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概况 | ||
|
||
自然地理
【位置面积】 乳山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地处北纬36°41′至37°08′,东经121°11′至121°51′。东邻威海市文登区,西毗烟台市海阳市,北接烟台市牟平区,南濒黄海。东西最大横距6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48千米,总面积1665平方千米。青威高速公路、烟海高速公路、文莱高速公路、G308国道、S202省道、莱荣高铁、济威铁路穿境而过。 【地质】 乳山市地处胶辽古隆起胶东隆起之牟平、文登隆起带西南部,境内地质构造格架主要为华夏系背向斜及华夏系、新华夏系一组断裂构造系列。岩浆岩除昆嵛山岩体广泛出露外,燕山中晚期岩浆岩极为发育,几乎遍布各镇街,有呈岩基状大面积出露的花岗岩,也有呈脉状分布的基性和半酸性脉岩。 【地貌】 乳山市属胶东低山丘陵区。北部和东、西两侧多低山,中、南部多丘陵,间有低山。地势呈簸箕状由北向南台阶式下降。境内山脉自西向东可分为三列,西列自垛山、马石山向南延伸至玉皇山;中列由双山、老黄山、寨山、嶞崮山向南延伸至海阳所半岛的帽山、大乳山;东列为昆嵛山脉,由虎山、尼姑顶、黄道顶等构成主峰,斜贯东北边境。海拔400米以上山峰13座,最高山峰垛山613米。乳山河和黄垒河两大河流向南分别流经两侧低山与中部丘陵之间入海,沿岸形成冲积小平原。南部沿海除丘陵外,有零星海积平原分布。境内山地平均海拔300米以上,占乳山市总面积22.4%;丘陵海拔100米~300米,占乳山市总面积50.2%;平原占乳山市总面积27.3%。 链接:乳山市海拔400米以上山峰有,垛山613米,玉皇山589米,垛鱼顶521米,磨顶472米,马石山467米,堆石465米,平顶450米,东马石山435米,尼姑顶424米,寨山416米,南照山410米,锯齿山407米,三佛山400米。 (孙方圆) 【气候】 乳山市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内陆相比,具有气候温和、温差较小、雨水丰沛、光照充足的特点。同时,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 2023年,乳山市平均气温13.4度,较上年偏高1.0度,年极端最低气温-14.8度,出现在1月25日,年极端最高气温35.1度,出现在7月9日。年总降水量760.3毫米,较常年偏多39.5毫米。年日照总时数2403.4小时,与常年同期持平。年平均气压1011.6百帕。年最多风向为南风,最大风速9.3米/秒。年平均相对湿度70%。 全年气候特征 冬季(2022年12月—2023年2月),平均气温-0.4度,较历年(1991—2020年30年平均,下同)偏低0.1度,极端最高气温13.1度,出现在2023年1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14.8度,出现在2023年1月25日;日照时数575.6小时,较历年偏多49.8小时;降水量28.9毫米,较历年偏少3.6毫米。 春季(3—5月),平均气温12.9度,较历年偏高1.6度,极端最高气温29.7度,出现在5月16日,极端最低气温-3.9度,出现在3月2日;日照时数660.2小时,较历年偏少36.3小时;降水量171.8毫米,较历年偏多48.7毫米。 夏季(6—8月),平均气温25.1度,较历年偏高1.1度,极端最高气温35.1度,出现在7月9日,极端最低气温13.8度,出现在6月3日;日照时数651.2小时,较历年偏多74.3小时;降水量480.5毫米,较历年偏多37.8毫米。 秋季(9—11月),平均气温15.4度,较历年偏高1.2度,极端最高气温31.4度,出现在9月7日,极端最低气温-4.5度,出现在11月25日;日照时数551.0小时,较历年偏少50.7小时;降水量60.0毫米,较历年偏多62.4毫米。 重大气候事件 年平均气温突破历史极值。2023年平均气温13.4度,为1956年以来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原记录为1994年、2019年和2021年的13.1℃。 暴雨。2023年出现5次暴雨天气:2023年4月4日降水71.4毫米,6月20日降水52.9毫米,7月4日降水73.9毫米,8月21日降水65.1毫米,8月28日降水74.6毫米。暴雨过程未造成大的影响,对缓解旱情和增加蓄水量较有利。 台风。2023年7月27日—31日,受第5号台风“杜苏芮”外围影响,过程降水量47.1毫米,7月27日最大日降水量20.5毫米,7月29日极大风速11.7米/秒,风力6级。该次台风对境内影响较小。 (于春霞) 【水文】 乳山市河流属半岛边沿水系,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涨暴落,径流量受季节影响差异较大,枯水季节多断流。根据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有大、小河流393条,其中,2.5千米以上河流71条。乳山河为境内第一大河,发源于诸往镇东尚山村,全长78千米,流域面积1039平方千米。黄垒河发源于烟台市牟平区莒格庄镇曲家口村,全长71千米,流域面积635平方千米。共有龙角山水库1座大型水库,台依水库、院里水库、花家疃水库、乳山河地下水库4座中型水库,103座小型水库。 (林 鑫) 【海域】 乳山市海岸线西起乳山口,东至浪暖口,全长199.27千米。浅海水域广阔,管辖海域面积1209平方千米。有海岛22个,海岛总面积3.83平方千米。自西向东沿海主要岛屿有北小青岛、南小青岛、蒲岛、杜家岛、塔岛、竹岛、南黄岛、腰岛、汇岛、宫家岛等,其中,南小青岛、杜家岛、南黄岛为有居民海岛。境内自西向东主要港湾有乳山湾、葫芦岛湾、塔岛湾、白沙口湾、洋村口湾、浪暖口湾等。沿岸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面积66667公顷。海底比较平缓,潮水流速低,平均流速24.7厘米/秒,流向较紊乱。