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
案例简介
关 键 词:社区、养老、老年友好
涉及领域:老年人友好社区建设
服务对象:老年人
取得成效:南黄社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还促进了社区的整体发展,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目标,为构建宜居、美好、和谐的老年友好社区树立了典范。未来,南黄社区将继续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更多创新模式,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创新“四养模式”,打造农村养老综合体。积极关爱老龄居民、完善助老服务、创新养老方式,南黄社区创新“智慧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健康养老”的“四养模式”,积极打造农村养老综合体。一是实现政府兜底养老智慧化。为实现特困老人需求“一呼百应”,供养机构建立“智慧养老服务站”,专人24小时值班。老人床边的一键呼叫器与服务站相连,方便老人及时求助。机构院内多处安装高清多功能摄像头,老人的活动情况第一时间可反馈至服务站,保障特困老人健康平安。二是提升社会化养老服务质量。为满足社区老年人社会化养老需求,社区积极拓展服务功能,投资1000万元建设南黄老年公寓,设有床位144张,公寓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卧室内多功能衣柜、桌椅整洁实用,温暖的被褥营造一室温馨,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并且向全社区老年人免费开放。截至目前,公寓入住社会老人100余人。三是聚力社区居家养老一站式服务。2023年投资200万元建设了农村互助幸福院,床位136张,现入住老人71余人,实现了社区老年人“抱团养老,就地享福”的“15分钟”生活圈。2018年在全市率先建设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组织承接、市场化运营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截至目前,社区累计为300余名老人提供专业的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四是探索健康养老实现医护到家。社区卫生室配备专职医务人员,实现医养结合,针对社区老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实际,上门开展就医服务。感冒、头疼等小毛病,社区老人一般足不出户,一个电话就能得到及时治疗。大毛病在镇医院开设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治疗,出院后免费为老人开展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医生巡诊。
二、发展集体经济,解决老年人“一餐热饭”。立足社区老人数量多、部分村养老服务能力不足的实际,切实解决社区老年人“一餐热饭”问题,南黄社区整合资金90余万元,依托南黄村居家养老中心改造建设农村餐桌配餐中心,为社区内80岁以上老人提供集中配餐服务,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餐桌运营成本,为餐桌的持续运营提供了助力。目前,已为253名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同时,为保障配餐中心的有效运营,社区盘活南黄村闲置厂房,采取村企协作、以股定权方式,联合社区村集体及群众资金成立威海民富包装有限公司,总投资720万元、建筑面积6200㎡,由南黄村负责企业运营。自2023年9月投产以来,产值达600万元。公司所得收益中,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分红反哺于餐桌配送中心,其他分红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36万元,有效壮大集体经济,保障农村餐桌的可持续运营。
三、整合资源,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区”。一是下沉事项集中办。近年来,针对村公章管理难、风险大等特点,同时为让老年人“不跑少跑,一次办好”,社区对南黄村原有1000多平方米老办公场所进行改扩建,建设1处综合党群服务中心,中心增设志愿服务代办岗,为老年人提供填写资料、复印打印、办理业务等各类服务,同时协调市行政审批局将22项镇办村级事项下放至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务。探索“智能印章”服务模式,将原有镇级印章统管权下放至社区,推行智慧化“线上申请审批、线下一次办理”,让数据多跑腿、老年人少跑腿,老年人使用印章一次办好。目前已办结各类事项服务120个,自助印章使用162次。二是信用积分同值化。针对以往各村信用积分同分不同价、信用场景多少不一等问题,社区统一制订信用积分同值化管理办法,按照“志愿活动统一发布、信用场景统一使用、积分兑换统一标准”原则,推动各村信用积分等量同值,老年人共享食堂配餐、信用农机、信用超市、暖心澡堂、爱心发廊等服务。目前,参与志愿服务的老年人数较以往增加了80%,村级节省各项开支2万余元。三是网络管理一体化。按照“覆盖无死角、治理无盲区”的原则,将南黄社区原有的18个网格统一整合优化为12个,将社区村、院落、“五小”门店和村民党员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同时择优筛选12名老年人担任网格员,实行定格、定岗、定人、定责,开展“治安联防、隐患联排、纠纷联调、环境联治”活动,推动“人在网中走、资源网中聚、事在网中办”。通过网格化管理,将服务延伸到社区的最末梢,真正做到了“每寸土地都有人管,每户老年人都有人服务”,形成了社区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