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1083004367045M/2025-00006 | 文号: |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乳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 发文时间: | 2025-01-0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2025年,市发改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盯全市发展大局,聚焦“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提升年主题,深入开展“五争五提升”行动,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谱新篇章。
一、向“新”突破,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是做优做强新能源产业。充分释放新能源资源优势,用好存量、做足增量,形成陆海统筹、多维并进的发展格局,力争年内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100万千瓦以上,全力争创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十强县和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资源开发方面,以风电、光电开发为重点,加快推进半岛南Z1场址40万千瓦和ZB2场址1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手续办理,争取下半年开工建设。以“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上大压小”等政策为引领,加快东方电气、远景能源、巽能科技、海雅科技、国家电投50万千瓦陆上集中式风电项目开发,有序推进10万千瓦“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项目建设,推动华能28台风机“上大压小”项目启动建设。加快华能269兆瓦陆上光伏、东耀新能源一期20万千瓦渔光互补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并网发电。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博鼎100兆瓦飞轮储能独立调频项目3月底前建成并网,500MW/1000MWh共享储能电站项目上半年启动建设,诸往抽水蓄能年内开工建设。同时,加快编制零碳园区试点建设方案,以开发区工业主阵地为基础,探索建立通过新能源直连增加企业绿电供给机制,有序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通过电源、用电负荷、电网、储能等多方协同互动,打造新能源消纳新模式,争取打造全省首个零碳产业园。项目建设方面,抢抓海上风电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成功申报山东省第三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机遇,加快推东方电气核电凝汽器、远景齿轮箱、海雅氢燃料电池、赫行重卡三电系统和整车制造、海力套笼架及恒龙电缆填充材料等项目年内投产,同时,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围绕风电主控系统、发电机等重点板块招引一批“填空型”“补充型”项目,推动钙钛矿电池、伊莱特法兰、川润股份风机液压和润滑系统生产项目上半年签约落地,全力构建最优产业生态,力争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成功纳入2025年第一批省级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培育建设规划。二是超前谋划低空经济。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立足我市实际,研究编制低空经济发展规划,找准产业定位,谋划发展路径。重点围绕低空经济的应用与需求侧、供给与建设侧两个主要方向加大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兴航航天、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发展壮大,争取山东航科智能等项目落地,逐步将低空经济培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三是加速抢占氢能产业发展新高地。立足新能源产业基础,加快推进海雅科技项目建设,确保一期氢燃料电池项目年内投产,同步启动二期储氢罐生产项目,实现氢能产业“零突破”。同时,进一步深化与新能源头部企业合作,推动前沿技术落地转化,引导关联企业聚集发展,持续培育风光电制氢、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等新业态、新场景,全面提升产业能级。
二、向“稳”攻坚,着力稳定经济增长
一是全力抓好服务业发展。强化服务业运行监测调度,按月细化分解落实,定期走访摸排运行情况,帮解企业实际困难,推动服务业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加快推进国华半岛南U2场址海上风电一期综合运维检修中心、家家悦购物广场二期等5个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做好威海市服务业扶持项目申报,争取获批威海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50万元,助力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大纳统企业培育力度,重点围绕多福山景区游乐园、智通、宏信邦、唐臣等企业加强跟踪培育,力争年内新增纳统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为规上服务业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围绕海上风电装备、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等优势产业,紧盯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科技、乡村振兴、海洋发展、城建工程6大类目,谋划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做大项目盘子。目前,已储备重点项目164个,总投资71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6.9亿元,获批省级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69.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5亿元。下步,将指导项目单位加快手续办理、完善申报条件,争取更多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储备“大盘子”,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支撑,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扶持领域,积极与上对接,及时掌握上级资金政策支持方向,科学合理做好项目谋划储备,指导已储备的59个专项债项目、22个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和19个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完善申报条件,提高项目成熟度,力争年内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5亿元以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20亿元以上,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三是着力增强民营经济活力。加快创新平台融链赋能,围绕省、威海市创新平台支持方向,指导韩孚、埃姆提爱等企业申报创新平台,力争年内获批省级创新平台1家,威海市级创新平台3家,争取上级科技创新奖励资金40万元以上。扎实开展威海市新旧动能转换专项资金申报,力争2个项目获批专项资金200万元。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立足我市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优势,依托豪迈、力久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涉海高层次人才团队,适时开展蓝色人才申报,争取实现蓝产人才项目“零突破”。抓好“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推进,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出击、积极参与,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痛点。四是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注重与上衔接、立足实际,紧跟新时代发展特色与方向,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方向,研究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路径与发展目标,确保年底前完成规划整体编制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研判,紧盯主要经济指标年度计划和阶段性目标任务,抓牢抓实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企业动态监测,每月研判分析全市经济运行整体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下步工作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五是抓牢抓实节能降碳。开展能源消耗情况精细化、台账化摸底,掌握不同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结构、效率、需求等情况,以重点用能单位为重点,建立能源消耗管理档案。重点加大对煤炭消费的控制,确保4月底前,玫德、恒邦、泰山石膏、明珠硅胶、大河能源、乳山热力等重点耗煤企业煤耗达到国家、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准水平以上标准。
三、向“实”聚焦,着力增强民生保障实效
一是强化粮食安全保障。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抓好3.8万吨地方储备粮管理,确保储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有序开展夏粮收购,完成9930吨储备粮轮换任务。加强仓储设施建设,指导金谷公司7500吨新建仓房尽快投入使用,积极争取资金推进8800吨标准仓房建设,全面提升粮食仓储能力。加大资金争取,年内争取获批商品粮大市奖励资金500万元。二是强化价格服务保障。密切关注居民消费价格变动,及时启动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强化成本约束机制,在重大民生项目价格调整前严格履行成本监审职责,加强教育、殡葬、停车等民生领域收费监管,进一步规范民生领域收费秩序。审慎出台价格政策,根据成本监审及风险评估等情况,拟定供水及供暖价格调整方案,适时调整我市供水及供暖价格。三是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全力做好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保供工作,加强电煤、成品油、天然气日常调度与预警机制执行,定期调度重点热电、油气企业电煤、成品油、天然气存量及消耗情况,确保能源保供不出问题。提前谋划出台迎峰度夏(冬)电力负荷管理方案,做好应急处置安排部署,会同供电公司密切监视电网及设备运行情况,加强电网运行管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四是加强国防能力建设。年内完成我市人防基本指挥所(1701工程)竣工验收,开设军地联合指挥部,实现工程正常战备值班。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鼓励培育有潜力、有意向的企业和项目参与到国防动员建设,争取恒邦、双连列入省级认定军民融合企业。五是抓好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抓好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建设,按照《乳山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工作方案》,探索以海上风电和精致农业两大特色产业带动城镇化发展。高标准编制《乳山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3-2027)》,围绕五大振兴及民生建设等方面,拟定工作思路、重点任务,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让高质量发展成果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