花馆、山菊花馆,总占地面积约605.3平方米作为一处典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冯家镇观上冯家村中


14

胶东特委成立旧址

1933年

胶东特委成立于1933年,是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直接领导各县的领导机构。旧址呈东西走向,南北长14.8米,东西长7.5米,总面积约111平方米,院落格局,正房3间,坐北朝南面积为35平方米。

冯家镇北刘伶庄村中


15

胶东育儿所旧址

1942-1952年

胶东育儿所旧址主要由东凤凰崖育儿所旧址、田家育儿所旧址和腾甲庄育儿所遗址三部分组成。1942年4至5月,因形势逐渐恶化,该所由荣成县沟曹家村转移到乳山境内东凤凰崖村。7月该所改为胶东育儿所,9月又迁至田家村。1948年,胶东全境解放,由田家村迁至离城区较近的腾甲庄村。1952年7月,胶东育儿所由乳山县人民政府接管。

崖子镇东凤凰崖村、田家村、腾甲庄村中


1948年

1948年春,胶东全境解放,分散在各村的儿童集中居住,胶东育儿所由田家村迁至离城区较近的腾甲庄村。1952年7月,胶东育儿所由乳山县人民政府接管。该遗址南北长约125米、东西长约72.5米。旧址建筑仅存墙基,建筑已经不存。

街道办事处腾甲庄村中



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序号

名称

时代

范  围

地址

备注

1

宋煊文故居

清代

清末建筑。南北长10.4米,东西宽20米。旧居南向,共三排,每排五间,东厢三间。其中:最前排一栋在五六十年代时已拆,房基尚存,后两排和东厢保存较好。此建筑正房每排有一间是串堂间,进出房门在串堂间两侧。中排的串堂间已堵改为一间门厅,进出旧居现走北过道(也就是后排串堂间),即进过道迎面是照壁,上有后人所书“宋煊文故居”五个大字,现保存完好

海阳所镇杜家岛村西南1500米的棉花山山根处


2

宫家遗址

新石器时代

遗址南北长500米、东西宽200米,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约1米左右。采集标本有:罐口沿、盆、器钮、园锥形、柱形鼎足,石锤、石斧、石磨棒等。

白沙滩镇宫家村北200米


3

陈家屯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台地遗址,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80米,总面积约4.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0.25—1.5米,采集陶器标本有:鼎口沿、鬶、缽、甗、盆等;石器有:石锤、石斧、石凿、石球等。

南黄镇陈家屯村西北1500米


4

金港烟墩遗址

明代

此烟墩是明代戚继光抗倭时设置的狼烟台,夯土建筑。底部直径28米、残高5.5米,圆丘状,平顶,保存较好。

海阳所镇金港村南200米


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处)

序号

名称

时代

范  围

地址

备注

1

小疃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台地遗址,南北约500米,东西约45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1982年发现的,文化层堆积厚约0.25—1.8米。遗址东面及南面暴露遗迹,采集陶器标本有:筒形罐、缽口沿、碗、鼎口沿、罐、园锥形足等;石器有:石斧、石锤、磨棒等,轻微破坏。

夏村镇小疃村北1000米高坡上


2

北斜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遗址南北约90米,东西约90米,总面积约8100平方米,1982年发现的,文化层堆积厚约0.2—1.2米。遗址东面及北面暴露遗迹,采集陶器标本有:鼎口沿、碗、支座、园锥形足、器钮、罐、盆、等;石器有:石斧、石锤、石凿、石锛等,轻微破坏。

南黄镇北斜山村西北角邻村的高台地上


3

海疃墓群

西周

墓区分布在南北约450米,东西范围不详的山岗下坡,地面散布有陶片,暴露残墓,已清理2座,石室墓,出土陶罍、陶罐、陶鬲等。

海阳所镇海疃村东100米


4

堡上墓群

战国

墓区分布在长200米、宽150米的范围内,1982年调查的。墓区地表常有墓葬暴露,土坑竖穴墓,出土遗物有:铜剑、戈及陶罐、陶豆、陶缽等,保存较好。

白沙滩镇堡上村西侧邻村


5

桃村王家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坡遗址,南北约250米、东西约20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1989年4月发现的,文化层堆积厚约0.2—1.5米,暴露遗物,采集陶器标本有:园锥形、柱形、方形鼎足、罐、鼎、盆等;石器有:石斧、石锤、石凿、磨棒等,保存较好。