浅海盐度一般在30‰~33‰之间。沿海潮间带总面积6826公顷。其中,泥滩2065公顷,占30.3%;泥沙滩1034公顷,占15.1%;沙泥滩1349公顷,占19.8%;沙滩1120公顷,占16.4%;岩礁滩1258公顷,占18.4%。 (董 琦) 【土地资源】 2023年,乳山市土地总面积1664.9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55231.04公顷,占总面积33.17%;园地18460.13公顷,占总面积11.09%;林地43801.59公顷,占总面积26.31%;草地2266.76公顷,占总面积1.36%;湿地3591.72公顷,占总面积2.1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634.28公顷,占总面积9.39%;交通运输用地2795.17公顷,占总面积1.6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486.29公顷,占总面积7.49%;其他土地12231.53公顷,占总面积7.35%。 乳山市土壤类型多样,有利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有4个土类、8个亚类、75个属类、153个土种。棕壤分布最广,可利用面积119487公顷,分布在近山阶地、倾斜土地及山丘岭地上;潮土可利用面积18520公顷,分布在乳山河、黄垒河沿岸泊地及沿海各镇近海处;褐土可利用面积33公顷,分布在崖子镇田家村南岭地上;盐土类总面积212公顷,分布在徐家镇、乳山口镇近海处。 【矿产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底,乳山市发现各类矿产25种(含亚矿种),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14种,已开发利用的有11种,正开发的有饰面用花岗岩、金、铁、地热、银(伴生)、伴生硫6种。有10处矿山,其中金矿5处、地热2处、花岗岩3处。金矿主要位于胶莱盆地边缘及牟乳成矿带下初镇一带,铁矿分布在诸往镇马陵、神童庙和乳山寨镇司马庄一带,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冯家镇汤上村一带,饰面花岗岩主要分布在白沙滩镇潘家村、宫家村及冯家镇卧龙村一带。 (张含眉) 【水资源】 乳山市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16条。大型水库龙角山水库总库容1.11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0.67亿立方米,是境内最大淡水水源和主要饮用水源地,列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8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4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928立方米。 (林 鑫) 【生物资源】 乳山市地处暖温带半岛地区,植物种类繁多,已发现维管植物118科、426属、705种(含21变种、3变型),分别占山东野生维管植物科、属、种的66.9%、63.0%、38.2%。主要树种有赤松、栎类、刺槐、黑松、落叶松、楸、赤杨、枰柳、银杏、茶等,主要果树有板栗、核桃、柿子、软枣、枣、山楂、苹果、梨、桃、杏、李、葡萄等,主要天然灌木树种有卫茅、胡枝子、映山红、野蔷薇、酸枣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分别为青岛百合和玫瑰。野生药用植物180余种,主要有沙参、元胡、大青叶、黄芩、桔梗、防风、丹参、全草、金银花、透骨草、藏珠等。其他野生草本植物70种,主要有黄背草、野古草、结缕草、羊胡子草、细柄草、隐子草、马唐、蟋蟀草、白羊草、烟台百里香、风松、卷柏、霞草、荻、芦苇、紫苑、野菊花等。 乳山市在世界陆地动物区系中属古北界,陆生野生动物以古北界动物为主,并含有较多东洋界成分,具有古北界和东洋界过渡的典型特征。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属华北区,在山东省陆栖脊椎动物地理小区区划中属胶东丘陵区。已发现野生动物(含淡水鱼类)有6纲、41目、163科、710种(含亚种)。陆生野生哺乳动物主要有獾、刺猬、黄鼬、野兔、蝙蝠、仓鼠等,鸟类主要有苍鹭、白鹭、喜鹊、麻雀、燕子、雉、乌鸦、海鸥、啄木鸟等。 境内乳山河、黄垒河、乳山口湾水面辽阔,人类扰动较少,植物种类多样,昆虫数量和种类较多,为鸟类提供丰足食物,成为鸟类栖息、繁殖和迁徙的必经之地,每年春、秋两季随季风迁徙至此的鸟类种类多、数量大。共记录鸟类15目、37科、189种(含亚种),占中国鸟类种数(1329种)14.2%,占山东省鸟类记录种数(406种)46.6%。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鸟类13种,为角䴙䴘、黄嘴白鹭、白额雁、大天鹅、小天鹅、鸳鸯、苍鹰、游隼、猎隼、燕隼、灰背隼、长耳鸮、短耳鸮。 【古树名木】 乳山市有树龄100年以上古树129棵,其中100年至300年古树102棵,300年至500年古树27棵。主要树种为银杏(54棵)、小叶朴(17棵)、槐树(16棵)。境内珍贵树种有大孤山镇万户村银杏,树龄1200余年,树高26.7米,树围750厘米,冠幅30米;育黎镇南勇家村国槐,树龄1200余年,树高15.5米,树围445厘米,冠幅14.5米;冯家镇万家村国槐,树龄1100余年,树高16.1米,树围405厘米,冠幅16.5米。 (张含眉) 【旅游资源】 乳山市依山傍海,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自然资源以“山、海、湾、滩、岛、泉”为特色,人文资源以红色文化、胶东民俗文化、道教文化为代表。