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
  • 发布日期:2025-02-10 11:14:33
  • 文章来源:乳山市委党史研究中心
  • 点击次数:

环境质量


【空气环境质量】  威海市生态环境局乳山分局通过自动监测方式监测环境空气质量,2省控县级站和13个镇级空气自动监测站均实现与省联网。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值3项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其余监测项目达到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


【浒苔应急处置】  乳山市海洋发展局开展浒苔打捞防线布置及浒苔绿潮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安装布设海上拦截网27千米,降低浒苔初始生物量,控制浒苔绿潮规模。及时获取浒苔预警及浒苔漂移趋势信息、海洋及天气预报信息并与相关单位、船只共享。全年境内未发生规模浒苔上岸,上岸量比往年大幅减少。乳山市海洋发展局获评“2023年全省浒苔绿潮前置打捞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乳山市海洋发展局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在乳山湾、塔岛湾、白沙湾等近海海域和内陆水库放流各类水产苗种4.3亿单位。其中,中国对虾29877.18万尾,日本对虾7147.91万尾,三疣梭子蟹1574.5万只,海蜇4276.44万只,金乌贼40.83万只,许氏平鮋15.44万尾,褐牙鲆25.49万尾,圆斑星鲽12.93万尾,黄姑鱼20.59万尾,鲢鱼8.32万尾,鳙鱼8.35万尾,草鱼1.09万尾。组织威海海涵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乳山市元泽水产有限公司、乳山市李家育苗厂3家企业义务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黄姑鱼等水产苗种926.5万尾(只),维护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修复近海渔业资源。

 

【用海要素保障】  乳山市海洋发展局开展涉海政策宣讲,引导用海主体依法依规科学用海,保障海上风电、乳山港等重大项目用海。完成半岛南海上风电基地U场址项目施工影响区养殖设施清点、搬迁及补偿工作,配合威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完成半岛南海上风电基地U场址项目1.6万亩海域申请审批工作。依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流程,完成乳山港扩建工程继续填海手续办理,保障乳山港278.85亩继续填海用海需求。

 

【海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乳山市海洋发展局组织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监测项目涵盖2大类27项。在全市近岸海域均匀布设22个站位(涵盖14个海洋生态预警站位),跟踪监测水质、水文气象、沉积物、生物生态和生物质量要素,获监测数据2400余个,依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经监测,乳山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良好,达到一类、二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占全市海域面积97.92%,满足养殖、旅游等生态敏感区和人类亲水活动需要;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好;沉积物质量达到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要求,无超标污染物。

(董  琦 郑延璇 宋倩钰

 

森林资源保护

 

【概况】  乳山市自然资源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化“林长+警长+检察长”联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配合,统筹推进国土绿化、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年内,除治松材线虫病疫木2.6万吨,新建防火通道127千米,完成森林抚育4800亩。

 

【森林保护联动机制建设】  乳山市自然资源局以“林长尽责年”活动为主线,加强与责任部门沟通协调,形成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合力。落实“林长+警长+检察长”联动工作机制,市林长制办公室、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在岠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设立生态资源公益修复基地,将生态损害赔偿资金用于生态修复基地建设,补植复绿金娃娃萱草、金边麦冬草、杜鹃等地被草花6.5万余株,通过林间带补植和集中复绿方式,划分生态补植复绿区、森林抚育区、警示教育区、卫生清洁区等主题片区,承载公益林异地修复、劳务代偿、警示教育等功能。组织展览、警示教育、互动体验等活动,宣传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相关法律法规、典型案例等,提高公众生态环境法治意识。

 

【造林绿化】  乳山市自然资源局争取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85万元,开展4800亩森林抚育工作。组织市直各部门、社会团体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栽植黑松、刺槐、板栗等苗木9000余株,夯实生态安全屏障。推进退化林修复,通过外业实地调查,将提取的33个图斑、4320亩退化乔木林数据上传至退化林本底评估调查系统,为退化修复项目提供数据支撑。完成夏村镇、白沙滩镇、乳山寨镇3个镇689.92亩人工造林和退化林修复任务,争取科学绿化资金支持。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针对乳山市为松材线虫病重型疫区的实际,2023年,乳山市自然资源局根据上级防控要求,制定疫木除治工作目标,12月底前完成秋季普查枯死松树的除治任务。对松材线虫病集中整治区域进行划分落图、逐区作业,加强督导监管,重点关注疫木清运、伐桩处理等环节,实现树干枝杈同步清运、伐桩处理到位,确保除治进度和质量,全年完成疫木除治2.6万吨,实现松材线虫病疫情可防可控的总体目标。采用无人机施药方式,对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开展防治,作业面积19.9万亩次。对美国白蛾等食叶害虫开展防控,完成地面施药2万亩次,未发生成灾情况。