白沙滩镇桃村王家村东南750米的小丘顶部


6

西峒岭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坡遗址,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00米,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1989年4月发现的,文化堆积最厚处1米,采集陶器标本有:鼎、罐、盆、杯等,保存较好。

徐家镇西峒岭村东1500米


7

西庄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坡遗址,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50米,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1988年2月调查的,文化堆积厚0.2—2米,采集陶器标本有:鼎、鬶、小口罐、罐、支座、蘑菇状把手及石锤、磨棒、砺石等,保存较好。

下初镇西庄村西南500米的高地上


8

南唐家古建筑群

清代

1999年10月调查的,该古建筑群系陈育鸣故居。古建筑群前后共三排,计有正房24间、厢房12间。三排房构成一整体建筑,中间偏东为正阳门,每排组成四合院。古建筑群南北长37米、东西宽20米,占地面积11亩,座北面南,保存较好。

乳山口镇南唐家村村中


9

帽山烟墩

明代

1989年4月调查的,烟墩是明代戚继光抗倭时设置的狼烟台,夯土建筑,烟墩直径30米、残高约4.5米,基本完好。

海阳所镇海阳所村西南1000米帽山山顶上


10

大庄烟墩

明代

1989年4月调查的,烟墩是明代戚继光抗倭时设置的狼烟台,夯土建筑。烟墩直径22米、残高5米,基本完好。

海阳所镇大庄村西南1000米


11

西泓赵家烟墩

明代

烟墩位于村西南约1500米的小山顶上,底部直径约10米,残高约4米,呈圆形土堆状。

海阳所镇西泓赵家村西约1500米的山顶上


12

西山战壕遗址

1942年

1988年5月调查的,此战壕位于临海的山下半腰。1942年修筑的,为泥石构筑,外墙为乱石垒筑,环山而筑。战壕有掩体、射击孔、瞭望所等。全长550米,墙厚约1.5—4米,沟深1.5—2米,保存较好。