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拥有银滩旅游度假区、福如东海文化园2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岠嵎山风景区、多福山国际养生旅游度假区、圣水宫道教养生休闲度假区、小汤温泉度假村、正华石佛山景区、台依湖国际酒庄生态文化区、益天生态旅游观光园、马石山风景区8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胶东育儿所教育基地1处国家AA级旅游景区;拥有省级以上工业旅游示范点4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家,省级旅游强镇5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3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2个,省级景区化村庄12个,省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精品文旅名镇1个,省级文化生态名镇1个。(高 洁)
历史人文
【民俗】 节庆 乳山民间的节庆文化各有特色,大部分传统节日习俗与北方大部分地区传统基本相同,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春节有贴春联、贴“福”字、守岁,拜年、送年等习俗;元宵节有做面灯、耍秧歌等习俗;端午节有挂桃枝、戴香包、吃粽子、插艾蒿等习俗;阴历六月初六为庆贺丰收之节,有蒸面兔儿的习俗;乞巧节,以白面烙成香甜可口的小面果,称巧果;中秋节阖家聚宴,赏月吃月饼。 婚俗 乳山传统婚俗有明显的地方化特色,婚前要经过议婚、订婚、择好日、下彩礼、搬箱等步骤,婚礼仪式包括走轿、迎轿、婚宴、开箱、瞻久等程序。新时代,政府号召文明结婚、婚礼从简,提倡举行集体婚礼仪式或外出旅游结婚,婚俗出现新颖化、趋简化、多样化的特点。 丧葬 乳山居民重视对亲属的治丧,以显孝道。过去一般经过送终、报丧、入殓、报庙、圆坟、烧七等程序。20世纪70年代后,火葬渐成习惯,亡故者火化后,将骨灰盒存放或掩埋,垒小土堆为坟,有的在坟前立碑,每逢“过七”或“周年”到坟前祭奠。 【方言】 乳山方言土语属于胶辽官话中的登连片分支。正宗的乳山话在夏村、乳山口、育黎等镇,东部的南黄、徐家等镇带有文登腔,西部的诸往等镇带有海阳腔,西北部的崖子镇带有栖霞腔,北部的午极等镇带有牟平腔。由土话衍生出来的大量常用语,形成了乳山方言土语幽默鲜活的特点。 (孙方圆)
建置区划
【建置沿革】 乳山市历史悠久,据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夏时为东方嵎夷之地,商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属地,秦时属齐郡腄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境内置育犁县。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育犁县并入东牟县。此后,改属牟平县、文登县、观阳县。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分属海阳县、宁海州(1914年更名为牟平县)。 1941年2月,中共胶东区委划牟平县南部和海阳县东部建牟海县,隶属胶东区行政联合办事处东海专区。1942年9月,全境解放。1945年1月,牟海县更名乳山县,确定夏村为县城,隶属胶东行政区东海专区。1958年10月,乳山县撤销,划归海阳县、文登县及烟台市。1961年10月,乳山县恢复,隶属烟台专区。1983年8月,改属烟台市(地级)。1987年6月,改属威海市(地级)。1993年7月,乳山撤县设市(县级)。2001年4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乳山市区划变更,撤销马石店镇、城北镇,将其行政区划分别并入崖子镇、夏村镇,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城区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12月底,乳山市辖城区街道1个街道,夏村镇、乳山口镇、海阳所镇、白沙滩镇、大孤山镇、徐家镇、南黄镇、冯家镇、下初镇、午极镇、崖子镇、诸往镇、乳山寨镇、育黎镇14个镇,有城市社区38个、行政村601个。 (孙方圆)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23年11月底,乳山市总人口519787人,比上年减少6057人,人口密度312.18人/平方千米,性别比101.64(女为100)。全年出生人口1527人,出生率2.92‰;死亡人口5695人,死亡率10.89‰,人口自然增长率-7.97‰。城区人口224801人。办理户口迁入1229人、户口迁出3136人。流动人口登记115319人。 【民族】 乳山市系汉民族聚居区。截至2023年12月底,乳山市常住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独龙族、藏族、布朗族、东乡族、瑶族、毛南族、怒族、畲族、锡伯族。
经济社会发展
【概况】 2023年,乳山市落实“大抓经济、大抓基层”主题年要求,开展“五争四提三突破”行动,统筹推进优供给、扩需求、稳增长、提质效、化风险等各项工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2023年,乳山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项目、扩投资,稳外贸、扩内需,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巩固向好,完成预期目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8%。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103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10.7亿元,投资总额居威海八区市首位,全市新签约项目98个,新开工项目76个,新投产项目56个,招引过20亿元重大项目6个,在威海市排名第一。