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快办”包容普惠创新系列】乳山市创新特种作业动态监管体系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 发布日期:2025-06-18 10:03:10
  • 文章来源:乳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点击次数:

乳山市现有涉特种作业企业516家、特种作业持证人员1219人,主要从事动火、登高、有限空间、临时用电等特种作业,安

全风险高、危险性大,一旦出现漏管失控,极易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为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乳山市统筹“人防+技防”,开发特种作业动态监管系统,推动安全责任精准落实、危险行为全程管控,自2024年系统运行以来,全市特种作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75%,经验做法被省应急厅发文推广。

一、健全责任落实量化评估体系,“精准画像”防控风险。据统计超过95%的事故‌‌由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乳山市引入量化手段评估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倒逼企业压紧压实责任。一方面,编制“责任系数”,评估履责风险。建立企业主体责任清单数据库,配套设置“责任系数”评价标准,按照重要程度将隐患排查(占比40%)、技能培训(占比20%)、教育宣传(占比20%)、风险提示(占比10%)等12项核心指标转化为“责任指数”(满分为100%),每月生成“履责体检清单”,对责任指数低于60%的进行重点督导,指导相关企业“照单”整改。2024年以来,已开展履责检查9133次,整改问题21007个、整改率达99.3%。另一方面,设置“信用积分”,严控失信风险。集成企业资质、作业记录、隐患整改等28项数据要素,按照重要程度对每项要素进行赋分,生成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等级。将信用等级与企业融资、保险、招投标挂钩,倒逼企业加强自查自纠,目前已对38家信用降级企业进行提醒警示、集中约谈、督促整改,因安全生产失信行为3家企业被列入安全生产“黑名单”,12家企业被取消年度经济指标奖励。

二、构建作业全程动态监管体系,“数字赋能”风险监测。特种作业安全事故容易造成严重后果,乳山市变事后被动处置为全程主动防控,聚焦风险易发多发的关键环节,以数字化手段加强监测研判,努力将风险防患于未然。一是设立作业人员认证“门槛”。开发“一企一码”APP,作业人员通过“人脸识别+动态口令”双重认证后,APP自动生成包含时间戳、定位信息的数字证书,并根据作业特点定向推送2分钟安全警示教育视频,作业人员在答对5道专业知识测试题后方可进行作业,确保“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二是加装设备监测运行“探头”。通过“加芯赋码”推动电气焊机等特种设备“上线”,实行动态轨迹跟踪,配套建立特种作业“一张图”,通过点位展示企业位置、安全数据与作业信息,实现运行状态在线实时监控,相关数据同步推送至应急、城建、交通、发改等部门,支持多部门联动监管。三是开展企业风险智能“预警”。对特种作业企业开展全覆盖监管,实时采集每次特种作业信息,并根据企业、作业类型等检索条件自动归类整合,形成可视化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库,智能对比、自动研判异常信息并进行报警,提醒执法人员及时检查核实异常情况,已累计检索分析特种作业数据2.3万条,问题研判准确率达99%。

三、探索靶向监督新型执法模式,“刚柔并济”治理风险。坚持精准执法与优质服务相结合,积极拓展新型执法模式,高效帮助企业化解安全隐患问题。一是创新邀约式执法。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需求主动提出申请,执法部门安排专家到企业“把脉问诊”,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同时,对邀约式执法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视为企业自查主动上报,不予立案处罚。目前,已完成邀约式执法35家,查改重大安全隐患9条。二是加强销号式执法。建立“一企一档”数据库,归集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企业生产安全问题,执法人员对问题逐项销号管理,不定期根据“历史记录”进行“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见底到位,问题隐患平均查改周期由半个月左右压缩至一周以内。三是拓展非现场执法。适时更新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等级,对等级较高的企业压减现场检查频次,更多采取视频巡查、实时监测、线上提醒等非现场检查方式,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目前,非现场执法占比已提升至45%,企业迎检负担下降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