海阳所镇西山村西北120米


13

宫家烟墩

明代

1989年4月调查的,烟墩是明代戚继光抗倭时设置的狼烟台,夯土建筑,园台形,烟墩直径约20米、高约10米,基本完好。

白沙滩镇宫家村西北约500米的秃子山顶部


14

大陶家烟墩

明代

1989年4月调查的,烟墩是明代戚继光抗倭时设置的狼烟台,夯土建筑,园台形,烟墩直径约28米、高约10米,保护较好。

白山探针大陶家村南约1500米


15

常家庄烟墩

明代

1989年4月调查的,烟墩是明代戚继光抗倭时设置的狼烟台,夯土建筑,园台形,烟墩直径约25米、高约8米,保护较好。

白沙滩镇常家庄村东北约1000米的马山顶部


16

韩家庄烟墩

明代

1989年4月调查的,烟墩是明代戚继光抗倭时设置的狼烟台,夯土建筑。烟墩直径15米、残高4米,位于山岗上,保存较好。

白沙滩镇韩家庄村北约1000米的小山顶部


17

岭上烟墩

明代

烟墩底部直径约15米,高3米,圆丘状,平顶,夯土建筑,保存较好。

南黄镇岭上村北200米


18

老庄烟墩

明代

1989年4月调查的,烟墩是明代戚继光抗倭时设置的狼烟台,夯土建筑,烟墩直径15米、残高4米,保护较好。

徐家镇老庄村西约300米的小山坡上


19

寨前烟墩

明代

1989年4月调查的,烟墩是明代戚继光抗倭时设置的狼烟台,夯土建筑,烟墩直径约20米、残高约5米,轻微破坏。

乳山口镇到根见村西北约1000米


20

到根见烟墩遗址

明代

1988年4月调查的,此烟墩是明代戚继光抗倭时设置的狼烟台,夯土建筑。底部直径15米、残高10米,保存较好。

乳山寨镇到根见村东北2000米的烟墩山上


21

东林家石牌坊

清代

占地面积约6平方米。建于清乾隆二年,高2.5米,东西宽3米;其横匾用整块汉白玉大理石制成,高0.40米、长2.50米。正面阴刻“百世流芳”四个大字,字高、宽均为0.25米;右侧刻有“雍正十二年十一月题,雍正十三年三月命下”;左侧刻有“男林洸孙粟杰作遵旨建,乾隆二年十月初一日成”。背面阴刻有“旌表监生林国乔妻曲氏节孝之坊”,字高、宽均为0.13米。

大孤山镇东林家村村中


22

正甲夼山寨遗址

清代

1990年3月调查的,清咸丰年间,抗御捻军时设置的,山寨位于村西的黄庵山顶部环山以乱石构筑,全长约1900米,残高2—3米,宽约1—2米不等。

午极镇正甲夼村西1000米黄庵山顶部


23

北海印钞厂旧址

1942年

该北海印钞厂是1942年成立的,主要是为抗日根据地印制钞票。旧址为院落布局,建筑呈东西走向,南北11.2米,东西10.2米,总面积约115平方米。北侧为正房,坐北朝南共有五间,面积为48.6平方米,过道门从正房东部穿过。

冯家镇仙人脚村村中偏北


24

东海医院诞生地旧址

1941年

该旧址是1941年成立的,主要是为救治抗战伤员而设置的医疗机构,总面积约171平方米。旧址分为两大部分。西部为东海医院办公区,由3间正房和4间厢房组成,正房位于北侧,坐北朝南;厢房位于东侧,设有过道门,为一进二合院,面积为83平方米;东部为诊疗所,与办公区间隔一胡同,由3间正房和3间厢房组成,正房位于北侧,坐北朝南;厢房位于西侧,设有过道门,为一进二合院,面积为89平方米。

冯家镇瑞木山村中


25

于得水活动纪念地旧址

1942年

1942年胶东八路军将领于得水、刘渭、仲曦东等在此居住和指挥战斗的地方,总面积约214平方米。旧址呈东西走向,南北16米,东西13.4米,北侧为正房,坐北朝南共有五间,面积为63.7平方米;东侧为两间厢房,面积为18.6平方米,后期又在厢房南侧续盖了两间厢房;大门位于院落南侧,整个旧址为一进二合院。

冯家镇徐家村中偏西


26

胶东军区临时指挥所旧址

1942年

1942年冬季“反扫荡”期间,许世友率部转移此地作临时指挥所,总面积约120.5平方米。旧址北为胡同,东、南为村民住房,西侧为小广场,呈东西走向,南北14.4米,东西8.4米。由正房和厢房两部分组成,正房坐北朝南共有4间,面积为39.5平方米;西厢3间,面积为25平方米,南部为过道门。

冯家镇西吉子园村中


27

胶东军区司令部旧址

1942年

1942年秋,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部设于此地,总面积约386平方米。旧址东、南、北三面为胡同,西与村民住房相连,呈东西走向,南北19.8米,东西19.5米。由正房、东厢、西厢、南厢四部分组成,为一进四合院式。正房坐北朝南共有5间,面积为62.2平方米;东厢5间,面积为34平方米,西厢2间,面积为14平方米,南厢3间,面积为38平方米,其中西间为过道门。

崖子镇马石店村中


28

八路军总部军工部第三兵工厂旧址

1941年

抗日战争期间,胶东八路军第三兵工厂(总部)设于此地,旧址呈南北走向,东西长26米,南北宽25米,总面积约650平方米。整个旧址为一进四合院式,北屋为正房,共有7间,面积为124平方米;西厢4间,面积为33.6平方米;东厢3间,面积为26.2平方米;南道厅7间,面积为107.2平方米,大门从南道厅东第二间穿过。