 

【野生动植物保护】  乳山市自然资源局落实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地、湿地管护责任。对潮汐湖、大乳山海洋公园等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巡护160余次,巡护总里程2100余千米。救助野生动物27只,开展打击猎捕交易使用野生鸟类专项行动,出动人员12人次、车辆3次,收缴各类网具50余件。完成102株100—300年古树认定建档工作,完善古树保护体系。编制《乳山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加强自然保护地巡查巡护,填报巡护台账84份,提升自然保护地规范化管理水平。

 

【森林防火】  乳山市自然资源局争取上级资金400余万元,新建防火通道160千米。投资500余万元,完善防火监控系统,建成26个瞭望台监控,增设39处高点监控,改造17处国有林场进山监控,整合利用206处砂石资源监控,全天候24小时对重点山林进行不间断监控,发放防火明白纸8万余份、防火道旗1.2万余面、防火袖标1600余件。引导各镇街集中清理全市601个村墓地杂草、低矮灌木枝,清理可燃物8000余亩、1000余吨。组织开展市级督导检查204次,镇级督导检查3300余次,实现当天检查、当天通报、闭环整改。

 

【森林资源管护】 乳山市自然资源局完成2023年度国家森林督查89个图斑调查核实工作,确定涉及行政案件7起,全部完成查处整改。严格审核审批拟使用林地项目,完成9个项目林地定额申请,向上争取林地定额34.46公顷。完成2021年和2022年公益林优化调整。其中,2021年国家级公益林调出面积2289.23公顷,补进面积1154.38公顷;2022年国家级公益林调出面积16.61公顷,补进面积0.14公顷。

(张含眉)

 

节能减排

 

【工程减排】  威海市生态环境局乳山分局以工程减排为重点,年初在全市范围内筛选乳山市恒久安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乳山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乳山康达水务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采取月调度、季度汇总、现场核查等方式指导减排项目推进,提升减排效益。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1962吨、氨氮181吨、氮氧化物74吨、挥发性有机物73吨,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宋程琳)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乳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加强部门联动,推进减污降碳,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协调乳山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水泥生产粉磨站项目完成省级备案,成为威海市首个“五个减量替代”(即新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时,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措施)提级审批通过的“两高”(即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以及全省首个提级审批通过的水泥项目。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在确保能源安全可靠、稳定供应基础上,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全市规上耗煤企业年耗煤量比上年减少5.68万吨,完成热电公司1号抽凝机组拆除工作。

(于   卞小岩)

 

【节能和绿色建筑健康发展】 乳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落实绿色建筑全面推广政策,引导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采用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年内,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05.4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5.4万平方米。

(张茂帅)

 

【公共机构节能】  乳山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等活动,推广节能降碳和绿色发展理念,营造绿色低碳氛围。依托全国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综合信息平台,对全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情况进行统计。督促、指导全市171家公共机构填报全国公共资源节约能源资源综合信息平台,定期审核、汇总各公共机构上报的能源资源消费数据,上报率100%。建立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长效机制,每季度开展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自查评估工作,实地检查全市28家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情况。组织全市20家单位成功申报国家级节约型机关,截至12月底,全市节约型机关创建率100%。

(于晓燕)

 

污染防治

 

【概况】  威海市生态环境局乳山分局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保持全省领先。

 

【大气污染防治】  威海市生态环境局乳山分局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减少重污染天气。加强扬尘污染防治,针对施工工地、工业企业、道路、城市裸土、露天堆场、散流物料运输六大领域,联合住建等部门开展13项扬尘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做好污染过程应对,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完善减排清单,组织相关部门和镇区应对污染过程10次。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通过督导调度、现场帮扶等方式,指导乳山市极丰水泥有限公司按期完成改造任务。根据每月环境质量通报,通过属地自查、部门分析、环保专班帮扶相结合的方式,推进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周边问题排查整治。检查40家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均完成问题整改。年内,乳山市在全省县(市区、高新区、开发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第七。

 

【水污染防治】 威海市生态环境局乳山分局加强水环境源头管控,增加河长巡河频次,提高问题发现整改率。推进市镇村畜禽养殖三级包保机制落实。加大汛期河湖水质隐患排查力度,对水质实行常规监测和加密预警监测,全面掌握流域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做好重点河流水质保障工作,乳山河、黄垒河水质均达到三类及三类以上标准。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  威海市生态环境局乳山分局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加强建设用地管理,把好建设用地准入关口,杜绝土壤污染风险不明地块进入用地程序;指导15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隐患排查等工作,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完成威海韩孚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项目现场验收、省级专项评估。加强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实行一井一策,对2个国控地下水考核点位及周边开展巡查,确保水质达标。