各类项目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5%。利用消费复苏机遇,挖掘市场潜力,组织开展“家电品质消费季”、汽车展销、餐饮消费券等各类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1%。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增长6.3%。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推出9条精品主题线路,打造潮汐湖湿地公园、下石硼桃花谷、多福山玻璃水滑等文旅新地标,举办全国浆板U系列赛、“冬游乳山 畅品牡蛎”旅游季暨第八届牡蛎文化节等各类文体活动20余场,A级旅游景区游客数比上年增长75.1%,旅游收入比上年增长83.3%,星级饭店接待人数比上年增长42.8%,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2%。推进稳规模、优结构、保份额等重点工作,实施“境外百展”行动计划,深度参与韩博会、广交会、进博会等国家级重点展会,组织参加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威海产业推介会等省市级重要活动,筹办韩国河南市姊妹城市经济交流恳谈会暨乳山纺织服装产业推介会等,搭建对外合作平台,助力企业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客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6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完成外贸进出口64.5亿元。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山东外事职业大学获评“2023—2024年度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全市服务贸易额74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6%。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2023年,乳山市坚持“产业立市、工业兴市”战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工业企业培大育强“1234”计划(即力争到2026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200家,培育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3家,打造百亿级产业链4条),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8%。推动产业链升级扩容,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金属精炼及深加工等6条重点工业链总产值增长25%。加速膨胀骨干企业,22家企业获评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32家企业获评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2家企业获评山东省“瞪羚”企业,1家企业获批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利用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机遇,发挥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成功创建“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县”,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经验获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半岛南U场址124台风机并网发电,总投资89亿元的6个装备制造项目一期正式投产,4个海上运输、后期运维项目落地,上游风场开发、中游装备制造、下游施工运维的集群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引进东方电气山东重装产业大基地及华电集团“风光火储氢”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项目。80万千瓦“风光同场”漂浮式海上光伏项目和60万千瓦陆上风场资源纳入省级规划,乳山诸往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全省抽水蓄能推荐开发项目,完成预可研技术审查。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6.9万亩、产量23万吨。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万亩,排查撂荒地5137亩,全部复耕复种。加快建设18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台依湖酒庄酒三产融合样板片区获批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发展特色农业,新增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有机转换认证1个。