崖子镇青山村北


29

花园沟阻击战遗址

1942年

该遗址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在此与日伪军发生过激烈战斗的地方,共牺牲八十多位八路军战士。遗址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在遗址附近山坡上保留有当时掩埋烈士的两座大墓。

崖子镇青山村西南2000米山谷里


30

谷牧教学旧址

1933年

抗日战争时期,谷牧在此以教学为掩护从事抗日工作。旧址总面积约54平方米,原为家庙。旧址呈东西走向,东西长10.8米,南北宽5米,目前仅存正房,坐北朝南共有4间。 

乳山寨镇西驾马沟村中偏西


31

西乳山战壕遗址

抗战时期

1988年4月调查。战壕建于39—40年地方武装及民兵抗击侵华日军修筑的,为泥石构筑,外墙为乱石垒筑,每隔10米有一射击孔,环山而筑。战壕现存残高1—2米左右,宽约2—3米,全长1500米,整个战壕面海

环山所筑。

乳山寨镇到根见村东南500米


32

胶东军区卫生三所旧址

1942年

旧址是1942年为救治抗日伤员设置,是济南军区总医院的前身,总面积约171平方米。该旧址呈东西走向,东西长10.6米。南北宽16.2米,由正房、东厢、西厢、南道厅四部分组成,为一进四合院式。正房坐北朝南共有4间,东厢3间,西厢3间,南道厅4间,其中东二间为过道门。

乳山寨镇赤家口村中


33

牟平县委诞生地旧址

1933年

1933年1月,中共牟平县委在此成立,该旧址呈东西走向,南北长12.5米,东西长10米,总面积约125平方米,北侧为正房,坐北朝南共有4间,面积为46.5平方米;西侧为3间厢房,面积为20平方米,大门位于东南侧。

南黄镇归仁村南


34

双山战斗遗址

1942年

1942年4月八路军十二团二十四名勇士为掩护胶东行署机关安全转移,在此同日伪军进行战斗的遗址。此次战斗共牺牲二十四名烈士,为了纪念在双山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二十四名烈士,一九四四年四月七日,当地政府和人民在双山主峰上为勇士们竖碑纪念,碑文上写下了人民对勇士们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

下初镇初家沟村东北1500米双山顶峰上


35

中共牟海临时工委成立地旧址

1937年12月

旧址正房4间,东厢2间,占地面积约110平方米。1937年10月,宋竹庭、于克恭等同志举办农民抗日夜校,大力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并积极寻找上级党组织,准备恢复和发展牟海边区的党组织。12月,建立牟海临时工委,由宋竹庭任书记,于克恭任组织委员,林慕堂任宣传委员

城区街道北江村


36

冯家集农民暴动司令部旧址


旧址原为段家村段氏宗祠,建于清同治年间。1994年,村党支部将其重新整修为家庙、革命烈士纪念堂,2017年翻新。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2020年,冯家集农民暴动指挥部旧址被列入威海市首批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名录。1928年8月23日,段成斋、张福泰、姜钦思等人在冯家、段家、峒岭、小疃一带发动民众500余人成立自卫团,公推段成斋任司令,司令部驻段家村段氏祠堂。现旧址已经修缮布展对外开放。

下初镇段家村


37

于谷莺旧居


旧居房屋3间,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2020年,被列入威海市第二批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名录。于谷莺1937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胶东区党委驻莱阳特派员、海外工作部部长兼统战部副部长,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胶东区党委副书记等职。后调回中共胶东区委,任统战部部长兼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她为保卫大连新生的人民政权做出贡献。

午极镇于家屯


38

胶东公学

1938年4月

胶东公学为清末地主的私宅,是三个二进四合院,占地面积大约5000平方米。2020年被列入威海市首批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名录,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教学点,并经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批准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1938年4月,中共胶东特委在牟平县马石店村(现属乳山市)召开会议,决定仿照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建立胶东公学。胶东公学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办最早并实施国防教育、设置师范科的学校,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战时正规教育的先河。