(孙晓莉 李媛媛)

 

河湖湾管理

 

【概况】  乳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中心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河湖湾长制工作落实,加强日常巡查督导,推进河湖湾“清四乱”(即清理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年内,完成185条河(湖)名录复核及16条河流健康评价、66条美丽河湖建设任务和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潮汐湖)复核工作;建成乳山河湖湾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河湖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数字化、智能化。

 

【河湖“清四乱”行动】  乳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中心实施河湖“清四乱”行动,加强日常巡查督导和镇村自查自纠,营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采取“无人机飞检+人工徒步”方式弥补巡查死角盲区,在原河道管理范围巡检基础上,向河道两侧延伸,及时发现问题隐患,防止养殖粪污、工矿尾水等污染源入河入海,构建对辖区水域“空中探、地上看”的立体式监管模式,全年督导整治河道各类问题932处。督导各级河长发挥河长河道管理保护“排头兵”作用,全市660名河湖长累计巡河湖4万余人次,巡查里程3万千米,自查整改问题764个,推进“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在“世界水日”“环境保护日”期间开展河湖管理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发放传单2万余份,提升群众河湖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共管共治、守护碧水清流良好氛围。

 

【美丽河湖建设】  乳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中心根据美丽河湖建设三年计划,完成锯河、垂柳河等66条美丽河湖建设任务,顺利通过验收。对潮汐湖开展省级美丽示范河湖复核,按要求做好日常管护、航拍宣传片制作、基础资料完善等工作,通过省级复核工作专家组验收。

 

【河湖湾数字化建设】  乳山市态文明建设协调中心推动河湖湾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打造“数据整合、监管留痕、预警自动、隐患闭环、指挥可见”的河湖湾智能化管理体系,提升河道监管效能。5月,该管理平台投入使用,每月自动生成河长制工作考核台账,对履职不到位的责任单位进行预警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接入“山东通”“爱山东”App,方便镇村级河长和群众反馈问题。全年通过管理平台处置河湖问题180余个,提高问题分办、督办及河湖管护效率,形成“无人机+河湖长+数字化平台”的数字化、立体化管护模式。

 

【沿海岸线专项巡查】  乳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中心采取“无人机+人工”巡查方式,对全市沿海岸线开展专项巡查,治理随意倾倒垃圾、存储堆放物料等行为,推进“沿海岸滩问题整治”长效化、精细化。年内,全市79名湾长累计巡湾3487人次,巡查里程5251千米,自查整改各类问题446处,沿海岸滩垃圾盖度比上年降低43%。

(刘庆强 杜吉腾)

 

环境监管

 

【概况】  威海市生态环境局乳山分局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环境优先,注重污染源头防治,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年内,乳山市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成功争创省级整体清洁生产集群审核试点、省级近零碳园区创建试点园区、国家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教育基地。

 

【环境空气质量监管】  威海市生态环境局乳山分局推进空气环境质量改善,12个镇级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并投运,实现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全覆盖,保障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精准性。加强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对主次干道路面实行一日两扫、全日保洁的作业模式,做到“即有即清、跟进水洗、不留痕迹”。实施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典型示范、标杆引领”行动,成功创建省市级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22个。推广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购置LNG节能环保型、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减轻公共交通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推进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对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关停淘汰。加大秸秆禁烧管控力度,坚持“划片分包、责任到人”原则,常态化督导巡查片区内秸秆禁烧工作,保持“零火点”。

 

【农村环境治理】 威海市生态环境局乳山分局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灶“三改工程”及草堆、粪堆、垃圾堆“三大堆”清理工作,配套完善镇域生活污水收集管网,集中处理镇驻地生活污水。以“清淤、疏浚、封堵、修复”为主要内容,实施农村河道整治工程,恢复河道的自然功能和水体自净能力,河水均达到或超过四类水质标准。实施“村在绿中”“庭院绿化”等农村生态绿化工程,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村绿色景观点,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开展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14个镇入选“全国环境优美镇”,385个行政村被授予市级“文明生态村”称号。

 

【环境执法监管】  威海市生态环境局乳山分局组织3个执法中队下沉一线,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等方式开展环境执法检查。出动执法人员458人次,对工业企业、畜禽养殖等方面进行专项整治。全年办理行政处罚案件31件。

                        (于红彦   郑瑜颖   崔红雁)    

 


——数据来源《乳山年鉴(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