成功争创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全省解决承包地细碎化改革试点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发展牡蛎产业,乳山牡蛎品牌价值达193.85亿元,位居“国家地理标志牡蛎品牌价值”排行榜首位。 【改革创新成效明显】 2023年,乳山市坚持改革先行、创新赋能,推进全方位、各领域改革创新。开展“改革百日攻坚行动”,143项改革任务、14项试点任务等改革事项顺利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国家级试点创建和推动地膜污染防治经验在全国会议上交流推广,成功创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举办“乳山企业家日”12期,解决企业问题170余个,减免市场主体税费4.2亿元。拓展“无证明城市”办事场景,设立“双全双百”(即围绕企业、个人两个全生命周期,将关联性强、办事需求大、办理频率高的多个单一事项,整合形成多方协同的关联事项,各推出不少于100项高频事项)综合受理窗口,健全“多对一”审批服务协同联动机制,全程网办率97%,办理时限平均压缩15个工作日,市场主体满意度评价位列威海市第一。提升创新生态质量,推动境内企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0个,向企业推送高校可转化科研成果200余项。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53家。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2家企业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企业获批威海市重点实验室。实施“海纳英才”计划,推出“英才卡”“青才卡”,组织23家企业申报省级以上人才工程,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1家企业入选省级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发放人才补贴550万元,引进合作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0人、青年人才1360人,获评省市海外工程师2名。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2023年,乳山市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5%,完成总投资10.7亿元的20大类、50小项便民利民实事工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成并投用市竞技体育运动学校新校、海峰街幼儿园,获评“全省第三批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全省首批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实地核查。加强就业保障,发放稳岗就业补贴1500余万元,城镇新增就业4300人,开发安置城乡公益岗位8682人。优化医疗服务供给,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整合医疗资源,成立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开展联合会诊805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典型经验被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在全国推广。加强重点人群服务保障,新增养老床位2601张、暖心食堂10处,加快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新建青年人才驿站2处、儿童友好空间17处,发放困难群众救助保障资金1.3亿元,成功创建“省级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投资28亿元,完成44项城建重点工程,引入全国首例跨行政区合作核能零碳供暖项目。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3.1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8.7万平方米。新建5G基站325个、汽车充电桩180个、口袋公园4个,城镇绿化覆盖率45.7%,入选“山东省第一批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乳山口跨海大桥引桥及主桥下部结构基本完工,莱荣高铁乳山南站开通运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新建32个省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完成32个村供水管网改造和6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成功争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等系列行动,探索实行“信用+安全监管”模式,全市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筑牢安全生产屏障。开展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行动,加大初信初访处置力度,初信初访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达100%,131件信访积案全部化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处置不良贷款2.65亿元,不良贷款率0.54%。 (田 甜) ——数据来源《乳山年鉴(2024)》
|