白沙滩镇宫家村


39

许端云故居


故居房屋5间,院落占地面积70平方米。2020年,故居被列入威海市首批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名录。

许端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革命工作,经常深入工人、市民和学生中,以拉家常、谈生活等形式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秘密发展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以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战斗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

诸往镇赵民庄村


40

北勇家墓群


是1988年12月第二次文物普查时调查发现的,2009年6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又进行了复查。 该墓群的发现,对研究育黎古城的兴衰历史和本地区的汉代墓式及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墓葬群与相邻的育黎古城遗址为同一时代,应有一定的联系。

育黎镇北勇家村的西岭山上


41

崖子孙氏祠堂


孙氏祠堂,是威海规格较高的祠堂,风格独特,原汁原味。孙氏祠堂是典型的胶东地区家族宗祠类建筑。其建筑风格完全符合胶东宗祠建筑形制规矩,建筑工艺精湛,历经上百年屹立不倒。孙氏后人历史上多次的维修保护,使得祠堂至今仍较为完整,更提高了保护的价值。

崖子镇崖子村


42

泽上张氏祠堂

清代

祠堂是泽上及北庄、南庄、中庄、马家夼、午极村、张家屯、西北庄等张姓族人共同捐资建成的。祠堂坐北朝南,分为南北两个院落。北院由正厅和门楼组成。正厅五间,砖石结构,格子木窗原样保存。过道砖石结构,两侧墙上有供烧香拜祭用的砖龛,门楼南侧对面原来有砖砌照壁。据村民介绍照壁坍塌后里面发现了一块木板,上面刻有 “咸丰十三年”。张氏祠堂内还有两块石碑,成为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祠堂主体保存较为完整,主要建筑构件没有受到严重破坏。

午极镇泽上村


43

大崮头二层民居

清朝末年

大崮头村二层民居是清朝末年修建的,历经后人多代传承,延续至今,现属于退休教师李丕桓名下。民居大体上保存完好,基本保留了原始的风貌,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一处清朝地主阶级的民居。该建筑为二层小楼,设有西厢,亦为二层。迎门为照壁,设有南厢。该建筑主体未变动,因居住习惯及生活方式稍有变动,但不影响主体布局。

崖子镇大崮头村


44

乳山市第一中学旧址

1931年

旧址位于乳山市大孤山镇河东村,该建筑始建于1931年,初为牟平县黄山区河东完全小学。该建筑为典型的民国时期四合院布局建筑。旧址建筑年代及沿革历史清晰,具有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风格,是乳山地区发展学校教育的重要历史遗迹。建筑保护比较完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外观主要造型特征保存完好,且使用了大量古建筑砖石构件,尤其是石刻造像等,可追溯宋代,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和保护价值。

大孤山镇河东村


45

泊子村二层民居


民居属典型的清代胶东民居建筑,初步认为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建筑为砖石木质结构,其石砌墙体严丝合缝,打磨平整,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民居其建筑样式新颖而不失传统,采用了传统的建筑格局和建筑工艺,但是又有明显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元素。一是门窗包括楼梯盖板均采用了机械锁和陶瓷把手,均为清代商埠外贸来的欧洲产品;二是窗扇的遮阳棚在胶东民居比较少见,其覆盖的镀锌铁皮更是少见;三是正房二层北侧东二窗户遮阳板是双开四折,与传统的支架式开启明显不同;四是木质台阶上二层有带锁盖板,增加了安全性和防盗性,在乳山地区的二层民居里是少见的;五是正房北侧窗户增加了铁质防盗柱,且防盗柱楔入石制窗台,融为一体,更加安全,在清代民居里这种类型的防盗设施极为少见。房屋格局清晰,保存基本完整,建筑工艺高超,并且有显著异于其他的建筑元素,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

诸往镇泊子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